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如今抗日戰争已經過了70多年,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的年代,沒有經曆過戰火,沒有經曆過颠沛流離,甚至沒有經曆過忍饑挨餓的日子。但是在我們身邊卻還是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起那一段灰暗的時光,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犯下的種種罪行。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為時14年的抗日戰争打響,日軍在侵占沈陽後,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但是日本并沒有滿足,随後又将爪伸向華北,從1936年5月起,便不斷的在華北增兵并挑起戰事。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以一名士兵為理由,要求進入到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言辭絕句,随後日軍便炮轟宛平城。挑起了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性的侵略戰争。

日軍每占領一個地方,就會修建起一處炮樓,抗日戰争時期,我軍武器落後的情況下,面對這種炮樓可謂是頭疼至極,在抗日戰争中期,這種炮樓在中國的戰場上,發揮了奇效。是以日軍才會,修建了那麼多的炮樓。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所謂炮樓就是那種四周有槍眼,可以瞭望并射擊的高碉堡。大都由磚頭、三合土和木料堆砌而成。炮樓在戰争中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防禦建築,可以很有效的阻止進攻方前進。一般在樓頂還會修建是個探照燈,以便在晚上視察。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可是其中便牽扯出了一個很重大的問題,那就是當時中國大部分的的确都還極為的落後,很多地方根本連電都沒有。那麼日軍是從那裡來的電呢?我們經常在現代的抗日劇中,看到一些炮樓,到了大晚上的便燈火通明,各個崗哨也戒備森嚴。到底是日軍有什麼特殊的發電方法,或是還是都是抗日劇的節目效果呢?

這件事情要從棗莊炮樓遺址說起。棗莊這個地名聽起來有些鄉村氣息,但是其實他的名字具有迷惑和誤導性。20世紀30年代這個地方有一個著名的中興煤礦,于1938年被日軍占領并被三井株式會社控制。中興煤礦公司當時在國内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礦業基地,是以在棗莊炮樓遺址的牌子上會出現“中興公司圍牆和棗莊外圍牆的重要部位都蓋起炮樓,拉起電網”的描述了。由于礦業生産需要用電,棗莊的中興公司有很多電力設施,是以當時中興公司的發電機也有能力為炮樓的探照燈供電。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京津地區和東北、華北個别城市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有發電廠能保障大功率探照燈的運作,是以有一小部分帶有探照燈的炮樓建在個别大城市或主要城市。然而田野上的大多數炮樓都是為了掃蕩而建立的,都是臨時據點,甚至連發電機都沒有,更别提能有探照燈了。炮樓在夜間照明都是用油燈,和普通的村子一樣。是以對于“日軍炮樓上都安裝了探照燈”這個說法是不準确的。

根據史料記載,繳獲的日本炮樓油燈有一個油壺和反光鏡,隻能夠稍微聚一點光,根本充當不了探照燈。

其實在抗戰期間日本沒有多少油料,油料和照射燈在戰争期間都屬于短缺的物資,油料是要提供給軍事機械使用的。炮樓裡的日本小兵很多都出身于農民,根本不會使用發電機等裝置,是以日軍不會給所有炮樓配上發電機。

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從哪接電呢

那麼有的人就會産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不從鄉鎮裡把電線引到炮樓呢?因為在戰争期間,電線也是日本重要的戰略物資,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舍得用的,而且遠距離輸送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很容易被摧毀,即便建立了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總之,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每個炮樓都配備照明燈是不切實際的,不僅需要非常高的成本,而且還很容易被破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