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很多爸爸媽媽給我們留言說,他們的寶寶最近變得特别“難搞”,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像個完美主義者。比如:

蘋果上不能有斑點,火龍果隻吃紅心的;

進門一定要讓他來開門,鑰匙得放在指定位置;

睡前必須先洗臉、再刷牙、最後換睡衣,順序不能亂;

所有玩具都要一家三口整整齊齊,如果缺了一個,那就茶飯不思,直到找到為止……

有人覺得寶寶這樣很好笑,也有人覺得很煩躁:這麼個小人兒,怎麼事這麼多啊?

其實,還真不是他們事多,寶寶之是以會有這些“完美主義”的表現,是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神秘的時期:秩序敏感期。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

簡單地說,就是寶寶會有一個階段,特别希望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井井有條、可以預測的。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瑪利亞 蒙台梭利認為,秩序感是一種天然的需要。如果你給 3 個月大的寶寶看一張左右對稱、比例均衡的人像,他就會顯得格外高興——這其實就是寶寶天生偏愛秩序感的表現。

等到1~3 歲,寶寶的自我意識爆發,他們會進入一個對秩序最為敏感、要求也最為嚴苛的時期。如果他們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焦躁不安、大哭大鬧,或者固執地要求爸爸媽媽再來一次。

是以,這個時期寶寶的很多行為,你叫它固執也好、叛逆也好、完美主義也好,背後其實都是秩序敏感期在作怪。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那麼,為什麼說秩序敏感期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呢?

首先,寶寶的秩序感=安全感

剛從媽媽子宮裡出來的時候,寶寶其實是從一個溫暖熟悉的環境,來到了一個完全未知、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他内心會感到很不安全。這個時候,是媽媽耐心的陪伴和照顧,給了他最初的安全感。

到 8 個月,寶寶學會了爬,他就開始能夠離開媽媽,去探索世界了。這時候,面對新的未知、新的不确定性,環境裡的秩序就成了他新的安全感來源——知道東西在哪裡、是什麼樣的,事情會怎樣發生,有了這樣基本的秩序感,他才更有勇氣去探索世界。

其實,我們大人也會有這種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相對規律的生活、相對固定的朋友圈,都會讓你感到更加平靜和安全,不是嗎?

其次,秩序感=認知發展的基礎

秩序感的建立,會幫助寶寶形成和加深對抽象概念的認識。比如玩過家家的時候,出于秩序感的需要,寶寶會把大茶杯給大娃娃用,小茶杯給小娃娃用。執行這樣的秩序,能幫助他們更直覺地了解大和小的概念。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對秩序的敏感性,還能幫助他們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了解事物的先後順序、因果關系,形成初步的推理——每次下雨,我們出門就要帶傘;天一黑,媽媽就下班回來了。

經過秩序敏感期,寶寶的認知會獲得初步的發展,為之後産生更複雜的進階思維和秩序審美奠定了基礎。

第三,秩序感=規則意識的萌芽

在秩序敏感期,寶寶會非常注重規則和順序,是以媽媽的手機必須拿在媽媽的手裡,小汽車要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這種秩序感,其實就是規則意識的萌芽。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我們大可以利用寶寶對秩序的敏感性,一方面幫他培養規則意識,比如用過家家來培養物權意識、公平意識,用小汽車的排列來教他交通規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他做事的條理性、規律的作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他更好地适應社會生活。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總之,秩序感對寶寶來說意義重大,秩序敏感期也是他們成長路上特别重要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常常會有這樣那樣的要求、總是重複做一些單調的事、不允許大家出錯、一不順心就炸毛……所有這些,都特别消耗爸爸媽媽的耐心。

可是,當我們試着去了解他的情緒,和無理取鬧背後的原因時,就會看到:他不過是在維護自己内心的秩序感罷了。

是以,隻要不違反大的原則,我們可以盡量順應寶寶的發展特點,滿足他對秩序感的要求,幫助他更好地成長。

wenno:寶寶脾氣犟、感覺有“強迫症”?原來是敏感期在作祟

本文由特約專家李婷玉(中國科學院發展心理學博士)稽核

執拗的階段不會永遠存在,随着孩子的成長,他會更容易接受環境和事物的變化, 不再強迫症似的追求秩序,來擷取安全感。

你的寶寶有哪些秩序敏感期的表現呢?歡迎在留言區裡和我們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