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記者稱為“神奇的指揮”:八路軍突圍,途中竟喝日軍燒的開水

外國記者稱為“神奇的指揮”:八路軍突圍,途中竟喝日軍燒的開水

(電影《誘狼》)

1941 年11月,五萬多日僞軍拉開大網,對沂蒙山區進行大“掃蕩”,一一五師師部和山東分局被包圍,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召集緊急會議,決定向西南方向突圍,

羅榮桓重視地形研究,他是湖南人,兩年前才率部來到山東,但對于沂蒙山,已經像熟悉自己家鄉一樣,連哪裡有座隘口,哪裡可以通過炮車,都非常清楚。在魯中“大掃蕩”開始之前,他又專門訓示一一五師所有參謀人員和連以上幹部,必須把沂蒙山的地形摸透,為此師部還組織了一個自己定名的“參謀旅行團”。“旅行團”爬遍了沂蒙山區的每一座山頭,翻越了每一個隘口,涉過了每一條河川,“旅行”結束,羅榮桓又召集“旅行團”成員,對照着地圖,聽取他們進行詳細彙報。通過“旅行”,一一五師的參謀、幹部對沂蒙山更為熟悉,羅榮桓也完全掌握了沂蒙山的地形。

掌握地形對于反“掃蕩”而言,極其重要。部隊出發後,逢山過山,遇水膛水,從留田東南不過三裡多路的間隙秘密通過。這是敵人由東西進的一條主幹線,也是第一條封鎖線,敵人剛通過不久,還能聽得見他們的人喊馬嘶之聲,甚至于,敵人在村子裡燒的開水都還是滾燙的,大家正好都渴了,便順手舀滿茶缸,邊喝邊趕路。

外國記者稱為“神奇的指揮”:八路軍突圍,途中竟喝日軍燒的開水

接着,部隊又在一個五裡路的間隙中,穿越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入夜以後,敵人在留田周圍的大小山頭上燃起一堆堆大火,火堆旁有敵人的巡邏兵,每隔十分鐘,這些巡邏兵就發射綠色信号彈,以示沒有發現八路軍。掌握這一規律後,師偵察連的偵察員拿着匕首,上前一聲不響地幹掉了巡邏兵,然後穿上日軍的黃呢大衣,執行起“巡邏兵”的職責。

第三道封鎖線為臨蒙公路(臨沂至蒙陰)。臨蒙公路系敵人此次 “掃蕩”的主要交通線,敵人的大批汽車沿着公路剛剛從南向北駛去,部隊乘機一越而過。越過臨蒙公路後,就進入了敵人的後方,如同先前所判斷的那樣,此處敵人力量空虛,戒備不嚴,反而适于突破重圍。

1941 年11月6 日拂曉,部隊未費一槍一彈,沒有付出一例傷亡,便成功地鑽出“鐵壁”,安全到達費縣王溝附近,就地休息待命,而這時合圍之敵還在源源不斷地向留田方向開去。

随軍采訪的德國記者、共産黨員漢斯·希伯參加了留田突圍,他興奮地說:“這一夜,是我一生最難忘的夜晚。”希伯當即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以腿當桌打字,寫出了題為《無聲的戰鬥》的著名新聞稿,文稿如此稱贊留田突圍:這次突圍的指揮是神奇的!

外國記者稱為“神奇的指揮”:八路軍突圍,途中竟喝日軍燒的開水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敵後抗日戰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