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古往今來,無數的名人都紛紛贊賞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敬仰諸葛亮的高尚品德。諸葛亮的精神品質一直是後人效仿的重點,對劉備忠貞不二,對蜀漢鞠躬盡瘁,對天下無愧于心。
諸葛亮一生的目标是北伐中原,恢複漢室,還大漢王朝一個國泰民安,他和劉備一起奮鬥,可是最終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這個重任隻能落在諸葛亮一人身上。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親自領兵北伐,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籌謀已久,也是信誓旦旦,有絕對的把握取得勝利。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因為馬谡丢失街亭,諸葛亮隻能撤軍,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中原,可是結果都一樣,失敗失敗再失敗。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情日益嚴重,他卧病在床,已經不能在指揮打仗了。
諸葛亮知道自己壽命即将走到盡頭,便交代了身後事,把蜀漢政務安排的明明白白,擔心劉禅不能好好管理國家。諸葛亮對劉禅可是操碎了心,為他考慮到非常周到。
諸葛亮安排完身後事之後便去世了,一代忠臣良相就這樣遺憾的走完自己的一生。當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回蜀國之後,蜀國上下都是失聲大哭,為諸葛亮送行。
可是唯獨一人卻嘿嘿大笑,并且大罵道:“老烏龜終于死了,這個禍害沒有了,蜀國有救了。”什麼人竟然如此大膽,膽敢罵諸葛亮是老烏龜,這個人就是李藐。
李藐是蜀漢朝廷重臣,位高權重,他在蜀漢政務上和諸葛亮産生了分歧。諸葛亮的治國之道是北伐曹魏,恢複漢室,可是李藐卻認為蜀漢不應該北伐,而是應該休養生息,發展實力,頻繁的戰争隻能讓蜀漢枯竭。
諸葛亮和李藐對于政治産生了分歧,兩人之間有了隔閡。不過諸葛亮是蜀漢丞相,全國政務都是他說的算,是以諸葛亮堅持北伐,蜀漢也就要北伐,并且劉禅也同意諸葛亮北伐。
如果劉禅不同意北伐,諸葛亮就會用劉備來壓劉禅,說愧對先帝托孤之重,無顔面對先帝,劉禅對此也沒有辦法,隻能讓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北伐五次,最終都失敗了,自己也積勞成疾,因病去世。李藐對此是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勝利了,諸葛亮失敗了。
李藐還是堅持蜀漢着重發展國力,不要貿然發動戰争,他以為諸葛亮死後,劉禅能夠聽取他的建議,殊不知劉禅聽到李藐辱罵諸葛亮,就把李藐殺了。
其實諸葛亮和李藐争論的問題也是蜀漢最大的問題,蜀漢究竟是戰還是和,蜀漢以後怎麼發展,這是劉禅要解決的問題。
可是劉禅平庸無能,蜀漢的問題沒有解決好,結果蜀漢是最早滅亡的。可謂看官,你們覺得蜀漢應該怎麼發展呢?歡迎讨論!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諸葛亮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