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在國軍系統中,有一支地方軍叫晉綏軍,比如我們看抗戰劇《亮劍》的時候,裡面的楚雲飛358團便是晉綏軍部隊。而在真實曆史上國軍著名的傅作義部,在自立門戶之前也是晉綏軍。

為什麼是晉綏軍呢?所謂晉指的是山西,綏指的是綏遠,近代著名軍閥閻錫山自辛亥革命後不久就實際掌控了山西,建立了晉軍,此後閻錫山左右逢源一直不倒,勢力不斷延伸,到控制綏遠後所部即改稱為晉綏軍。

當然了,在閻錫山的鼎盛時期所控制的地盤還不止是晉綏兩地。1928年“二次北伐”之際,閻錫山以國軍第3集團軍總司令身份,指揮晉綏軍東出,勢力範圍擴充到了冀察和平津,俨然成了華北的頭号實權派。

在閻錫山的勢力達到頂峰之際,其麾下晉綏軍的力量也在急速擴充,從當年晉軍第一次擴軍時的2萬餘人膨脹了十倍不止,成為擁有10個步兵軍、4個騎兵師、4個保安縱隊、7個炮兵旅、10個工兵營、10個辎重營,共計25萬之衆的龐大軍隊。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資本,閻錫山才可以跟馮玉祥聯合在1930年跟老蔣打中原大戰。不過老蔣手段很多,尤善“銀彈攻勢”,是以中原大戰以馮閻失敗而告終。馮玉祥的西北軍此後事實上已瓦解,而閻錫山的力量則縮回綏遠,自己也被迫通電下野,避到了大連。

不過跟馮玉祥不同,閻錫山即便是避到了大連,但依然掌控着晉綏軍的控制權,尤其通過收集各派别将領的資訊,暗中進行挑撥掣肘。各派無法達成一緻,那就隻能由閻錫山再出面執掌大權。

其實閻錫山跟老蔣有些類似,這類人軍事指揮的能力并不強,但卻都是玩弄權術的高手,隻有對其絕對忠誠的人,才能予以相對的信任。

閻錫山如此有其本性使然,也有在掌控山西初期,清除異己、獨占大權的曆史經驗。是以我們看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就會感覺很奇怪,甚至很沖突。

首先,誰是人才閻錫山是可以看得出的,比如著名将領傅作義,其在保定軍校畢業後便一直在晉軍中任職,一旦表現出才能之後立即予以提拔。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1924年時傅作義還是晉軍中的一個營長,在石家莊執行任務表現出色,不久就被提升為團長;1926年天鎮之戰表現出色,又被升為第4旅旅長,繼而又升任第4師師長。傅作義守涿州出名後,其又被任命為第5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一躍成為晉綏軍的進階将領。

需要說明的是,閻錫山招攬的人才不止傅作義一人,保定軍校早期畢業的很多人當時都投效于晉軍,其中很多人也是有能力的。

對半路來投的商震、徐永昌等人,閻錫山也能委以重任,這些人在晉綏軍前期發展中也都出了很大力氣。

但是,閻錫山不論對合夥起家者,還是中途入股者,亦或是自己提拔的将領,實際有着絕對服從和忠誠的要求。稍有異見者,閻錫山則會心存猜忌,對于有能力而且又有異見的更是提防得很。

在這種背景下,一部分将領被排擠乃至被殺掉是必然的,而另一部分将領脫離閻錫山也是必然的。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比如在晉軍大佬商震,其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勢力,閻錫山早有不滿。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避居大連,商震仍為山西省主席,但在晉綏軍編遣中與閻錫山的嫡系将領沖突極大,是以不久後即率32軍中本部9000人脫離了晉綏軍,投到了老蔣這邊。

再如後來的傅作義,閻錫山對其也并不信任,是以傅在接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後也率部自立門戶。

商震和傅作義都是有基幹力量而且本身極警惕的,對于有些頭腦不太靈光而且對閻三心二意的晉綏軍将領來說,閻錫山可是要下殺手的——比如李生達。

李生達的長兄是同盟會員,其本人青年時就讀于山西陸軍國小,後考入保定軍校第五期,與傅作義、王靖國、趙承绶、楚溪春、魯英麟等同期。

保定軍校畢業後,李生達投入晉軍太原學兵團幹部訓練隊,李生達等充為隊附;學兵團正式開辦後,李任第3連連長。學兵團是閻錫山培養基層軍官的機構,其畢業生除進入晉軍中任職外,也會分到學校、工廠中。而擔任學兵團連長的李生達,轉任到軍中後自然也是被重用的。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1926年,李生達在晉軍第10團中任職,因表現出色被提拔為團長,不久後又被提為旅長,繼而又升任第15師師長兼晉北鎮守使。

1927年,閻錫山晉綏軍改稱國軍北方軍,與奉軍展開激戰,李生達率部在宣化一線參戰,戰事不利後又在繁峙阻擊奉軍。

1928年,蔣、閻、馮聯合對奉軍作戰,李生達率部直插保定側背,殲滅大批奉軍。晉綏軍入主華北後,再次擴編,李生達升任第5軍軍長。中原大戰前,李生達改為第4軍軍長,所轄陳長捷等3個師。

中原大戰晉綏軍失敗後,由張學良主持縮編,李生達部所編為第35軍72師,這是晉綏軍當時8個主力師之一,李生達任師長。而且這個師并不受第35軍軍長傅作義指揮,事實上是獨立存在的,是以可以說李生達是當時晉綏軍的實權派将領。

