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一直都是燃油車的核心,早年間自主車企由于技術的欠缺,通常會直接采用其他品牌的發動機,比如三菱的發動機,曾經幾乎是國産車的标配。但随着自主品牌在技術上的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研發出了可靠的發動機。

像是長安的藍鲸發動機系列,奇瑞的1.6TGDI,長城的2.0T發動機等,不僅在性能上超越了同排量合資發動機,在品控上也受到了市場的充分檢驗。就發動機領域來說,自主頭部車企已經完全不虛合資車,合資車的優勢也僅僅是在變速箱方面。
但是,不論是長安還是奇瑞,其研發的發動機最大排量也就隻有2.0T,到現在都沒有大排量發動機問世,隻有紅旗和長城有着自己的大排量發動機,且都是3.0T V6引擎。其實這也不是因為長安和奇瑞沒有技術實力研發大排量發動機,而是受自身的發展戰略導緻。
就以長安為例,長安汽車的主要市場就是20萬元一下的家用市場,對于20萬元一下的家用車來說,一個2.0T排量的發動機就已經夠用,實在沒有必要花大價錢研發大排量發動機。加上未來汽車市場本就是新能源的天下,同時汽車尾氣的排放名額也日益苛刻,大排量發動機注定會率先被市場淘汰,長安汽車沒必要也沒有可能去研發大排量發動機。
而長城就不一樣了,長城除了家用車市場外,近年來更是在越野市場玩出了名堂。在皮卡市場,長城有炮系列皮卡,而在硬派越野市場又有坦克300這樣的明星産品。玩越野的朋友都知道,要想滿足對越野的需求,就必須要裝載大排量發動機,長城研制3.0T V6引擎就是為了滿足越野的需求。
紅旗的情況則與長城不同,每一個中國人對紅旗都有着特殊的情懷,曾經高高在上的紅旗自徐留平掌舵後紅旗也終于進入了千家萬戶,作為自主傳統車企中為數不多定位高端的品牌,紅旗必須用大排量發動機來迎合自身豪華的定位。
雖然紅旗和長城都有3.0T V6發動機,但外界對兩者的态度卻截然相反。紅旗的發動機外界大多都是以批判的态度對待,而長城的3.0T V6發動機卻備受好評,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其實這與兩台發動機的技術實力有關,紅旗的3.0T V6發動機型号為CA6GV30TD,雖然從誕生之初就被官方強調是“自主研發”。可實際上就是借鑒了奧迪上一代EA837 3.0T發動機,說是逆向研發也不為過,畢竟一汽與奧迪本就是合作關系,借鑒一下奧迪的技術也能了解,但奧迪不會将自己最新的技術給一汽。
而長城就不一樣了,完全沒有任何資源借鑒國外車企的發動機技術,隻能依靠自主研發,這也就是為何民營車企在技術上往往比國有車企更出色的原因。
另外,紅旗的3.0T V6發動機采用的是機械增壓的方式,機械增壓大家都知道,優劣勢非常明顯。優勢就是動力響應快,但在高速時動力損耗特别大。而長城的3.0T V6發動機則是渦輪增壓,且還是雙VTG渦輪增壓器,可以極大彌補渦輪增壓帶來的遲滞效應。
從參數對比上來看,紅旗的3.0T V6發動機與長城也有着很大差距。以紅旗HS7和坦克500為例,兩者都是中大型SUV的定位,紅旗HS7的最大馬力為337Ps,而坦克500的最大馬力為354Ps。而在扭矩上,紅旗HS7在3000-5000rpm時才能達到445N·m的最大扭矩,而坦克500在1500rpm時就能達到500N·m的最大扭矩輸出。很顯然,紅旗的3.0T V6發動機相比長城而言,還差點意思。
最後就是品牌影響力的問題,因為一汽這麼多年來一直靠着合資車“躺赢”,拿着最好的資源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以市場換技術在一汽這裡成了以市場換金錢,這也是很多國有車企的通病。
而長城汽車作為一個民營車企,在資源上遠不如一汽,要想在車市中存活就必須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核心技術上長城顯然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市場影響力和消費者認可度遠勝于一汽。由此,長城有着比一汽更好的口碑以及品牌效應。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不管是紅旗的3.0T發動機還是長城的3.0T發動機,都是自主品牌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如果沒有紅旗和長城,整個自主品牌陣營至今都不會有大排量發動機。如果在現在沒有,以後就更不可能有,還是要為紅旗和長城點贊!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