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中日本曾有望把粵軍發展成為僞軍,最後未成,原來與老蔣有關

在安藤的最初計劃中,進攻粵北還包含着另一層用意。由于認為汪精衛在西南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日本軍部曾有以廣州為中心建立僞政權的設想,汪精衛本人更曾親自飛抵廣州,在和張發奎、鄧龍光的部隊取得聯絡的情況下,嘗試把粵軍拉下水。不過這一活動進行得并不順利,陸軍省出于種種考慮,中途就下令停止在華南建立僞政權。至于拉人下水,折騰了半天,也隻有一名曾擔任過張發奎副參謀長的粵軍軍官投敵。

據這名投敵的軍官講,雖然他認識的很多将領都“希望和日本提攜”,但“由于蔣介石的統制,無法團結下級人員”。安藤發動粵北戰役,就是要以量變換質變,在打擊粵軍的同時,離間粵軍與重慶國民政府之間的關系。

抗戰中日本曾有望把粵軍發展成為僞軍,最後未成,原來與老蔣有關

1939年11月15日,第二十一軍的粵北作戰計劃得到了日軍統帥部的準許:“可超越既定區域作戰。”同時撥來大量的軍火,并将剛剛從日本國内派去的近衛混成旅團編入其作戰序列。

1939年12月24日,日軍正式向粵北發動大規模進攻,動用部隊除近衛混成旅團外,包括了原守衛廣州外圍的第十八師團、第一○四師團以及第三十八師團一部,總兵力達到十一個聯隊約七萬人,稱得上是浩浩蕩蕩,氣勢洶洶。

安藤采用鑽隙迂回戰法,先後分三路進兵。左路本不是主攻方向,但因為是鐵路線所經地區,他為了把中國守軍的兵力吸引到鐵路線上來,以利于其主攻一路的進攻,是以首先在這一面展開攻勢。在左路阻敵的一五八師也不好惹,他們以迂回對迂回,突然強渡北江,随後集中全師火力,對敵軍側後的銀盞坳發動猛襲,并接連收複銀盞坳車站及銀盞坳以南的三兜松地區。

一五八師的這次的深入敵後,截斷了左路第一○四師團四千餘人的退路,使其陷入背水作戰的窘境。可惜的是由于正面友軍不敢大膽前進,未能繼續擴大戰果。一五八師在孤軍奮戰三天三夜,遲滞日軍北進後,不得不退回北江西岸。

抗戰中日本曾有望把粵軍發展成為僞軍,最後未成,原來與老蔣有關

粵北戰役前,正值桂南會戰爆發,張發奎和部分粵軍已經前往廣西,是以粵北戰役實際是由餘漢謀完全負責。見左路戰況吃緊,其它地區又都暫未發生戰鬥,餘漢謀便陸續調集主力部隊進入鐵路線,與敵軍反複進行争奪戰。一五七師九四○團是赴援部隊之一,所接到的任務是收複伯龍坳。

軍情緊急,雖然對敵情、地形、友軍狀況均不是很明了,但九四○團仍兼團長李友莊在進行動員時嚴肅地對官兵們說:“上級一定要我們拿下伯龍坳,我們的立功機會到了。必須有進無退,必須完成任務!”

黃昏過後,九四○團對敵陣地發起進攻,到這時候,李友莊才發現自己上了大當,一線部隊進入的竟然是日軍預設的火力網。

抗戰中日本曾有望把粵軍發展成為僞軍,最後未成,原來與老蔣有關

粵北戰役(2)連載中,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