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名氣最小的,曾不聽将令卻取得大捷,後授銜中将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名氣最小的,曾不聽将令卻取得大捷,後授銜中将

黃埔軍校出了太多大名鼎鼎的人才,是以有一些将軍明明也做出了很多貢獻卻沒什麼名氣,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彭明治。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名氣最小的,曾不聽将令卻取得大捷,後授銜中将

彭明治是黃埔一期生,雖然在同學當中名聲不顯,但在北伐戰争中兢兢業業,人人都稱他為悍将。蔣介石背叛革命後,彭明治毅然選擇加入我黨陣營,在随後的反圍剿鬥争中表現出色。

全面抗戰爆發後,彭明治奉命在蘇魯開辟抗日根據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彭明治與日軍交戰76次,斃傷日僞軍多達1.18萬餘人,而在這等頻繁作戰的情況下,彭明治還将抗日根據地擴大到了6萬多平方公裡,還發展出了1.3萬餘人的抗日地方武裝,實在是非常難得。

皖南事變發生後,彭明治加入了軍隊的重建工作,擔任第3師7旅旅長,又經曆大小戰役1500餘次,被陳老總盛贊為“華中主力中的鋼鐵部隊”,為抗戰大計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名氣最小的,曾不聽将令卻取得大捷,後授銜中将

解放戰争時期,彭明治指揮了非常有名的秀水河子戰役,當時他的對手是國軍中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值得一提的是,我軍猛将梁興初在這次戰役中也要接受彭明治的指揮,可見其統率力。

戰前彭明治已提前檢視了秀水河子的地形,遍地都是國名黨軍隊構築的地堡和戰壕,防禦工事密不通風,于是彭明治放棄了正面強攻的戰術,轉而用一場佯攻迷惑守軍。此計一經見效,主攻部隊瞬間從側翼展開猛攻,趕在敵軍的大批援軍到達戰場之前,拿下了秀水河子。

這場戰鬥一舉殲滅了國民黨軍5個營1600餘人,繳獲物資無數。但其實戰鬥最激烈時,彭明治的部隊一度遭遇到敵人前後夾擊,甚至林帥都讓他撤退,但彭明治敢于違抗軍令,最後取得了“秀水河子大捷”。事後林帥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表彰了他。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名氣最小的,曾不聽将令卻取得大捷,後授銜中将

1944年,彭明治又向蕭縣、永城一帶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在搶占有利地形之後,彭明治擊垮了從三路襲來的國民黨軍,一舉控制了渦河以北及宿(縣)西南地區,由此構築起了和津浦路東泗五靈鳳地區的聯系通道,最後整場戰役結束,彭明治消滅敵人3600餘人,武器馬匹數不勝數。

為表彰彭明治的輝煌戰績,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軍銜。1993年時,彭明治在北京病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