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導讀:

1929年9月,紅四軍兩個縱隊與湘鄂贛邊紅軍支隊勝利會師,根據上級訓示,兩支部隊進行合編,重建紅5軍,下轄五個縱隊(相當于師級),縱隊下設大隊(相當于團級),由彭總擔任軍長。

作為紅3軍團的前身,紅5軍在中國革命史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在1955年大授銜時,有多位從紅5軍走出來的将領成為開國将軍。

例如曾任第5縱隊第13大隊大隊長(相當于團長)的周玉成,是開國中将;曾任第5縱隊第12大隊中隊長、大隊長的李壽軒,是開國中将。而曾任第5縱隊第8大隊政委的黃克誠,更是成為了開國大将。

由此可以看出,紅5軍時期大隊長級别的将領,如果活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大授銜,基本上都會被授予開國中将到開國大将的軍銜,可有一人曾是黃克誠的搭檔,擔任第5縱隊第8大隊的大隊長(相當于團長),卻在新中國成立後,成了一個小村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此人名叫張濤,出生于湖南祁陽一個窮苦人家,早年為了生活,加入了湖南軍閥唐生智部當兵。1926年,随部隊參加了北伐戰争。北伐軍從廣州進入湖南,又從湖南攻入湖北,一路上所到之處,受到了群衆和各界人民的擁護。

一路上,群眾為部隊送水、送飯,讓張濤第一次感受到了為人民而戰的自豪。為了回報人民的支援,在之後的戰鬥中,張濤表現得更加英勇、積極,多次為部隊立下大功。北伐軍攻克武昌後,因為作戰英勇,頗得上級賞識的張濤,被保送進了第36軍2師4團教導隊輪訓。

在教導隊訓練期間,思想進步,年輕有為的張濤,引起了時任第4團政治指導員黃克誠的注意。作為一名共産黨,黃克誠決定發展張濤,帶他走上革命道路。在黃克誠的影響下,張濤逐漸接受了共産主義思想,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到了1930年,黃克誠受組織上的安排,前往紅5軍報到,擔任第8大隊的政委。在上任前,他特意前往武漢,動員已經在舊軍隊擔任下級軍官的張濤,一同前往紅5軍參加革命。到達紅5軍中,有多年領兵打仗經驗的張濤,受到了彭總等人的歡迎,被任命為第8大隊的大隊長,與黃克誠一起搭檔,指揮部隊作戰。

加入紅軍後,張濤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立刻展現出來,在他的帶領下,第8大隊攻必克,守必勝,成了第5縱隊乃至紅5軍的主力。在圍攻長沙的戰鬥中,第8大隊被上級當做主力,負責正面進攻。

戰鬥開始後,張濤不懼危險,親臨前線,率領部隊發起了一次次的沖鋒,結果不幸中彈受傷,由于傷勢嚴重,戰後隻能被送到後方療養,是以他與自己的領路人和搭檔黃克誠分開。從這之後,兩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傷愈之後,張濤留在平江打遊擊,很快就拉起一支遊擊隊。1932年,根據上級指令,遊擊隊合并入紅16軍,張濤出任副軍長。不久後,湘鄂贛軍區獨立第3師成立,張濤擔任師長,率部在鄂東南地區進行遊擊戰和反圍剿戰鬥。

在一年多的戰鬥中,張濤充分發揮紅軍的戰鬥特點,與敵人進行遊擊作戰,面對敵人的數次圍剿,獨立第3師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發展壯大起來。張濤在鄂東南地區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1933年7月,上級經過研究決定,将張濤帶領的獨立第3師擴編為紅17軍,全軍共3000多人,分為三個師,由張濤任軍長,方步舟任政委。當時在鄂東南地區,紅17軍可謂是“兵強馬壯”,打得地方反動軍閥毫無招架之力,張濤等人的軍事生涯也達到鼎盛時期。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紅17軍的所向披靡,讓坐鎮南京的老蔣大為惱怒,1933年10月,他調集7個旅的兵力,發起了對紅17軍的圍剿。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張濤并沒有正面對敵,而是牽着敵人的鼻子打遊擊,将敵軍逐漸拖垮。在敵人疲于奔命時,他又率部在木石港打了一個回馬槍,一舉殲敵1000多人。

可是在這次大勝之後,張濤犯了輕敵的錯誤,他片面地認為敵人的圍剿部隊已經被擊潰,短期内不會再對紅17軍造成威脅,于是率軍在木石港休整了足足7天。而正是利用這7天時間,敵人調兵遣将完成了對紅17軍的包圍。

面對敵人的重兵包圍,張濤如夢方醒,立刻下令部隊突圍,結果在除夕夜時,被埋伏在王文驿的敵人伏擊,全軍幾乎傷亡殆盡。除了張濤、方步舟等軍部上司突圍外,隻有一位副排長王義勳(後成開國少将)帶領不多的戰士突圍而出。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戰場的失誤,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可張濤在戰後卻擔心受到組織上的處罰,竟然不告而别,脫離了隊伍。由于反動派的搜查和圍捕,他隻能在河南、湖北一帶遊蕩,抗戰時為了抵禦日本侵略者,有一顆愛國之心的張濤,曾加入老蔣軍擔任過營長。

新中國成立前期,見解放軍在人民的支援下勢如破竹,心灰意冷的張濤回到了河南老家,隐姓埋名當了一名農民。後在土改時因表現積極,被村中選舉為村長,之後一直在農村地區務農,直到去世。

他是團長,他是政委,25年後,政委是開國大将,團長卻成小村長

結束語:

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在革命的大潮中,很多人沒有堅持下來,選擇了半路離開或叛變投敵,張濤就是其中一個。究其原因,還是思想意志薄弱,革命信念不堅定,關鍵時刻貪生怕死。

真正的革命者,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幸福可以抛棄一切,為了信仰可以犧牲自己的所有。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釋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豪情壯志,踐行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舍身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