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朝陽溝|作者:張小芳

朝陽溝|作者:張小芳

“咱兩個在學校整整三年,相處之中無話不談……”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豫劇作品,《朝陽溝》可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這部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戲劇佳作,紮根于中原地區深厚的民俗文化,濃郁的生活氣息及富有個性特點的語言,無一不烙着鮮明的時代印記。

依稀記得,少時每每到了農忙時節,年紀最小的我,因家中哥哥姐姐年長許多,是以地裡的農活總是插不上手。偶爾心血來潮到田間地頭做個小幫手,也總是笨手笨腳幫倒忙,為此屢屢遭到哥哥姐姐們的調侃,“哎呀,我們家的‘王銀環’下鄉了!”特殊的年代,别樣的寵愛。在熱火朝天的收獲季節,田地之間時常會留下我們一大家子的歡聲笑語。

現如今細想,在“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時期,但凡在農田勞作方面不足的女性,通常會被坊間百姓幽默诙諧的稱為“銀環”作派。這一名号猶如從遠古時代的夏日田野中吹來的晚風,散發着淳樸的生活氣息,也在觀衆心中镌刻下經久不衰的戲劇名篇。

“王銀環”何許人也?作為一個河南人,恐怕是無人不知。或許是因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上國小時我就似懂非懂的聽說過,城市姑娘銀環在國家政策的号召下,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中,與栓保相約高中畢業後,同赴栓保家鄉朝陽溝村參加農業生産勞動,立志紮根農村生活一百年的愛情故事。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為了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勇于奉獻自己的精神和決心,曾經感染和激勵了幾代人。

豫劇《朝陽溝》唱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頗具濃厚的地方特色。“親家母你坐下,咱倆說說知心話”,這些聞名遐迩,脍炙人口的經典選段及劇中的人物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國慶長假期間,我們受朋友之約,有幸來到位于登封大冶鎮的“朝陽溝”村參觀遊覽,天公不作美,原本要計劃觀看的《朝陽溝再現》的大型演出,因受疫情影響演出取消。我們一行人隻參觀了“中國戲曲現代戲創始者”楊蘭春文化園、登封朝陽溝文化園、銀環亭、銀環栓寶池、朝陽溝水庫等諸多景點。

昔日的朝陽溝七道八梁都是溝,十年九旱靠救濟,貧困又落後。如今的朝陽溝,改革開放競風流,條條大道變通途,黨的“三農”政策好,鄉親走上了緻富路,家家蓋起了新樓房。這裡的一切宛如楊老先生的劇本《朝陽溝》的景象再現。尤其是廣場正西的朝陽溝大舞台,紅彤彤的“朝陽溝”三個大字赫然入目,此時此刻似乎豫劇《朝陽溝》正在緩緩地拉開序幕,輕快明朗的器樂伴奏就在耳邊響起,主角人物銀環、栓寶即将登場亮相。此時此刻,望着這諾大空曠的舞台,我不由得心潮澎湃。在朋友們的起哄慫恿下,我和老王歡喜若狂地站在舞台中央,比葫蘆畫瓢即興表演了一出《朝陽溝》經典選段,也算圓了兒時的一個夢,名副其實地做了一回“王銀環”。

在極強的代入感下,我仿佛身處劇情之中,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銀環下鄉時“走一道嶺來翻一道溝”的情景。在這裡,我們似乎也成了朝陽溝的一員,它以獨特的氣質與濃郁的文化氣息,像一顆藏匿于山中的明珠,璀璨奪目。在這裡,我又找回了牙牙學語的兒時光陰。美麗的山村、熟悉的臉龐、豐收的情景,不禁讓人思如潮湧、浮想聯翩。

“朝陽溝,朝陽溝,朝陽溝今年又是大豐收”,聽着熟悉的豫劇旋律,忽然從中發覺出了特别的腔調。兒時聽豫劇總是覺得太啰嗦,一句話吱吱呀呀唱個沒完,偶爾聽也隻是挑挑選選喜歡的段子,沒有感悟可言。歲月流逝,時過境遷,而今再欣賞舊時唱腔,更為其真摯的情感和飽滿的人物形象所打動。

《朝陽溝》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曆史環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宣傳和号召意義。《朝陽溝》不僅劇本寫的好、曲調譜的好、演員演的好,乃至在後來不同曆史時期的幾十年間,都能适應人們的欣賞水準和審美價值。那時的人民雖然生活并不富足,卻又樂觀積極向上。最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們身上昂揚的鬥志和激情。

新時代新征程,新明天新追求,偉大複興中國夢,全面小康在前頭。現在的朝陽溝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而這一群可愛的父老鄉親,正是新時代下實幹笃行的河南人民的縮影。他們熱情、淳樸、善良、敢說敢當,敢愛敢恨,在中原沃土上譜寫着奮鬥的新篇章。

臨别之際,多希望“人也留來地也留”,做一個與時俱進的“王銀環”,讓豫劇經典故事在這裡代代相傳,讓這裡的特色農産品和河南豫劇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朝陽溝|作者:張小芳

作者簡介:張小芳,河南濟源人,文學愛好者。供職于濟源北鬥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 編輯:陳麗 | 圖檔:張小芳

本文内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

郵箱 : dahewenxue@126.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