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今年是抗戰勝利的76周年,烈士後人們曾說過:“紀念革命烈士,不是為了炫耀祖先,而是表明作為中華民族子孫的态度,也讓不願意認錯的日本政客們知道,需要正視曆史!”。從古看今,放眼世界,這裡是新史知天下,專說人物與事件。今天我們要說有那麼一位英烈後人,是需要用一生來銘記的,她就是著名抗日英烈張自忠的後人——張廉雲。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張廉雲是張自忠的第三個孩子,二哥張廉靜在17歲黃埔軍校受訓時感染傷寒早殁,大哥張廉珍共育有7個孩子。在張自忠将軍犧牲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他的兒孫們每周日都會舉行紀念儀式,他們面對張自忠将軍的遺像,誦讀家訓,以告訴不願意認錯的敵人:作為中華民族子孫我們沒有忘記曆史!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回想起張自忠犧牲的消息:1940年5月張廉雲的家人們在上海《申報》上看到了關于父親陣亡的消息,天真的張廉雲卻認為一定是父親打了勝仗,而遭到日本造謠他犧牲。再過了幾天,張廉雲的叔叔和哥哥嫂嫂都一起去到她的房間,悲傷沉悶的氣氛中,叔叔告知張廉雲:“你父親在前線作戰殉國了!”,張廉雲聽聞猶如晴天霹靂,她還一心盼望着父親凱旋,自己可以盡一番兒女孝心,如今卻等來了犧牲的噩耗。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而母親當時還因為患上癌症晚期在醫院治病,得知丈夫張自忠殉國後,悲痛欲絕,絕食七日而死。母親李敏慧“殉夫”卻不隻是為了丈夫,她雖然是沒有文化的舊女性,卻深深明白“家國”二字的份量。丈夫以身殉國,她也用自己的死表達對國家、丈夫的愛和忠心,同時激勵更多的抗日将士奮勇殺敵!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但對于當時僅有18歲的張廉雲來說無疑是人生低谷,在将母親安葬好後,她與家人們就地嚎啕大哭,巨大的悲怆讓她感受到自己不僅僅是眼中流淚,心中更是在淌血。但生活需要繼續,父親生前的諄諄教誨猶在耳邊萦繞着讓她堅強活着。

而張廉雲也給父親長臉了!她先是考上複旦大學,畢業後利用起父親留給他的胡同4号大宅院辦起自忠學校,而在這個學校學習的孩子多是貧困家庭,實在困難的就會被減免學費。

她是張自忠獨女,17歲父親犧牲,18歲母親離去,如今生活低調

今年,張廉雲已經98歲了,卻如老頑童,潇灑自如,退休後仍參加書法學習,與人交流活力四射且健談。而她也憑着對父親的記憶和自身經曆,記錄着父親英勇抗戰的一生,為後人緬懷老革命家的提供了豐碩的資料,讓後人以史為鑒,砥砺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