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降将到一品大員,丁汝昌因何被清廷看中,成為北洋水師統帥?

丁汝昌,太平天國降将。投降清廷前,是英王陳玉成部屬程學啟的部下,駐守在安徽安慶。

1860年,曾國藩、曾國荃率湘軍圍攻安慶,程學啟受命在安慶北門外石壘防禦湘軍的進攻。在此期間,湘軍屢次受挫于程學啟陣前,不得寸進半步。眼見湘軍傷亡越來越大,太平軍的陣地卻始終不能攻破,曾氏兄弟自覺不能再強攻,遂決定對程學啟實施招降。

此時,幕僚孫雲錦就向曾氏兄弟獻計:“以程學啟事其養母甚孝,拘程惟棟母子入湘軍大營,威吓程母:“學啟不降,當誅爾親子””,用程學啟養母來逼迫其投降。

曾國藩依孫雲錦之策,捉拿其養母,逼迫她去勸降程學啟,并告訴她,若程學啟不投降,城破之時就是他喪命之時。程母被湘軍這麼一威脅,很是惶恐,隻能是依照他們所說,化妝成乞丐去程學啟軍營勸降。

從降将到一品大員,丁汝昌因何被清廷看中,成為北洋水師統帥?

程學啟見到其養母後,他本是孝順之人,見母親伏地痛哭乞求其投降,心中很是不忍,加之安慶此時已被湘軍重重圍困,内無糧草、外無援軍,城破已不可避免。經過幾日思慮,程學啟決定帶着自己的親信投降湘軍。

這時,作為程學啟的親信,丁汝昌也跟随降清。

二月十九日夜,程學啟帶着丁汝昌等八十二人借着夜色的掩護直奔安慶北門外三裡處曾國藩之弟曾國葆之營。

丁汝昌降清後,其仕途并沒有因降将身份而戛然而止,官是越做越大,官至水師提督,加尚書銜,位居一品。

作為太平天國的降将,丁汝昌憑什麼能得到清廷的信任,官居北洋水師提督,執掌北洋水師這一支大清最為強大的海軍呢?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丁汝昌能得到清廷的重用,這離不開他自己的辦事能力,也離不開劉銘傳、李鴻章兩人的提攜。

從降将到一品大員,丁汝昌因何被清廷看中,成為北洋水師統帥?

丁汝昌投降曾氏兄弟之初,并不被他們信任。

當時,曾國荃對這批降軍存有疑慮,害怕他們是假降,會突然在陣前反叛,轉頭對付湘軍。是以,每次與太平軍作戰,曾國荃都會讓他們站在隊伍的最前列。然而,湘軍的不信任,并沒有讓丁汝昌再生反叛之心,為了證明自己并無異心,他逢戰必勇,每次與太平軍的作戰都身先士卒,奮勇向前。

丁汝昌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他的勇武讓湘軍徹底放心,對他再無防範之心,随之其仕途也就越來越順。

1861年八月一日,湘軍攻破安慶,丁汝昌因功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成為一名小軍官。

就在這一年,丁汝昌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貴人李鴻章。

這時,基于各種考慮,曾國藩決定讓李鴻章獨立出淮軍,創立淮軍,便将丁汝昌所屬的開字營撥歸淮軍。

在李鴻章麾下,丁汝昌是屢立戰功,漸漸打開“才略武勇”的名聲,成為淮軍名将。1862年八月,淮軍聯合劉銘傳銘字營與太平軍戰于四江口,此戰丁汝昌勇武被劉銘傳看中,戰後就請求李鴻章将丁汝昌調入銘字營,統領自己的親兵,不久改統領馬隊,升營官,授參将。

從降将到一品大員,丁汝昌因何被清廷看中,成為北洋水師統帥?

1864年,朝廷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清廷大封功臣,丁汝昌因功升副将,統先鋒馬隊3營,不久随劉銘傳北上平撚軍之亂。4年後,東撚軍被清廷剿滅,丁汝昌因功授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号。

依靠自身過硬的實力,及卓越的戰功,再加上李鴻章、劉銘傳的提攜,丁汝昌以降将的身份僅僅隻用了8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微末小官升任從一品,這樣的升遷速度對于一個降将來說,實屬逆天的存在。

實力+運氣,最終讓丁汝昌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逆舉。

從降将到一品大員,丁汝昌因何被清廷看中,成為北洋水師統帥?

在這之後,丁汝昌雖然因拒絕劉銘傳裁撤他所率的馬隊3營,被劉銘傳記恨,進而被迫遠離官場,閑居數年的時間。但是,在李鴻章的幫助下,丁汝昌最後依然是強勢崛起,成為大清北洋水師的掌陀者。

李鴻章欣賞他“才略武勇”,覺得他可堪大用,故而在他投靠自己後,對他是大力培養,數次向朝廷立薦他,最終讓他成為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師的掌舵者。

與其說是清廷在重用丁汝昌,倒不如說李鴻章看中他。

正因李鴻章的看中,這才有了丁汝昌順風順水的仕途。

當然,李鴻章看中他,那是因為丁汝昌有能力,若丁汝昌沒有能力,恐怕李鴻章也不會不遺餘力地提拔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