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1年已經過去,這一年我們見證了今年行業的許許多多。在我們回首之餘,2022年的新車已經馬不停蹄地要進入我們的眼球,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面對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強勢崛起,合資和豪華品牌都在加快自己産品布局和品牌進化的腳步,2022年必然又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一年。是以,我們就在新年伊始先來看看這一年我們目前最為期待的十款即将上市的新車。
豐田bZ4X
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最早在今年上海車展就亮相的豐田bZ4X CONCEPT概念車,也算是更加明确地釋放了豐田在傳統混動的路線上向純電動轉變的信号。這款聽着有些拗口的bZ4X,“bz”的意思是“beyond zero”,可以了解為“超越零排放”,“X”則是代表SUV的字尾。作為豐田首款正經意義上的純電動車,不同于我們已經見到的C-HR EV/奕澤EV,而是基于e-TNGA純電架構專門打造,而且幾乎100%還原了概念車的設計,是以意義不凡,也說明了豐田确實在純電動車上開始認真了。

豐田bZ4X的車身尺寸為4690×1860×1515mm,軸距2850mm,分為150kW單電機的兩驅版本和前後雙80kW共160kW的雙電機四驅版本,均搭載了71.4kWh的锂電池,WLTC标準下續航裡程分别為460km和500km,百公裡加速分别為8.4秒和7.7秒的水準。它身上擁有不少豐田的黑科技,比如最吸睛的異性方向盤,并配備One Motion Grip技術,在轉向上抛棄了方向盤與輪胎的機械連接配接;再比如電驅動橋使用了點選、傳動橋、逆變器一體化設計,采用充電與電力配置設定合二為一的電源供給總成。另外,車上還在搭載了與斯巴魯共同研發的X-MODE四驅系統,增加車輛的操控和多路況通過能力。
寶馬i3/純電動3系
同樣要在電動化大刀闊斧革新的還有寶馬,目前已經在國内推出了iX3和iX,不過2022年将會是寶馬在電動化上動作更大的一年,除了即将正式上市的i4和傳遞的iX,還将推出i3和i7,也就是分别對應3系和7系的純電動轎車。相比iX和i7更高的定位、i4更小衆的轎跑風格,這款i3自然距離我們的生活更接近,我們對中流砥柱3系的電動版車型更為期待。
至于寶馬是不是真的要用“i3”這個名字,畢竟i3在我們的印象裡,i3還是那個i8同時期名不見經傳的小車,但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在寶馬正式推出i品牌代表寶馬電動化品牌之後,老的i3和i8必然要把名字讓出來保證整個系列命名的完整性,而且工信部的資訊顯示,初期的車型會命名為“i3 35L”,使用寶馬自産電機,最大功率340馬力。
這個動力已經超過了3系的330i接近340i,或者說與X5 40i的3.0T發動機相同,後續或許還會有更大功率的版本。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其L的字尾,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加長版本。不過有消息稱目前在海外路試的i3依然是長軸版本,而且鑒于全球的iX3都是國内生産,或許寶馬也将在全球市場都投放國内生産的長軸版i3?但無論如何,i4還未正式發售,參考目前iX3和X3的價格,如果i3也基本與3系落在相同的價格區間,那麼對于國内的電動車市場絕對是不小的沖擊,最主流的寶馬中級車加上電動對很多人絕對有很大的吸引力,那些更相信傳統品牌的人也終于可以在特斯拉和蔚來之外有了更“像樣”的選擇。
蔚來ET5
