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有新方案,廣東團隊方案被寫入國際權威臨床指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圖/受訪者供圖

“通過臨床研究改寫指南,是無數臨床醫師的職業追求之一。”廣東省人民醫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王坤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NCCN指南作為國際惡性良性腫瘤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的權威指南,許多臨床醫師從讀醫階段就開始研讀和遵循。我們從學習‘跟跑’,到被引用,也印證了中國醫學科學水準的不斷提高。”

中國醫學科研資料登上國際舞台

中國醫學科研資料進入國際臨床指南。近日,作為全球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主要循證醫學依據的NCCN(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釋出了最新版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2.V1)。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惡性良性腫瘤科王坤教授為通訊作者、張劉璐博士為第一作者的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成果,被NCCN指南“新輔助/輔助治療”章節引用,這是我國首個被NCCN乳腺癌臨床指南引用的新輔助治療臨床研究。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有新方案,廣東團隊方案被寫入國際權威臨床指南

被NCCN引用

據悉,該項研究成果于2021年9月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在10月21-23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上,入選為“2021年度中國乳腺癌重要臨床研究”之一。随後又在11月底被NCCN指南引用。王坤表示:“能夠在短時間内連續獲得肯定,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益求精不斷加強學術科研攻關的具體表現。”

術前惡性良性腫瘤已病理完全緩解,總PCR率超六成

由王坤教授牽頭的NeoCART研究,為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一種新的新輔助治療方案。

所謂新輔助治療,是指在術前先進行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主要目的是使患者體内的惡性良性腫瘤病竈體積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對于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以往經典的新輔助治療模式,是蒽環類藥物+環磷酰胺,序貫使用紫杉類化療藥。這個從20世紀90年代确定的治療方案,至今已使用了20多年。由于蒽環有一定的心髒毒副作用和血液毒性,有的患者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既往有高血壓、心髒病等,使用後有可能導緻加重心髒疾患,也就是說,有可能乳腺癌治好了但心髒問題嚴重了。”王坤介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

“我們探索的新方案,與标準方案相比最大不同,是剔除了蒽環,改用紫杉聯合卡鉑。”2016年,王坤團隊首先進行了一項沒有設定對照組的單臂研究,總PCP率有57.9%,刊登在乳腺癌權威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上。

由于還缺乏對照組,團隊接着便開展了目前這項多中心、随機對照、Ⅱ期臨床研究。經過5年時間,在全國6家研究中心對93例Ⅱ-Ⅲ期初治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6周期“多西他賽(多烯紫杉醇)+卡鉑”方案,總PCR率為61.4%;對照組共8周期的“表柔比星(蒽環類藥物)+環磷酰胺,序貫使用多西他賽”方案,總PCR率為38.6%。

“相較之下,新方案療效顯著提高,而且毒副作用可控,化療周期也減少了,可以令更多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獲益。”王坤解釋,“所謂PCR,就是病理完全緩解,通俗地說,就是在做手術時,惡性良性腫瘤從病理學上看已經不存在了。”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有新方案,廣東團隊方案被寫入國際權威臨床指南

王坤教授

研究成果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提供了治療方案的新選擇和證據,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下一步,王坤和團隊計劃把這個研究成果與免疫治療結合,進一步研究哪種化療結合免疫治療方案,能有更好療效。目前,此項研究正在招募入組患者。(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餘燕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