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慘痛的皖南事變發生時,新四軍其實有兩大主力,一個在皖南,一個在江南。而這兩支隊伍分别由葉挺、項英兩人和陳毅、粟裕兩人指揮。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但是,在國軍選擇針對對象時,卻單單選擇了在皖南的葉挺兩人,而放過了以陳毅粟裕為首的江南主力,這其中又有什麼特别的原因呢?

黃橋之戰露鋒芒

其實,蔣在選擇目标的時候也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其中就有對我軍将領作戰能力和指揮風格的評估,而這種評估也就必然會考慮他們之前的戰鬥情況。巧的是,陳毅、粟裕兩位将軍在不久之前剛剛和國軍打了一仗,那就是黃橋戰役。而也正是這場戰役,讓國軍失去了把他們作為目标的信心。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1940年,抗日戰争還在進行中。但是蔣已經準備好發動新的戰争。他秘密地讓第三、第五戰區和魯蘇戰區的部隊集合起來,向着華北地區的新四軍挺進。這次,國軍的指揮者是韓德勤,他可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場一萬五打七千,怎麼看怎麼優勢巨大的戰鬥會給他帶來那麼大的打擊。

在中央的訓示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領主力北上渡過長江,在七月初到了蘇北。之後不久就組建了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而陳毅、粟裕兩位将軍擔任這個指揮部的正副指揮,帶着七千餘人到達了黃橋地區。

8月,八路軍第五縱隊也到達了淮海地區,和新四軍南北配合,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當時的韓德勤還非常自信,自诩己方人多,就想先集中兵力把新四軍駐紮的黃橋給打下來,然後再打北邊的八路軍。但是開打後不久,他就感到事情脫離控制了。

陳、粟兩位将軍在确定這場戰鬥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迎戰,采取了誘敵深入,分化敵人最後各個擊破的戰法,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在正面阻擊敵人,而後讓主力部隊從側後方包圍對方。開戰不久後,我軍就殲滅了地方一個旅。戰鬥中,第89軍的軍長李守維戰敗後匆忙逃跑,居然慌不擇路地掉進了水裡,淹死了。而他帶領的89軍也很快全部繳械投降。

就在這樣的戰況下,李明揚、李長江所帶領的部隊充分發揮了''友軍遇難不動如山''的傳統,一直在等着坐收漁翁之利,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已經變成翁中的鼈,不得不趕緊撤退了。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這是一場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黃橋之戰中,我軍總共殲滅了對方一萬一千餘人,俘虜了三千八百多人,大獲全勝。

在戰後的報告會議上,粟裕将軍做出了風趣而精彩的總結報告,講到精彩之處,衆人忍不住笑或鼓起掌來。而記載着他報告的記錄被存入了軍史膽敢,成為他指揮黃橋戰役的文獻之一。

而也正是這樣的戰績,讓敵人在動手的時候不得不多想一想。

慘痛事變的幸存者

事實上,皖南事變的發生并非毫無征兆,國民黨政府早就看我們不順眼了,即便是在抗日戰争中都想着從背後放冷槍打擊我們,黃橋之戰的失敗更是刺激到了他們。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而這樣的突然事變,主席其實已經給出了提醒。當國民黨軍隊開始調動的時候,陳、粟兩人早就做好了準備,帶着江南主力急速渡過長江北上,敵人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就隻能抓住還留在附近的葉挺、項英的部隊。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這樣的事态蔣大約也有所預料,他之前便說過:''葉、項如甕中之鼈,手到擒來;而陳、粟如海濱之魚,稍縱即逝''。說白了,就是知道陳毅粟裕兩人戰法靈活難以控制,幹脆找個軟柿子捏,于是就頂上了率領皖南主力的葉挺、項英兩人。

同樣是1940年,在我軍已經退讓過多次,滿足了國軍的無理要求後,國民軍隊仍然暗中開始調兵遣将圍攻新四軍。1941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安徽茂林包圍了新四軍。在敵衆我寡的形勢下,新四軍做出了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大反抗,整整激戰了七天七夜。

但是,在周圍都是敵軍,武器彈藥和生活用品都難以得到補充的情況下,新四軍最後還是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除了大約兩千人拼死突出重圍以外,其他人大多壯烈犧牲或者被俘虜。在這場事變裡,軍長葉挺去和國民黨談判,被他們扣押起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和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的過程中被叛徒殺死。

而事變還沒有徹底結束。1月17日,國民軍隊還倒打一耙污蔑新四軍叛變,取消了新四軍的番号,還揚言要把葉挺送上軍事法庭。最終,當初的南方紅軍遊擊隊除了陳毅、粟裕兩人所屬部隊以外,幾乎全部被毀。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而也正是這兩條''漏網之魚''重新舉起了新四軍的旗幟,再次奮戰在抗日戰場上。

永不倒下的旗幟

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重建立立起來了,此時陳毅擔任代理軍長,粟裕擔任第一師的師長。這一次,新四軍又重整旗鼓,整編成為9萬6千餘人的大部隊,并且重新劃分了活動的區域。而這次,粟裕負責在蘇中一帶和日軍戰鬥。

8月13日,日軍發起了一次新的''掃蕩''來報複我軍,粟裕毅然應戰,指揮當地軍民阻擊日軍。這一次,兩軍整整打了一個多月——足足四十二天,殲滅了敵軍一千三百多人。此後,還指揮了持續八個月的要點争奪戰,保護了根據地。

敵人為何選擇葉項下手,而放過陳粟,蔣氏:陳粟如魚,稍縱即逝

三年後,他發動了春季攻勢作戰,收複了大片領土,有組織車橋戰役,摧毀了五十多座日軍堡壘,6月又發動南坎戰役,殲滅了日僞軍兩千多人。

1945年,抗日戰争的尾聲已經響起,粟裕将軍當時統一指揮蘇南、浙東、浙西三個部隊,後來還擔任過野戰區的副司令員和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徐海戰役,打通了華中、山東兩個解放區。

解放戰争時期,新四軍也被整編入人民解放軍的番号中去,粟裕将軍此時依然奮勇作戰,殲滅了很多敵人。而蔣當時''放走''的兩條魚,在這個時候給了他沉痛一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