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這是中國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之後一次重大的戰役。這場戰鬥,中國第五戰區,第九戰區,集結30萬兵力,與日軍10萬兵力,在荊楚大地上,展開激烈拉鋸戰,反複厮殺。
這場戰役,中國最大的損失,就是第33集團軍司令——張自忠殉國,也成為中國抗戰曆史上,犧牲的軍銜最高,職位最高的軍人。
在中國的史料中,對于張自忠将軍殉國的記載,并不是很詳細。隻是簡單地描述了,棗宜會戰期間,在宜城南瓜店,張自忠率領部隊,與日軍激戰,不幸殉國。對于張自忠戰死沙場的一些細節,語焉不詳。

在《李宗仁回憶錄》《抗戰簡史》中,我們尋得一個小細節:張自忠第33集團軍的無線電信号,一直被日軍監聽,通過各種小細節,日軍推斷出指揮部的位置,不顧一切進行猛攻,最終導緻張自忠将軍戰死。
那麼,到底是日軍的那個部分監聽,是通過什麼細節推斷指揮部位置的呢?
這個,我們就要從日本戰史中,尋找蛛絲馬迹。
提前說明一下,中國的“抗日戰争”,在日本被稱之為“中國事變”。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記載:日軍一直在監視張自忠部隊的無線電,随時向師團報告,以掌握敵人的動向。5月15日,第39師團在掃蕩溝圓附近的山地之時,收到通訊部隊的指令“第33集團軍指揮部就在溝圓”。第39師團看到情報之後,立即緊張起來,最後決定發動一場決定性打擊的攻擊,将其消滅。戰後檢查遺體,其中就有張自忠将軍。
日軍第11軍通訊部隊下屬的第4通訊班,是一個專門破譯中國軍方無線電的小組,其首腦人物——吉村正男,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密碼專家。
在吉村正男的帶領下,第4小組,夜以繼日的監聽截獲中國軍方的無線電訊号,通過篩選,對比,分析,基本上掌握了中國軍方各個部隊的電台發報的波長,波段,頻率的規律。
雖然不能破譯密碼,但是可以推測部隊的位置,行動的方向,和分布的情況。
棗宜會戰期間,第4通訊小組被安排在湖北應山,不分晝夜的監聽軍國軍方電訊,随時向日本軍方提供有用的情報。
5月16日,吉村正男截獲了張自忠司令部發出的無線電訊,通過分析,準确的判斷出了張自忠指揮部的位置。
侵華日軍戰地記錄《231聯隊史》詳細地記錄了張自忠将軍殉國的過程:
第四分隊的一個叫做藤岡的士兵,端着步槍,向最高指揮官沖去,距離3米左右之時,指揮官從血泊中猛然站起來,藤岡從他的眼光中,看出了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直接愣在原地。
第三中隊長堂野,打出一發子彈,命中指揮官的頭部。藤岡猛然驚醒,傾盡全身之力,舉着刺刀,向高達的身軀深深地紮去。在這一刺之下,高大的身軀再也支撐不住,轟然倒地,一代名将,壯烈殉國。
蔣介石得到消息之後,直接下令,讓第五戰區,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張自忠的遺骸。黃維國率領部隊再次渡過襄河,與日軍展開激戰,尋回英烈遺骨。
靈柩被運回重慶之後,蔣介石率領所有軍委會成員,到碼頭迎接,并舉行了國喪。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尤其是周恩來,曾勸其戒煙,如今為國捐軀,為紀念碑寫下了“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大陸抗戰軍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