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作者:富足豆漿Ug

紅17軍曾是懷揣革命理想、鬥志昂揚的英勇武裝力量,它的軍長張濤也曾是令人敬佩的指揮員。然而,戰火硝煙中,一個偶然事件,令他迷失了方向,背離了初心,最終走上了一條充滿艱辛與坎坷的不歸路。革命戰争時期,叛變投敵往往是無法饒恕的嚴重罪行,可是戰後他卻安安穩穩地當上了村長,這其中又蘊含着怎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能走上這樣一條離經叛道又重新回歸的命運之路?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一. 初心之路:張濤投身革命的理想與追求

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風雲變幻,洶湧的洪流卷走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解放而投身于浴血奮戰之中。張濤就是其中的一員,一位出身貧苦農家的湖南青年。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年輕氣盛的張濤加入了著名的湘軍第八軍,在轟轟烈烈的戰火洗禮中成長,很快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勇敢和指揮才能。1927年,第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軍,張濤因作戰表現出色,被推薦為該軍儲備幹部,開始接受系統的軍事訓練。

就在這一時期,張濤結識了黃克誠同志,後者是第三十六軍一個團的政治指導員。兩人都是湖南本土青年,家境相仿,相見恨晚。黃克誠見張濤充滿革命幹勁,誠懇以待,主動向他宣傳共産黨的理念,介紹黨在為窮人和底層勞動者打天下的宏偉目标。

漸漸地,張濤對共産黨的了解越來越深,也越發認同黨的主張。在黃克誠的感化下,他決定加入這支為人民利益而鬥争的隊伍,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不久,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黃克誠被迫離開第三十六軍,去參加湘南工農革命武裝暴動。張濤與他也失去了聯系。但是張濤對國民黨右派的種種倒行逆施耿耿于懷,心中的革命之火愈燃愈旺。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1930年,黃克誠奉命到彭德懷上司的著名紅五軍任職,正當部隊用人之際,他忽然想起了張濤這個有為青年。于是特地跑到武漢,親自動員張濤參加紅軍革命事業。面對黃克誠的熱情感召,張濤斬釘截鐵地答應了下來,二話不說就離開了國民黨反動派伍,加入了紅五軍隊伍。

二. 黑暗岔路:王文驿失利與張濤叛變的原因

1934年1月,蔣介石發動了第五次瘋狂的"圍剿"行動,企圖一舉殲滅中央革命根據地和鄂東南等地的紅軍力量。在德國顧問的指點下,國民黨軍這次采取了碉堡推進、步步為營的新戰法,試圖逐漸壓縮紅軍的活動空間,再聚而殲之。

鄂東南革命根據地因其特殊地理位置,緊鄰中央革命根據地,自然也成為這次"圍剿"的重點打擊目标之一。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猛烈進攻,紅十七軍軍長張濤運籌帷幄,英勇指揮部隊進行反擊。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起初,張濤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派出一支小股部隊吸引敵人注意力,然後率領紅十七軍主力大踏步向鄂南挺進,試圖佯攻國民黨軍的通山縣城。但敵軍軍長郭汝棟并未上當,仍然謹慎行事。

張濤随即改變政策,指令部隊轉攻鄂贛邊界的木石港,這裡不僅是國民黨軍的一個重要補給站,而且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可以南下會師中央蘇區部隊,北上則可威脅重鎮大冶。

果不其然,在激烈的血戰之後,紅十七軍終于攻下了木石港,全殲守軍,捷報傳來,郭汝棟聞訊立即嚴令全軍日夜兼程,向木石港進逼。張濤因勢利導,抓住郭汝棟立功心切的心理弱點,率領部隊在附近山區神出鬼沒,等到敵軍疲于奔命之時,突然發起進攻,殲滅國民黨軍1000餘人,繳獲大量軍械。

這次被稱為木石港大捷的勝利,無疑極大鼓舞了紅十七軍将士的士氣。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張濤等人卻産生了輕敵和驕傲自滿的心理,讓紅十七軍在木石港整整休整了7天之久,這簡直是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郭汝棟為了報複失利,迅速調動了6個旅的兵力,悄悄開拔前來,當張濤察覺異常時,紅十七軍已陷入了敵軍的半包圍圈之中。

在研究了形勢之後,張濤判斷東南西三面都有重兵把守,隻有北面相對安全一些,遂決定向北轉移。但事後看來,這可能正中了郭汝棟的"圍三阙一"之計。果不其然,當紅十七軍轉移至一個叫王文驿的地方時,已是除夕之夜,戰士們疲憊不堪。張濤指令就地休整,準備次日繼續前進。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當夜郭汝棟的大軍就已摸了過來,發動了猛烈的突然襲擊!在敵我力量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紅十七軍很快就潰不成軍,傷亡慘重,各部也失去了聯系。張濤和極少數警衛員倉促突圍,最終隻剩下副排長王義勳帶領數百餘人歸隊,後并入紅16師序列。

這一戰役的徹底失利,無疑是紅十七軍的重大損失,張濤作為軍事主官理所當然要為此負起全責。但他對于失利原因的分析卻有失偏頗,堅持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與上級黨委産生了尖銳沖突。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三. 玷污初心:叛變後的卑微生活

王文驿戰役的慘敗給張濤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在戰後的總結中,上級黨委對他的失誤進行了嚴厲批評,要求他作出深刻檢查。然而張濤受舊思想的影響,固步自封,始終無法正确認識到失敗的根源。