要說剛過去的12月,最重磅的新車必然要屬于蔚來ET5,一款讓隔壁銷售倒戈、訂單刷爆蔚來App、讓自家老大哥ET7低下頭的新車。在今年的NIO Day上釋出之後,網絡上就開始了鋪天蓋地的讨論,用李斌的話來說,ET5的訂單是蔚來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車型。
配備了碳化矽子產品的新一代電驅平台、超感系統Aquila和超算平台Adam、0.24Cd的風阻系數和溜背造型、百公裡加速4.3秒、擁有AR/VR技術的全景數字座艙PanoCinema、NIO Autonomous Driving(NAD)自動駕駛技術系統,并搭載了75kWh标準續航電池包CLTC續航超550公裡、100kWh長續航電池包續航超700公裡、150kWh超長續航電池包續航超1000公裡的三種不同的續航版本。無論是性能還是智能,蔚來ET5可以說幾乎沒有短闆。
最關鍵的是,先期的75kWh和100kWh兩款電池容量版本的補貼前售價分别為32.8萬和38.6萬,而如果你選擇了BaaS電池租用方案後,價格則均變成了25.8萬,加上980元/月和1480元/月的電池月費。這個價格不要太有吸引力,僅僅25.8萬的“首付”+1000的“月供”簡直就可以直接收割25-30萬的市場,還能享受蔚來尊貴的管家和換電服務,這對于那些用車有剛需、沒有充電條件、心裡對特斯拉不放心、對新勢力品牌又不夠信任的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精準打擊。雖然預計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傳遞,但依然甚至讓很多馬上就能等到ET7的準車主們換訂單。
岚圖夢想家
岚圖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上正式釋出了全新MPV車型夢想家,在MPV市場越來越流行的趨勢下,率先在新勢力中推出了相應的車型,僅僅在一款SUV産品之後。從它的外觀設計、大小尺寸,到車内的配置,不難看出夢想家走的是高端MPV的路線,給我們很強的岚圖家族式風格的商務氣息,讓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GL8、賽那這些家用MPV,而是埃爾法、V級這樣的形象。
夢想家中控台使用了與岚圖Free一緻的貫穿式大聯屏,但要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車廂内的那台小米電視了,既然現在後排原廠螢幕無論如何都不夠大,那索性直接上一台電視吧,同時也配備了5G連接配接和各種辦公娛樂功能,還有車載冰箱、星空頂、丹拿印象、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後排乘客的配置絕對拉滿。
同時,夢想家還配備了前後雙電機的四驅系統,擁有空氣懸架和電磁減震,保證乘客絕對舒适性的同時,還能做到百公裡加速5.9秒,預計也會擁有增程式混動版本車型。是以,夢想家可以說你能想到的基本都有了,讓你不再隻是“夢想”,如果不看車标的話,明星們的保姆車、老闆們的商務車選擇它必然是劃算多了。
理想X01
理想憑借一款理想ONE在2021年11月創曆史地單月銷售了13485輛成績,可以說是新勢力中最成功的車型之一,奶爸車的形象也已經深入人心。首款車就做到如此成績,大家自然也在期待理想的後續車型,畢竟理想ONE也并非那麼完美,比如在未來即将把現在不少人诟病的1.2T三缸發動機換用全新的1.5T四缸發動機作為增程器,來減少行駛過程中的噪音和震動等問題。
根據目前的消息,理想的下一款車預計會命名為X01,基于第二代增程式平台打造,定位于一台大型SUV車型,這也是國内首款大型增程式SUV,預計車身尺寸将會達到5150×1980×1800mm,軸距3100mm,同時搭載空氣彈簧,整車整備品質2450kg。全新的1.5T發動機由理想與綿陽新晨動力共同研發,電池容量為44.5kWh,純電續航裡程有望突破200km,同時配備油箱65L的容積,綜合續航裡程或将超過800km。X01的内飾進行了重新設計,從目前的諜照來看,中控采用了非嵌入式的貫穿式聯屏設計,并使用了全新的多功能方向盤造型,按鍵或增加觸控功能。預計新車将會在2022年Q2釋出,Q3開始傳遞,不過李想表示晶片短缺仍将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凱迪拉克LYRIQ
