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留明原創丨也說三門人

範留明原創丨也說三門人

也說三門人

文/範留明

最近聽說周鐵再要編寫一本《三門人》的書,很是欣慰,不由得也想說說三門人,若不介意就權當《三門人》之序吧!

說起三門人,我原本是有些“自卑”的,這種“自卑”并非來自自身,而是來自他人的調侃。卻說有一天三門人到範蠡街趕集,老遠地看到熟人就大聲招呼道:“吆呵——,二哥呀,也來趕集了,我這有幹糧你吃點吧!”說着就掏出豆糁馍馍遞了過去。對方忙擺手說:“我不餓,你吃吧,我帶有蒸蕃薯哩!”這樣的高聲對話,從南大街到北大街都能聽得到,于是街上人就把三門人叫“南山二哥”。三門人還有一特點,就是走路腳步擡得高,落地有聲,就像鐵杵砸在地上。街上人不明白,還以為是三門人不會走平路,沒見識,于是就會“譏笑”道:“快看啊,南山二哥來了!”其實他們真的不明白,三門地處南山峻嶺,山高石頭多,道路崎岖多坎坷,為了避免走路碰腳,三門人這才養成了特有的走路習慣。但無論如何,初聽“南山二哥”,還是确有不忿之感。在我看來三門人最為淳樸厚道,豪爽善良,勤勞勇敢。三門人不怕惡煞厲鬼,摸黑走夜路勝似陽光信步;嗓門大不用喇叭,這嶺喊話那嶺就能聽得見;腳步高,落地實,穿山越嶺賽小跑。當年武松空拳能打虎,而武大郎隻會賣燒餅,如此一想,二郎确比大郎壯,再聽“南山二哥”倒有幾分自豪了!

當年在三門上中學,記得前地有座油坊,打油郎姓劉,排行老二,力氣老大了,一次上山遇到金錢豹撲來,他一不躲二不避,迎面死死抱住金錢豹的軟肋,頭頂金錢豹下颚,讓它幹張嘴咬不着,生生地就把它給抱死了。武松空拳打虎,劉油郎赤手擒烈豹,你說三門人牛不牛?牛,真牛!三門人不僅牛,而且機智仗義,西漢末年王莽追殺劉秀,路過南山到三門,巧遇立山老人在犁地,情急之下就把劉秀藏到犁溝裡(有說藏在菜窖),這才讓劉秀躲過一劫,大難不死,最後坐上了皇帝寶座。你說三門人神不神?神,真神,有廟為證!

三門古屬莘地,源遠流長,大禹治水時,他用神犁犁開河道,本想導洛水經三門,穿鐵嶺,至白土、嵩縣,以洩大河入渤海。可是鐵嶺太硬,神犁也犁不動,隻好折回身犁開了範蠡的山河口,故而始有洛河今日走向和在上面修建的故縣水庫。春秋末期越國上大夫範蠡輔助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興越滅吳,功成名就後,隐身陶朱公經商至莘地,踏遍南山,走遍河川,收購山貨藥材,經洛河、黃河水路販賣至山東,再換回日常時貨,一時商貿興隆,始成繁華集市,故取名範蠡街也。範蠡者,商聖也,濟人之需,解人之難,從善經營,老少無欺。三門人受惠于茲,繼往開來,時至今日開廠經商,行之有德,取之有道,為國為民,皆從此源矣。

三門人長壽,自古多有皇賜“耆老”者(多為60歲以上有德老人),而今八九十歲老人多平常,百十歲老人不鮮見。但縱觀以往,三門人為官者寥寥,做事者長長。屈指算來,解放前我的本家碾子溝村範甲運做過範蠡保長,雖為舊職,卻能秉公理事,頗有口碑。祖父名諱井亭主導辦學堂,自任校董,出錢、出糧又出力;調解民事,幫人打官司,無分遠近,有求必應,自當縣堂替人喊冤伸張正義。新中國建國之初,小嶺壕吳振江做範蠡鎮長,腰别盒子槍,威武凜凜,山鬼蟊賊見了都發抖,為穩定新生政權不可或缺。當時三門為一大村,麒麟家父名諱群,首任村幹部,帶領鄉親打土豪分田地,窮苦大衆翻身做主人,開啟社會新風尚。茲後,三門大村分成若幹小村,多快好省,奔向社會主義。當時四叔名諱公正,有點文化,和同村劉銀成一齊為信用社做事,成為最先拿國家工資的公家人。江山代有能人出,為國為民自當先。改革開放後,三門人的聰明才智得以更大發揮,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幹事業者,他們之中有優秀村官、模範教師,成名創業者,有勞工,有幹部,從股級、科級、縣級到市級也都齊整了。山溝走出坐轎人,若在過去七品之上官員,出門可是鳴鑼開道的範兒啊!當然毛偉人說過,職位不論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無論做什麼都是為國為民辦事。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三門人的共同品德。

