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1940年5月28日,重慶的街頭出現了這樣一幕盛況:十萬軍民夾道護送一具靈柩,在場的百姓無一不傷心落淚,重慶全城都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抵達朝天門碼頭時,蔣介石親自扶靈,拾階而上。馮玉祥等政府要員佩戴黑紗肅立迎靈。

國民政府釋出國葬令,将其牌位列入祀忠烈祠。護送靈柩期間,有日軍飛機在上空盤旋了3圈,隊伍竟未有一絲一毫的慌張,一改往日慌忙躲避的景象。奇特的是,這次日軍飛機也并未進行轟炸。

如此轟動的場面都來源于靈柩裡躺着的那個人,他就是抗日名将張自忠,曾先後參與中原大戰、長城抗戰和臨沂保衛戰等多場重大戰役,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張自忠

與大多數貧苦出身的革命将領不同,張自忠生在一個官宦人家,父親張樹桂官至五品,雖稱不上大富大貴,但家境也算殷實,生活富足。

張自忠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6歲入私塾讀書,17歲考進了臨清高等國小堂,一直以來先生教的内容都是《四書五經》孔孟之類的文學知識,忠孝仁義的傳統道德在張自忠心裡埋下了種子。

課餘時間,張自忠沉迷于熱血武俠打仗的小說,他常常捧着一本《三國演義》或者《說嶽精忠傳》看得津津有味,到了飯點母親喊他過去吃飯,他都無動于衷。

每個男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小說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少年張自忠備受鼓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人生的走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同年,張自忠考進了天津北洋法政學堂,這是當時中國北方最有名的法律學校,他在這所充滿思想碰撞的學府了解到了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學說”和資産階級革命綱領。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孫中山

“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等一系列振聾發聩的口号使張自忠的思想迅速的發生了轉變,他不再拘泥于仁義禮智信之類的孔孟學說。1911年底,張自忠投筆從戎,瞞着家人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加入了轟轟烈烈的民主革命運動。

1916年9月,由同鄉好友推薦,張自忠投奔于直系軍閥馮玉祥的麾下,被委任為中尉差遣。由于張自忠上過大學,能文能武,是以升遷得很快,沒幾年就當上了師長。

在張自忠任學兵營營長的時候,還收獲了一個外号“張扒皮”。那是1923年的冬季,部隊大練兵的時候,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極端惡劣的天氣使許多官兵都産生了畏難情緒,訓練偷懶不願意起床。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馮玉祥

張自忠心裡很着急,決定帶領士兵克服困難,有一天早上,天上依舊飄着鵝毛大雪,他将全營的士兵都集合起來,問:“如果下雪天敵人發起攻擊怎麼辦?”士兵回答道:“堅決抵抗!”

看着士兵們漸漸上套,張自忠接着說:

“現在下了一場雪,你們就不想操練了,還談什麼打仗?我們當軍人的第一條就是不能怕苦。現在,請大家都把棉衣脫了,跟我一起跑步!”

話音剛落地,張自忠就率先脫掉了自己的棉衣,在雪地上跑了起來,士兵們都愣住了,反應過來時也紛紛脫掉棉衣,追趕着張自忠。此後,“張扒皮”的綽号就在西北軍中流傳開來。

1938年1月,闆垣師團在青島一帶登陸,欲攻克臨沂,與津浦路上的矶谷師團會合,妄圖一舉拿下徐州。為了守住臨沂,張自忠主動請纓率第59軍奔赴臨沂,支援第40軍。

59軍晝夜疾行,到達臨沂之後,軍隊已經非常的疲勞,張自忠指令休整兩天。3月14日淩晨,59軍向日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發起猛攻。兵貴神速,打得敵人出其不意,一夜之間,殲滅了敵軍數千人。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敵方反應過來的時候,對我軍進行了猛烈的反撲,雙方開始混戰,甚至一度短兵相見,在沂河兩岸反複沖殺,59軍傷亡慘重,連長、排長幾乎全換了人。

這樣慘烈的戰鬥一直打到了16日淩晨,戰區發來電報:我軍傷亡慘重,建議撤退。張自忠卻說:

“我軍傷亡大,日軍傷亡也不小,現在敵我雙方都在苦撐,就看誰能撐到最後了,我59軍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不退!”

事實證明,張自忠的判斷是對的。戰鬥進行到晚上10點的時候,59軍破釜沉舟,向敵人發起了空前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個個都殺紅了眼。

終于在17日淩晨4點,占領了日軍全部主陣地。與此同時,49軍抓住時機,摸到日軍後方,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配合59軍的正面進攻,又是三天三夜的激戰,終于将渡河的日軍擊潰。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我軍以自身傷亡6000餘人的沉重代價殲滅日軍2000餘人,成功擋住了敵人第一波進攻。随後在50多天的阻擊戰中,張自忠等将領率領的“雜牌軍”,在武器裝備和兵力的巨大懸殊下,成功打退了日軍精銳部隊“闆垣師團”的三次進攻,為台兒莊大捷奠定了基礎,對整個抗日局面影響極大。

1940年5月,為了控制長江流域的交通,進而切斷重慶的運輸線,日軍集結30萬大軍向湖北棗陽、宜城發動了進攻。“棗宜會戰”拉開序幕。張自忠作為第33集團軍總司令,決定親自率軍東渡襄河抗擊日寇。

臨行前,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将領: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這番話即使放在今天也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随後,張自忠率領2000餘人東渡襄河與日軍進行了數十次的厮殺,日軍傷亡慘重。後來,由于蔣介石收到了假情報,對局勢進行了錯誤的判斷,日軍大規模進攻時,我方主力未能及時躲避。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更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破譯,日軍對我軍部署了如指掌,5月14日,張自忠與大量日軍迎頭碰上。15日,張自忠的部隊減員至1500人,被6000餘人的日軍包圍在溝沿裡村。

敵我力量極其懸殊,張自忠與戰士們奮力抵抗到次日下午,期間日軍發起了9次沖鋒,我軍頑強堅守直至最後一人,觀察到我軍陣地上已經沒了大動靜,日軍對其喊話:繳槍不殺,速速投降,留你一條性命。

張自忠憤怒地端起機槍對着日軍進行了一陣掃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日軍見勸降無果,便迅速地沖上了陣地将張自忠包圍,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被沖到面前的日軍刺殺,以身殉國。

日軍核實了張自忠的遺體,他身上共有8處傷口,其中炮彈傷2處,刺刀傷1處,槍彈傷5處。面對如此令人佩服的對手,日軍對他産生了崇高的敬意。随後用了上好的棺木為他入殓,并下令全軍行禮,停止空襲一日。

得知張自忠殉國後,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拼死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28日早上,國民政府為張自忠頒發了“榮字第一号”榮哀狀,下午蔣介石等政府要員為張自忠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他的夫人李敏慧也是以絕食自殺,随張自忠而去。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飛機在葬禮上空盤旋了3圈,未投一彈離去

黃維剛

1982年4月16日,張自忠被追認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張自忠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張自忠将軍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鼓舞着我們,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