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世凱結束清朝後,中國也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進入了民國時期。雖然到了民國,但是,袁世凱這位枭雄,依然還想着當皇帝。對于這種逆流的做法遭到了全國群眾的反對,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然而沒過多久,也就是1916年6月,一代枭雄袁世凱病逝北京。
袁世凱一死,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省各地實力派人物揭竿而起,都想入主北京,進而導緻了各地軍閥之間的厮殺,史稱軍閥混戰。當時實力較強的有皖系軍閥,奉系軍閥,直系軍閥,還有一些各地的小軍閥。

就在各地軍閥為了争奪地盤展開一系列戰鬥時,孫中山上司國民革命軍趁機在廣州崛起。招募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組成的部隊,部隊番号為國民革命軍。
在時機成熟後,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10萬大軍北上,在總司令蔣介石的帶領下,出湖北,江西等地,史稱第一次北伐戰争。在擊敗孫傳芳後,國民革命軍占領了南京,上海,武漢等重要城市。在接下來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戰争,北方的馮玉祥,閻錫山也加入了國民革命軍,有他們的加入,對于國民革命軍來說,是如虎添翼。很快,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上司下擊潰了實力最強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不敵連夜逃回東北,不曾想在路上被日本人炸死了。
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成為接班人,不過張學良在面對虎視眈眈的日本人,他選擇了歸順蔣介石。至此,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上司下成了祖國的統一,而蔣介石此時的權利也達到了巅峰時期。
雖然,舊軍閥被蔣介石消滅了,但是新一屆軍閥又冒起來了。當時西北軍閥馮玉祥,晉系軍閥閻錫山,桂系軍閥李宗仁,粵系軍閥陳濟棠,滇系軍閥龍雲,還有四川大小軍閥。這些人都隻是表面歸順蔣介石,加上他們手中有兵。是以,蔣介石也把他們視為心腹大敵。
于是後面,又爆發了一系列蔣桂戰争,蔣唐戰争,兩廣事變,福建事變,中原大戰等戰鬥,這些戰鬥都是地方軍閥與蔣介石展開的厮殺。雖說在這些過程中也有被蔣介石消滅的,但也有繼續存在的。而這些存在的軍閥,到了抗戰時期,還擔任各戰區司令官。像大家比較熟知的閻錫山,在抗戰爆發後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馮玉樣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不過任期不長。龍雲也在雲南支援抗戰事業,并且組織部隊出滇抗戰。還有桂系軍閥李宗仁姐在抗戰時期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可以說,在面對日寇入侵時,全國各地軍閥都投入了抗戰事業,包括北洋時期的軍閥,雖然他們沒有為抗戰事業出力,但是在面對日寇的邀請,甚至威逼,他們都沒有選擇當漢奸。可以看出,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民國各地軍閥思想還是比較統一的,都是甯死不做漢奸。
然而,在八年抗戰事業中,作為民國衆多軍閥裡,真正擁有抗日名将之稱的軍閥,隻有一人,他就是桂系軍閥李宗仁。可能熟知抗戰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先後指揮了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随棗會戰,豫南等大型會戰,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要不是後來,蔣介石擔心李宗仁在第五戰區的勢力越來越大,不得不,把他調到大後方。恐怕在抗日事業上,李宗仁還會作出許多重要的貢獻。
盡管蔣介石有意雪藏他,但在八年抗戰曆史上,李宗仁依然留下了輝煌的戰績,是以,李宗仁也被世人稱之為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