廣州車展前夕,在前期鋪墊了許久之後,凱迪拉克首款電動車LYRIQ正式開啟預售,首發後驅長續航豪華版預售價格43.97萬元。這款定位于中大型豪華SUV的車型,LYRIQ的車身尺寸達到5003×1977×1637mm,軸距3094mm,基于通用最新的奧特能平台打造,借着奧特能平台釋出的東風,迅速獲得關注,尤其在北美,10分鐘售罄。
它在國内的亮相首先讓人有些不相信這就是量産版的造型,與概念版相比還原度極高,前臉的大面積中網、全車736顆LED光源、溜背的車頂線條,整個形象與目前的凱迪拉克可以說大相徑庭,就像是未來穿越回來的。車内全系标配了33.8英寸環幕式曲面超視網膜屏,豎立在主駕至車輛中間的位置,官方稱可以達到9K的分辨率,擁有277 ppi的像素密度,比iPad Pro還高。車機系統使用了高通8155晶片,支援OTA更新,并擁有通用最新的Super Cruise超級輔助駕駛系統。
目前釋出的後驅長續航豪華版使用的是一台255kW的永磁同步電機,峰值扭矩440Nm,百公裡加速6.9秒,後續還将推出百公裡加速4.9秒的四驅版本。車輛搭載了95.7kWh的電池,CLTC續航裡程超過650km,快充10分鐘可增加96km的續航。資料背後,是奧特能平台的技術加持,這也是通用近幾年在電氣化上最突出的技術成果,它的高內建度和靈活性類似大衆的MEB平台,LYRIQ肯定隻是一個開始,後續通用的電動車将更快鋪開。
小鵬G9
同樣是中大型純電SUV,小鵬在年底之前也釋出了自己的第四款車型小鵬G9,在有了前面幾款車型的鋪墊,小鵬G9明顯看起來更加成熟。定位于最高的旗艦車型的小鵬G9內建了目前小鵬所有的最新技術,X-EEA 3.0中央超算+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整車級分層式軟體平台架構、800V碳化矽平台、兩顆雷射雷達等等,可以說擁有非常強大的智能基礎。
全棧自研的X-EEA 3.0架構進一步簡化了車内線束,不再采用控制獨立ECU而是中央超算+區域控制的方式,這種理念可以讓它搭載更高性能的晶片、支援更高階的功能,比如比3.5版本更進一步的Xpilot 4.0和更迅速的OTA更新速度。被小鵬稱為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的Xpilot 4.0系統配合兩顆雷射雷達,可以融合目前的NGP和未來城市級領航輔助,而800V碳化矽平台則将讓小鵬G9擁有5分鐘補能超過200km的能力,小鵬還将在國内鋪設首批480V充電樁,大大提高充電效率。是以,相比于并沒有太過“驚喜”的設計,小鵬G9的硬核更新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顯得非常樸素,不過相信為我們帶來的體驗還是實打實的。
奧迪e-tron GT
奧迪在2022年将會推出A6 e-tron的量産版,據悉會被稱作為“E6L”,以及Q6L e-tron和Q6L e-tron Sportback,都是采用PPE平台的新車。不過相比這幾款“家用車”,車雲菌更為期待的還是已經釋出許久的e-tron GT,這款代表着奧迪最強電動車的四門轎跑,就像是Taycan之于保時捷,對于純電動性能的擁趸們來說必然是吸引力極大的。
同樣都是基于J1平台進行打造,盡管在風格上不太相同的,奧迪e-tron GT與保時捷Taycan擁有非常類似的基因。目前保時捷從Taycan直到Taycan Turbo S都已經布局完成,我們隻是知道e-tron GT後續一定會有RS版本。普通版本的e-tron GT同樣搭載了Taycan上引以為傲的兩擋變速器,配備quattro四驅系統,電動四驅可以在千分之一秒内調節前後軸扭矩配置設定,比傳統機械quattro快了5倍。
