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日英雄趙登禹,大家都不會陌生,著名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就是說的他率領的大刀隊在長城抗戰的故事。
趙登禹以“大刀隊”而聞名天下,自然他的功夫也是鮮有人及,今天咱就來說說他的功夫。

趙登禹是山東菏澤人,自古山東出好漢,尤其在菏澤、濟甯一代,更是好漢輩出,幾乎人人都會兩招。
趙登禹13歲時,就拜在了菏澤著名武師朱鳳軍門下,苦學八卦掌。别看趙登禹年齡小,但長得人高馬大,八卦掌打起來,等閑人根本近不了身。
到了1914年,趙登禹16歲,準備出去參軍。去哪支部隊呢?有人說:“咱們當兵還挑什麼?誰發軍饷就跟誰。”但趙登禹搖了搖頭,說:“那是你的志向,我要去陝西投奔馮玉祥,他的部隊紀律嚴明,這才是革命的軍隊。”
從山東到陝西,足有上千裡,大家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沒多少錢,隻好一路走一路要飯,走了二十多天,才終于在陝西潼關找到了馮玉祥的部隊。
征兵官一看這夥人灰頭土臉,說我們不要叫花子。趙登禹當場打了一套八卦掌,虎虎生風,說:“你見過這樣的叫花子?”
征兵官看這個人有點本事,就說:“可以留下,但有言在先,隻管飯,不發軍饷。”趙登禹說:“我要是為了錢,早就留在山東了,何必千裡迢迢跑到陝西來?”
趙登禹武藝高強,更兼性情豪爽,很快就在部隊中混出了名堂,但讓他真正名動天下的,還要數打虎事件。
那是在1916年,趙登禹跟着部隊在河北廊坊駐軍,沒事就上山操練。有一天操練完,大家剛要回去,突然一頭老虎從樹林裡蹿了出來,估計是餓極了,直接就向連長撲過去。
事出緊急,連長根本來不及反應,眼看就要命喪虎口!
千鈞一發之際,趙登禹猛地沖過去,照着老虎腦袋就是一記重拳,打得老虎眼冒金星。說時遲,那時快,趙登禹閃電般幾拳打出去,把老虎打翻在地,弟兄們這才敢上前,把老虎捆了起來。
這件事很快就在軍中傳開了,馮玉祥也興奮地說:“誰說俺西北軍沒有武松?趙登禹就是當代武松!”當場題詞——“打虎将軍”,并把趙登禹調到自己身邊,當貼身保镖。
馮玉祥因革命堅決,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但有趙登禹當他的貼身保镖,沒有人能動得了他。
有一次,馮玉祥在閱兵時,一個刺客悄悄向他靠近,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趙登禹早就盯上他了,等刺客一掏出手槍,趙登禹立刻蹿上去,一個大擒拿手,将刺客的雙手緊緊鎖住,緊接着一個背身,将刺客摔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當然,趙登禹最大的功績還是在戰場上。
1933年初,日軍向長城一帶發起進攻,趙登禹時任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率部鎮守在長城喜峰口。因中日雙方的武器裝備相差太懸殊,幾次較量後我軍損失慘重,趙登禹怒了,挑選出一隊國術高手,一人一把大刀,在一個大雪之夜,沖進了日軍軍營。
此戰,趙登禹率領大刀隊如砍瓜切菜,砍死了數百個日本鬼子,大獲全勝。想象一下:大雪之夜,手起刀落,鬼子的熱血,伴着漫天的飛雪,要多痛快有多痛快!
戰後,趙登禹被晉升為132師師長,授予中将軍銜,并榮獲“青天白日勳章”。
但可惜的是,到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趙登禹還沒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能,就早早犧牲了。
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遭到日軍的伏擊,雙腿被炮彈齊齊炸斷,壯烈殉國,年僅39歲。
臨終前,趙登禹對警衛員說:“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好悲傷的,隻是北平城裡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的兒子為國犧牲,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
馮玉祥将軍得知這個噩耗後,淚如雨下,說:“打虎将軍死在抗日戰場,是他平生所願,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