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宋、魯三國同為春秋初期強國,為何衰落了?

鄭國、宋國、魯國

作為周朝的近親和商朝最後的屬國,在春秋初期和周天子血緣近、爵位高、地盤大那是必須的,是以魯國一直是老牌諸侯國,鄭國在莊公時期小霸,而宋國在春秋中期的宋襄公也幾乎成為霸主。但他們情況不同,衰落的原因也有差距,接下來我就說一下具體原因。

鄭、宋、魯三國同為春秋初期強國,為何衰落了?

鄭國

開國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鄭桓公友。到平王東遷後立國于新鄭(今鄭州),春秋初期,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伺機兼并周邊小國,挑戰王室權威,甚至的周天子交換人質,史稱周鄭換質。也是以莊公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但是鄭莊公自小不為母寵,養成了他極端的性格,對子孫溺愛,造成其死後,兒子争權。而看上面地圖也可以看出,鄭國其實是四戰之地,地緣也限制了他進一步發展,加上晉齊楚等大國的崛起,以至于春秋中後期鄭國迅衰落,淪落到晉來從晉、楚來從楚的命運。

鄭、宋、魯三國同為春秋初期強國,為何衰落了?

宋國

宋國也是作為老牌諸侯國,爵位最高,但實力一直不強,在周朝建國初期,爆發的三監之亂就是在宋地,之後被周公派兵平定;到齊國桓公死後,宋襄公想代為霸主,被楚成王大敗于泓水,宋國實力進一步削弱。但在戰國中期,宋國雄起了一回,别看其處于四戰之地,宋王偃西敗魏、南侵楚、東伐齊,幾乎打敗了當時東方所有大國,以至于他膨脹的無以複加,但他窮兵黩武的背景下,注定會盛極而衰,人稱桀宋,之後的悲劇也就理所當然了,三個大國開始達成默契,攻滅宋國,平分宋地

鄭、宋、魯三國同為春秋初期強國,為何衰落了?

魯國

之後就是魯國。我們今天常稱山東為齊魯之地,是因為從周朝初期,齊國和魯國就分别被封于山東,但是齊國經過數代明君的治理,到桓公之後 徹底稱霸于諸侯,與魯國差距一日千裡。恰好兩國相隔較近,以至于魯國常被齊國壓着打,怎麼發展實力?何況魯國周禮 最嚴重,一直比較保守,還經曆過三桓之亂。而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完全是各個大國利益平衡,加上不如宋國富裕的結果,最終在楚國 考烈王時期為楚國所滅。

鄭、宋、魯三國同為春秋初期強國,為何衰落了?

三個國家都是春秋初期的大國,也算強盛一時,但是逐漸衰落,是因為三國都處于四戰之地,韓魏這樣的大國尚且不能發展起來,何況他們?再加上各國的國情,都能堅持到戰國已經非常不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