前後雙電機分别可以輸出最大175kW和320kW的功率,總輸出功率350kW,峰值扭矩630Nm,百公裡加速成績4.1秒。而RS版本的總功率則可以達到440kW,峰值扭矩830Nm,百公裡加速成績3.3秒。86kWh的锂電池組,WLTP續航裡程将近500km,最高270kW的快充可以實作充電5分鐘可以行駛100km,SOC 5%-80%僅需22.5分鐘。
Smart精靈#1
曾經的Smart還是那個可以橫着挺進别人側方位的小車,現在的Smart則改頭換面,首款車Smart精靈#1就用上了吉利浩瀚SEA架構,搖身一變成了一台頗具未來風格的正經緊湊級SUV。此前,Smart精靈#1的概念實車已經在國内亮相,奔馳設計、吉利研發、全新的品牌理念,我們已經看不到現在的Smart與之前的Smart有什麼必然的聯系,而且好消息是,2022年即将上市的量産車和與概念車幾乎不會有太多變化。
Smart精靈#1采用了完全煥然一新的設計語言,整輛車呈現出非常圓滑的線條,并使用了極簡的風格呈現出貫穿式車燈、大尺寸中網、隐藏式A/B/C柱、懸浮式香槟色車頂、對開式車門。如果再看看它金色點綴的T字型中控台和12.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并且使用了高性能的算力架構,內建資訊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電驅電控系統、電子/電氣系統四大核心子產品,整車超過75%的ECU支援OTA更新,是以我們在整輛車身上看到了智能與複古結合的設計,尤其很讨車雲菌身邊女性朋友的喜歡。它的車身尺寸達到了4290x1910x1698mm,軸距2750mm,比較标準的身形,預計2022年下半年上市。
高合HiPhi Z
從去年開始,似乎我們的任何盤點、榜單雲雲,似乎都少不了高合,它也是近些年每次車展上人最多的展台,除了品牌、創始人、團隊等因素,最主要的還是要歸功于它令人驚豔的首款車型HiPhi X,無論是炫目的開門方式還是車内科幻的智能座艙,讓我們不敢相信這确實是一台你可以買到的車。但就在市場遠沒有消化它的時候,高合的第二款車HiPhi Z就來了,而且它和HiPhi X的關系為雙旗艦,是一款中大型旗艦轎車。
HiPhi Z的誇張程度和賽博朋克風比HiPhi X更近了一步,車身運用了各種大膽的矩形線條和會“說話”的LED燈光造型,結合車身的顔色,如果開在路上絕對擁有整條街最高的辨識度,具體的大家看圖吧,可說的簡直太多了,還有對開門、可升降尾翼、後輪轉向。車身四周還有武裝到牙齒的硬體配備,包括兩顆前向800萬高清攝像頭、一顆後視200萬攝像頭、4顆側向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個雷射雷達,還有31個駕駛輔助傳感器和英偉達Drive Orin-X晶片。
HiPhi Z的車内則跟HiPhi X沒有采用相同的路線,相比之下融入了一定的極簡理念,如果說HiPhi X還有點兒堆螢幕的意思,那麼HiPhi Z就是完全的創新了。整個中空台隻使用了一塊懸浮式中控屏,中控屏背後使用了一根機械臂,不僅能像比亞迪一樣90°旋轉,關鍵還可以做其它的動作,比如随着音樂一起搖擺。這樣的設計到底是不是個好想法、實際用起來有沒有用,我們還要等待實車體驗。另外,方向盤也融合了液晶螢幕,前方取消了儀表盤。
不過就像HiPhi X一樣,與其說它們是SUV和轎車,不如說都像是電影裡面開出來的模型。但更重要的是,官方表示目前我們見到的HiPhi Z已經是量産定型車,95%與正式量産車相同。量産車預計2022年北京車展正式亮相,年内開始傳遞。
車雲小結
看完這些新車,有哪些讓你心動了呢?不過車雲菌已經越來越感覺到,現在釋出上市的新車已經跟從前的風格逐漸不同,我們能看到更多好像仍然像是概念車的産品直接就擺到了市場上,從車企到消費者面對新車的認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