我們前面說過,閻錫山在晉綏軍縮編之際是通電下野,躲避在大連的,但是閻錫山對晉綏軍仍有控制權。

1931年8月,閻錫山從大連潛回山西,南京方面正待對閻錫山發難之際,“九一八事變”爆發。在新的形勢下,南京方面隻得接受現狀,于1932年初正式恢複閻錫山的身份,由其公開主持晉綏軍政事務。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閻錫山回來了,可是晉綏軍部分将領的心思卻發生了變化,其中李生達就是心态轉變極大的一位。

早在1928年晉綏軍入主平津之際,李生達就接觸過老蔣,當時老蔣乘火車從南京到天津再轉到北平與閻錫山、馮玉祥等開會,李生達和傅作義從天津乘車向南走出5站迎接,老蔣是以對李生達印象深刻,而李生達對南京方面也多有傾慕。

1929年冬,閻錫山召集進階将領讨論對蔣戰略時,李生達始終保持沉默,不同意對蔣開戰。

中原大戰失敗後,李生達任晉綏軍第72師師長,1931年6月其與王靖國以山西軍事代表到南京開會時,李竟然被選任國民黨進階職務,此職雖為虛職,但對李生達觸動很大。同時老蔣專門召見李生達,贈款15萬元。

可以說此次南京之行,使得李生達收獲頗豐。他從贈款中抽出5萬元采購呢料、被面、金殼手表、金派克筆等禮品,分發給所部的旅團營級軍官。又抽出了5萬元在河北滿城辦了一座紙煙廠,獲利頗多。

這麼大的動靜其實是難以瞞過閻錫山的,閻從大連傳回山西後,李生達前去河邊見閻錫山。表面上閻錫山非常熱情,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待李生達回到陽泉師部後,馬上便收到了閻錫山的電報,電稱要向李借款100萬元。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李生達明白閻已知曉老蔣贈款之事,便急忙趕赴河邊村,見閻後即痛哭流涕彙報贈款的經過和具體用項,閻錫山假意勸李不要多心,但李生達卻明白此事難了,索性便待在太原家中,轉由參謀長處理軍務了。

李生達名義上釋了兵權,但他明白既然在閻錫山處已難得信任,此後便積極加大了與南京方面的聯絡,暗中保護南京在太原安插的人員。到1932年時,李生達到南京,又帶了3000瓶汾酒及沁州米等分送南京方面的要人。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後,李生達率部開至石家莊,又受到了老蔣的接見,并指定了李與南京聯絡的秘密電台。

1934年,老蔣要求晉綏方面出兵南下,閻系将領均不願意南下,唯有李生達願意率部南下。閻錫山原本極為反感,但在徐永昌等人勸說下最終同意晉軍南下,不過要求南京補充軍費,實質就是以南京之财養晉綏之兵。

李生達率部南下後,同樣受到了老蔣的接見,老蔣直接将其提升為第19軍軍長,還特别劃撥了特務營的裝備和汽車。可以說,李生達已經徹底被老蔣所收買。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晉綏軍南下時,紅軍主力早已不在當地,是以這幾乎是一次長距離行軍罷了,由于紅軍主力北轉,進入陝西,是以李生達部也由南返北,重回晉綏軍中。

關于這次北返,李生達一開始是不願意的,但在受到老蔣接見之後态度大轉,部下都認為李之是以轉變态度,有身負特殊使命之意。

什麼樣的特殊使命呢?

李部在北返之際,老蔣給其每名士兵賞5元,校以上軍官贈蔣中正照片一張及《王臨川集》,顧祝同另贈李部進階軍官江西茶具一套。而且李生達還命所部在開會或集體講話時,提到蔣委員長即全體立正,長此以往,提到閻主任則沒有反應,這種變化讓閻錫山已經非常不滿了。

前面說過李生達南下時被任命為第19軍軍長,但閻錫山不認這個軍長,在山西公文中仍稱其為師長,李大為不滿。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而在跟紅軍的作戰中,老蔣又給予李生達以重任,并讓其指揮山西部隊15個團。當時晉綏軍正規軍一共隻有不到60個團,歸李生達指揮即占到了四分之一,老蔣想要幹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

在這種關頭上,終于發生了李生達被其衛士熊希月刺殺的事件,盡管刺殺原因各有所傳,但外界還是認為閻錫山暗中策劃了這一切。

當19軍軍部向閻錫山彙報李生達已被刺殺後,閻立即回電:舒民(李生達的字)被刺,使我痛心不已!

李生達既死,閻錫山親信王靖國受命前來吊唁,當着李的部下段樹華等,王即說道:舒民自己還不能保護自己,如何能帶兵作戰?言談之間,毫無悲痛之意。

随着李生達的遇刺身亡,老蔣希望通過晉綏系動搖将領分化閻錫山的政策便敗了一招,閻錫山則以李生達被暗殺,軍心不穩為由,不再派兵入陝作戰。

主力師長拿老蔣15萬“贈款”後,閻錫山發電報:借我100萬吧

李生達事件後,閻錫山加大了對晉綏軍将領忠誠度的要求,而對于猜忌的将領則多有動作。這也是後來傅作義察覺情況不對,立即率部回綏遠的主要因素了。畢竟李生達的前車之鑒就在那裡,在閻錫山眼皮子底下可太危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