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網最低價”頻頻翻車!主播帶貨,要比價更要比優

“全網最低價”頻頻翻車!主播帶貨,要比價更要比優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期,一向以物美價廉著稱的直播帶貨,屢遭消費者在價格方面的抱怨。有消費者發現,在某頭部主播直播間内購買的服裝,時隔20多天終于收到貨,但此時直播間售價399元的羽絨服,商家标價已低至329元,直播間售價149元的休閑褲現在僅109元。而且有此類經曆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更有甚者的是,在主播被處罰和封殺之後,有消費者發現之前在其直播間買的一些号稱全網最低的商品,會有不同程度的降價,甚至有的商品已經降低了一半的價格,這不禁讓人疑惑——說好的最低呢?

要知道,能拿到“全網最低價”一向是直播帶貨的必殺技,頭部主播靠這個殺招吸引眼球、赢得流量,漸成壟斷之勢;餘下的中小主播也都對價格極為敏感,不斷對低價孜孜以求,就為了能夠有朝一日更上層樓。是以當這個絕招忽然不好使了,挂羊頭賣狗肉了,那直播這種業态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了?

據業内人士分析,購物平台對頭部主播的依賴和扶持程度呈降低趨勢。流量、彈窗資源、好位置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一股腦對頭部主播傾斜了;平台試圖營造一種“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直播生态,他們不僅扶持其他中小主播,更加重視商家、工廠等自行帶貨直播的“自播間”。果真能夠百花齊放的話,無論對消費者、商家還是主播自己應該都不是壞事。經常有财經類文章用“一将功成萬骨枯”來比拟頭部主播和一衆小主播們的關系。但赢家通吃的模式其實并不利于行業發展,無論是去年雙十一李佳琦直播中歐萊雅面膜被質疑虛假宣傳最低價,還是剛剛過去的薇娅偷漏稅事件,都為各方敲響了警鐘。

直播這個行業要想進入良性發展的管道,必須避免陷入“價格殺”的局面。此前,社群團購在短期内從轟轟烈烈走入銷聲匿迹,就是因為不正當的低價競争。一個良好的市場不應該有壟斷、傾銷和操縱,直播這種基于網際網路生長的業态更應如此。比價誠然重要,但比優、比精更加不可或缺。無論是平台的自我清理,還是監管出手整頓,都是為了直播的健康發展,也是為了商家和消費者能夠多方共赢。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張麗

編輯 張麗

流程編輯 嚴聖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