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曾經在13世紀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成吉思汗家族更是被冠以世界征服者的美譽。這些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究竟從何而來呢?

很多人從曆史文獻的角度給出了種種解釋,從突厥、室韋到通古斯部落,人們對于蒙古人族源的考證從未停止過。而在今天,體質人類學的新發現或許能夠為我們找尋蒙古人的祖先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對蒙古族先祖人骨資料來開展人種成分分析和古DNA分析,可以從體質人類學和分子考古學的視角,揭示蒙古族曆史形成過程中的遺傳學脈絡,為探讨蒙古族源問題提供來自自然科學方面的佐證。

今天的蒙古族在體質人類學的分類上屬于蒙古人種的北亞類型,這一類型在中國的蒙古族、俄羅斯的布裡亞特人與蒙古國本土人群中具有廣泛的分布。

鮮卑的發現

在今天内蒙古南部興和縣,考古人員發現了從東漢一直延續到北魏的鮮卑人墓葬(從随葬品形制上判定)。通過對20餘座鮮卑墓葬的出土人骨資料進行體質特征研究表明,當時的鮮卑人具有闊顱型的顱型,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寬闊的大臉盤子,眉毛與頭頂距離之間距離較短,顴骨較高,還有低鼻梁,平下巴,淺眼窩的平直面部形态。

這種顱骨的基本形态特征與今天的蒙古人種北亞類型最為接近。是以,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當時的鮮卑人是今天蒙古族直接遠祖。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古代鮮卑人複原圖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元代蒙古人

同樣的,出土于遼甯省朝陽市雙塔區和朝陽縣十二台鄉等處的魏晉時期的慕容鮮卑墓葬中,人骨的顱骨具有短而闊的顱型,顴骨高而寬,面部扁平度較大,颌部平直,眼眶比較低矮,基本種系成分應為北亞蒙古人。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魏晉時期的鮮卑分布

紮赉諾爾A組顱骨來源于内蒙古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的古墓群,年代為東漢時期,屬拓拔鮮卑遺存。據初步研究,該組居民的基本種系特征也可歸屬于西伯利亞(北亞蒙古人種)類型。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大興安嶺深處的嘎仙洞(疑似拓跋鮮卑的發源地)

根據各地區出土的古墓葬人骨分析表示,鮮卑族各組在種族特征上具有相當大的共性,北亞蒙古人種的種族特征應反映出了鮮卑族居民的主要種系特征,同時也進一步印證了“鮮卑族是一個有着共同的人種學淵源的共同體,拓拔鮮卑與東部鮮卑在種系上是同源的”。鮮卑墓葬所共同展現的蒙古人種北亞類型特征直接反映了古代鮮卑人與當代蒙古人之間密切的族屬關系。

契丹的遠親

2002年,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法庫葉茂台遼墓和阜新關山遼墓出土的部分人骨材料運抵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兩處材料均屬遼代中晚期蕭氏後族成員的遺骸,兩批材料共同被分為蕭氏後族組。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契丹女子複原圖

在體質人類學17個比較項目中,蕭氏後族組在顱長、額角、顱指數、顱寬高指數、垂直顱面指數、面角、鼻指數、眶指數等八個項目上都進入了北亞蒙古人種的界值範圍内。此外,鼻根指數、上面高兩項基本接近北亞蒙古人種的上限。

綜合其他遼代墓地的研究表明,無論是蕭氏後族組所代表的契丹族貴族,還是遼甯朝陽山嘴子組所代表的契丹族平民,他們的體質特征都與現代北亞蒙古人種的體質類型最為接近,可見北亞蒙古人種的種族特征應反映出了遼代契丹族居民的主要種系特征。

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到底從何而來?看完你别不相信

傳說中的契丹後裔-達斡爾族

曆史上的契丹人與今天的蒙古人并沒有直接的繼承關系,而契丹人的體質人類特征卻基本與蒙古人一緻。遼甯的蕭氏後族組與三道灣漢代鮮卑族居民之間亦顯示出的密切關系,似乎暗示了古代鮮卑人和契丹人在種系上可能是同源的。這也符合契丹人出自宇文鮮卑的記載。

今天的蒙古族人的具有十分獨特的體質特征,除了基本的骨骼形态分析外,今天的生物考古學家還可以通過,線粒體DNA研究來對内蒙井溝子墓地居民體質人類學研究與現代亞洲各類型蒙古人種進行比較,從人種成分的分析和遺傳學構成的分析了解到,井溝子東周時期居民(東胡)和漢晉北朝時期的鮮卑族之間都存在着明顯的共性,且都與今天的蒙古人種北亞類型(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具有最大相似性。

由此可知,今天的蒙古族和古代中國曆史上的東胡與鮮卑表現出一脈相承的遺傳學特點,且與契丹人同屬鮮卑族系之中。

鮮卑族留居北方大興安嶺地帶的室韋部落直接形成了今天的蒙古,而居于遼河上遊的鮮卑則以契丹為号。由東胡—鮮卑—室韋—蒙古的民族發展序列基本可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