天天看点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十三子胤祥与雍正皇帝兄弟情深,在胤禛即位以后,胤禛就宣布:册封胤祥为怡亲王,总理朝政事务。胤禛太爱十三弟了,爱屋及乌,还将胤祥已故多年的生母封号,有原来的“敏妃”名号提高了两级,追封“敬敏皇贵妃”,并重新赐葬。

在以后的若干年里,雍正不断的施恩于胤祥,胤祥封为怡亲王以后,雍正按照惯例,赏赐银23万两。并刻意违反制度,在胤祥的亲王爵位以外,为胤祥家再加封一个郡王爵。“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雍正皇帝概括的字,也确实符合胤祥的功绩和品行。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在清朝中后期因治理、稳固江山而受封。胤祥的"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主要是因为在协助胤禛登基立下汗马功劳并治绩突出而受封。晚清还有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等"世袭罔替"铁帽子,但他们谋略、治绩与贡献与胤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胤祥一生只活了45岁,辅政只有八年,即使在今天,胤祥依旧得到人们的缅怀。

不过,帽子是铁打的,脖子是肉的,一旦被卷入权力斗争,不但最结实最荣华的爵位不保,丢掉性命也是分分钟的事。怡亲王爵位一共传了八代九位,胤祥的后人可以说命运多舛。

刚到乾隆朝,怡亲王家就出事了。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乾隆登基不久便动手将怡亲王一位后代革爵。

胤祥第一子弘昌和第四子弘晈都卷进了余波未平的夺嫡之争。这次夺嫡之争的主角是雍正朝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弘皙阴谋夺取皇位,宗室中持“立嫡立长”的成员党附之,企图推翻乾隆,弘皙自己上位。而乾隆帝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案。据《啸亭续录》记载,第四子弘晈因弘皙皇位,乾隆谴责他们"私相交结,往来诡秘","渐有尾大不掉之势"。但仍然让弘皎保住了郡王爵。怡亲王胤祥长子弘昌没那么幸运,乾隆四年被革去贝勒,总算乾隆念旧,没有处死。弘昌是卷入弘晳逆案中,惟一身后未得赐谥者,可见乾隆的愤怒。

在怡亲王的谱系中,由于政治上的不同立场,不幸遭遇屡屡出现。

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的载垣是咸丰重臣,咸丰皇帝令其为左宗正、宗令主管宗室事务,并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的安全。可以说是咸丰帝心腹之臣,为了防止咸丰去世后,母后专权的现象发生,载垣、端华、肃顺等人建议咸丰效仿汉武帝钩戈夫人旧事,杀掉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限制两宫皇太后的权力,其中肃顺在咸丰皇帝前振臂大争的跋扈之态让两宫皇太后深以为忌,而这一切,怡亲王载垣都是积极参与者。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数月之后,慈禧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杀死了肃顺。怡亲王载垣系亲王,有制度不处以极刑,最终载垣被用喷湿的黄纸捂住口鼻窒息处死。

并且,怡亲王爵位被废除,怡亲王后代爵位从第一等降至第十等的不入八分辅国公,可以说,从这里世上再无怡亲王。

接替载垣一系的是载泰,以不入八分辅国公袭封,在同治五年载泰被废爵位,被同治皇帝发配黑龙江,后来逝于黑龙江。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1864年7月清廷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清廷大赏群臣,怡亲王爵位推恩赏还,由宁郡王弘皎的四世孙载敦承袭,载敦死,子溥静承袭。

怡亲王及此次复爵,其实和当初与载垣争得你死我活的"鬼子六"奕訢颇有关系,载敦之子溥静的福晋,为大学士文煜女儿,文煜的第九女又是恭亲王长子得福晋。怡亲王的复爵,恭亲王居间调停出了很多力气。

义和团运动期间,这一代怡亲王溥静与庄亲王载勋等勋贵又演出了一场宫廷斗争,借义和团力量进而废黜光绪帝,清廷向来对这种事,绝不轻饶,溥静以“纵庇拳匪启衅”革去官职,交宗人府圈禁,后被慈禧革爵。

十三爷胤祥的子孙,革职,赐死,发配,两次爵位被废,让人叹息

从十三爷胤祥到他的子孙后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没有十三爷豪气冲天的英雄气魄,更没有十三爷的精密周致的辅国谋略,想想当初的十三爷,不禁有些无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