三門人不乏保家衛國者。三叔父名諱學參加過解放戰争,馬跑泉劉立、小嶺壕王付德參加過抗美援朝,小嶺壕王利海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當兵的,他們都在用青春捍衛着祖國的安危,複員後依舊不忘初心,敢為人先,帶頭緻富,成就斐然。更有不乏擔任村幹部者,不忘帶領村民發家緻富奔小康。

曾記得1975年,在我高中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句最能鼓動人心的話就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一顆紅心”就是革命的心,“兩種準備”就是上大學和回家務農。當時上大學完全靠推薦。可我連啥是推薦,由誰推薦,怎麼推薦都不知道,心想可望不可即的好事,怎麼能輪到三門人呢?是以我當時也隻有“一顆紅心一種準備”,這就是回家務農了,而且我把回家後如何改變生産隊舊面貌的計劃都反反複複地想好了,大有舍我其誰的雄心壯志。而事實上我的想法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三門人不僅能夠上大學,而且上的人越來越多。當初三門孫建民、小嶺壕王大軍和碾子溝常換鬧也都被推薦上了大學,而和我同班同學的王大軍上的還是大學哩!後來聽說他是付出了一袋核桃的代價,被推薦上去的,想他肯定是受到高人指點了吧!到了1977年,國家恢複聯考制度,自己就像打了強心針一樣興奮不已,終于可以憑自己考大學了!可惜這年太倉促,隻是陪人進了進考場罷了,據說那年範蠡鄉也隻考上我的同學趙跳門一個,當時他在三門中學代課,考入開封師範學院,後出國留學,現在紐西蘭。不過我當時也沒氣餒,因為我也有了“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第二年村裡正在修水利壘大壩,白天勞累沒時間,隻能夜裡看書到雞叫。當時三門中學在辦聯考複習班,張忠毅老師和公社教辦闫明證老師等都幾番捎信讓我去,其他許多好心人也都鼓勵我去複習。可我有修水利任務在身走不開,父親最後說:你去吧,你的任務我去趕。于是我在三門中學複習了一個月,也算不負所望,有幸考中了。本想上師範當老師,偏偏被水利學校錄取了,學了三年水文。水文專業是個冷門,圈子很小,水很淺,畢業後一直在本行業裡撲騰了37年,沒能大紅大紫,也算小有所成,弄了個教授級進階工程師。可惜人微言輕,清水一潭,難報鄉鄰之恩,實為慚愧。

好在,在我之後,三門考上大學的越來越多,僅近幾年每年考上大學的都有數十之多。後起之秀,不負所望,他們遍布大江南北,多有建樹,其中不乏工程師,專家學者,大學教授。闫海峰還擔任名校院長,從普通學子到大學之長,完成了質的飛躍。更有入職國家機關、獻身國防建設的佼佼者,不愧進階之才。凡此衆等,無不成為三門人的榜樣與驕傲。

三門人更有自主創業者,先有小嶺壕劉獻父子,他們乘改革開放之風,積水成溪,獨樹一幟,享譽盧氏名人。後有來者,闫成偉、胡松坡、周豐亮、付金科,等等,他們奮起直追,由打工成事業,把企業拓展到鄭州、廈門等大城市,可謂風生水起,不可限量!小謀為财,多謀為業,三門人已經登上更高台階,融入更高層次。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走向社會,不忘鄉恩,小有能力,慷慨相助,捐款捐物,修橋鋪路,支助教育,惠及學子,凡此種種善舉,無不折射出三門人的高尚情操與優良品德。

居官了了,做事長長。望有志者,志在高遠;有情者,情播四方;知恩者,多積福報!最後祝願《三門人》早日面世!

範留明原創丨也說三門人

【作者簡介】範留明(男),中共黨員,教授級工程師,祖籍河南省盧氏縣,1980年大學畢業,在洛陽從事水文水資源工作,先後擔任河南省洛陽水文局總工程師、副局長,2009年調任河南省駐馬店水文局副書記、局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利作家協會會員,出版過4本散文集和詩歌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