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黃秋園(1914—1979),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園,号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是中國20世紀一位借古開今的繪畫大師。黃秋園最擅長的就是山水畫,他的山水畫不同凡響,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上都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
黃秋園山水畫的筆法特征主要展現在他對線條的熟練運用方面。所謂的線條,就是指畫家在運筆時所遺留下的運作痕迹。不同的運筆方式在虛實、輕重、曲直、粗細、緩急、枯潤等方面所産生的視覺感受不一樣,運筆過程中速度的快慢、畫筆的提按以及筆鋒的轉變等都會影響到線條的最終視覺效果。而黃秋園山水畫中的線條則表現出了獨有的個性,他在充分了解毛筆、水墨以及宣紙特性的基礎之上舍棄了光影等外部因素對畫作的影響,把注意力放在了事物本身結構特征以及氣韻表現方面。是以,黃秋園山水畫中的線條不僅擔負了對事物具體形象輪廓以及質感等進行描述的任務,同時也是對山水等事物最為精準的概括,是物象内涵最本質的展現。作為筆墨符号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黃秋園山水畫中線條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柔毫遒勁——線的深厚功力
黃秋園山水畫中線條深厚的功力主要是通過線條柔毫遒勁的筆力展現出來的。所謂筆力是指繪畫過程中,毛筆作用在紙上所産生的一種作用力,這種力度往往和筆毫含水墨成分的多少、行筆速度的快慢以及宣紙滲透能力的強弱有着密切的聯系。縱觀黃秋園的山水畫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用筆酣暢淋漓,筆頭分量十足,線條頓挫有力,恰好符合古人所說的“力透紙背”“筆力千鈞”,用帶有這種力量感的畫筆畫山山能重、畫水水能清、畫人人則活。由于我國傳統的毛筆筆毫是很軟的,是以想要真正用毛筆表現出線條的力道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黃秋園山水畫中的線條卻是柔中帶剛、剛柔兼濟,這主要還是得益于黃秋園對筆墨技巧的巧妙把握。
無論是極盡盤曲的山石輪廓線,還是細如鐵絲的樹叢用線,其中的每一筆每一條線都是極有分量感的,畫家通過指尖将這種力量感傳遞到了柔毫之中,筆筆有力,根根線條都經得起仔細推敲,剛中帶柔、柔中又不失剛強之力,正如清代畫家沈宗骞所說“寓剛健于婀娜之中,寓遒勁于婉約之中,可謂是百煉鋼化繞指柔。”例如,《有聲勝無聲》就充分證明了黃秋園深厚的用線功力,該畫作描繪的是近處雜樹叢掩映下一位高士坐看瀑布的情景,而不遠處的兩間隐隐約約的茅草屋又将閱聽人的視線拉向了遠方,使人恍若身處世外桃源。黃秋園根據山石、樹木、瀑布、茅屋等不同物象不同的結構特點,結合中鋒、側鋒、偏鋒等不同的筆法描繪出了長短粗細幹濕各異的線條,每一條線都沉着痛快、頓挫有力、極富立體感和渾厚之感,表現出了山峰的奇、絕、險、幽。
2.境由心生——線的抽象意味
在黃秋園的山水畫作品中,線條除了具有狀物塑形之外,還能反映畫家的思想感情及其審美情趣,是畫家内心情感世界外化的傳播手段,它代表着畫家的主觀意識和情感世界,是和畫家的個人品質、修養、人生閱曆等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具有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和審美價值。在長達數十年的繪畫過程中,黃秋園始終将營造具有真情實感的山水畫境界作為最高追求,并将自己的真實性情盡可能地展現在筆墨符号之中。這種有情山水畫看似不難實則不易。
黃秋園首先将所要表達的物象的特質進行抽象概括和總結,然後再充分調動用筆的主觀能動性将創作靈感通過運筆的技巧展現出來,并賦予線條不同的姿态以及情感特征,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物我歸一、借筆傳情。例如,《廬山夢遊圖》描寫的是廬山的美景,畫家采用柔軟的線條用筆對高山、流水、小橋等物象進行了細緻的刻畫,表現出了畫家細膩的心理,而這種居山伴水式的野逸般的生活也是畫家真情實感的表露,反映出了畫家對恬淡舒适生活的向往。(來源于有關參考文獻)
黃秋園作品選
點選:“收錄于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