與此同時,他還得知了一個更為沉重的消息:在國民黨軍的"掃蕩"行動中,他的家人遭到了殘酷迫害,妻兒和兄弟姐妹均被殺害,老家更是遭到了洗劫淩辱。這無疑是給張濤心理上的一記沉重打擊,使他開始動搖了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在這種内憂外患的重重壓力下,張濤産生了一種逃避現實的念頭。他認為,既然無法在黨内服務,不如另投他途,或許還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張濤做出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決定:叛變投敵,重新加入國民黨反動派伍。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1934年3月,張濤帶領殘餘警衛員潛逃出紅軍陣地,很快就被國民黨軍隊發現并加以接納。由于張濤畢竟是紅軍一路出身,資曆比較老,曾經也是軍長級别的幹部,是以國民黨方面還是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和等級,任命他為一個營的營長。

盡管如此,營長的級别已經遠遠低于他在紅軍時期的地位,可以說是暗自受辱。不過在那個時候的環境下,張濤也不得不如此折辱自己,以求保全小命。他在心裡也曾有過重新回到革命隊伍的想法,但每每想到自己父母妻兒的慘遭,又不禁打消了這個念頭。

就這樣,張濤在國民黨營裡勉強度日,期間多次遭到流放外調,生活潦倒不堪。他本來還記挂着當年與黃克誠等人的革命情誼,一度考慮過是否可以透露一些紅軍的機密情報,但最終還是作罷。也許是對那段峥嵘歲月仍然心存眷戀,又或許是懷着一線希望,期盼革命終有一日能夠成功。

随着抗日戰争的打響,張濤也被國民黨方面征調入伍,被安排在一個偏遠的據點效力。這期間他再也沒有接觸過紅軍或共産黨的任何勢力。直至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取得了戰争的徹底勝利,張濤這才重新獲得自由身。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他回到了家鄉湖南,在那個小村子裡過起了閑散而默默無聞的生活。有時也會懷念起當年的那些峥嵘歲月,但更多則是對投敵叛變這一駭人聽聞的事實而深感羞愧。不過即便如此,他最終也沒有像很多漢奸那樣遭到嚴懲,這些都要歸功于老同志黃克誠的保護和寬恕。

四. 重拾初心:建國後的新生與新角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為張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機遇。在黃克誠的保佑下,他逃過了懲治,重新獲得了自由身。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切讓他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的選擇,重拾當年的革命初心。

建國初期,張濤主動向黃克誠坦白了當年叛變的經過。黃克誠雖然對他曾經的離經叛道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但考慮到他既往的革命曆史,以及當時的特殊處境,并沒有對他進行嚴懲,而是寬宏大量地予以原諒。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在黃克誠的開導下,張濤重新認識到了當年叛變的錯誤,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産生了由衷的向往和渴望。他主動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但遺憾的是,由于當年的嚴重過錯,其入黨申請最終還是被駁回了。

盡管如此,張濤并沒有就此放棄。相反,他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事業中。他利用自己曾經在軍隊任職時積累的組織經驗和上司才能,主動參與到了當地的土地改革運動中。

在那個年代,實施土地改革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要讓廣大農民真正地從feudal贖身,擺脫了幾千年來世襲的剝削枷鎖,必須直抵地主階級的權力核心。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熟悉農村實際情況的上司人員,以身作則,帶頭向地主宣戰。

張濤就是這樣的上司者之一。他利用自己的親和力群組織能力,不遺餘力地向鄉親們宣傳黨的土地政策,為他們申辯伸冤,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己的階級組織。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張濤所在的這個小村子是延綿湘鄂邊界地帶農村的一個縮影,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就這樣,在土改運動的程序中,張濤充分發揮了黨的助手和基層組織者的作用。當地區黨委對他的表現也是連連贊許,最終他還被推選為了村長,從此真正步入了新生活的軌道。

從此以後,張濤以一個已獲重生的村長的新身份,傾盡畢生心血,服務于家鄉百姓。他為村民們修路架橋,解決飲水難題,申請到上級撥款興辦了一所國小,為革命事業培養了不少新生力量。

此外,張濤還積極向上級反映群眾的呼聲,多次寫信為老鄉們申冤伸張。每逢雙休日,他都會召集村民開會,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機會,努力讓人民真正掌權于手。當時村裡的一些做派并不太老實的分子,張濤大多也都一一糾正過來。

就這樣,一個昔日叛變者,在重新擁抱革命事業後,竟也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業。盡管從未獲準重新加入黨組織,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共産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算是為當年的過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彌補。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五. 曆史昭雪:黃克誠的寬宏大量與張濤最終重獲名譽

張濤在村任職期間,他的老友黃克誠一直在上級黨組織中為他說情打抱不平。黃克誠認為,張濤雖然當年确實犯有嚴重的叛變投敵錯誤,但他畢竟還是一個曾經忠于革命事業的老同志,又在新中國成立後作出了貢獻,完全可以寬恕。

就在張濤擔任村長的第五個年頭,一個重大事件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1954年,黃克誠在湖南調任期間,專程回到張濤的老家村子視察。他了解到這些年來,張濤一直以一個勤勉樸實的形象為人民服務,深受鄉親們的愛戴。

在見到張濤本人後,黃克誠更是久别重逢,激動萬分。兩人不禁想起了當年并肩戰鬥的峥嵘歲月,一起回顧了從國民黨反動派伍到加入紅軍,再到最後叛變投敵的整個曲折曆程。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盡管張濤的叛變行為令人痛心疾首,但黃克誠畢竟與他有着幾十年的革命情誼,對他并不懷有太多的惡意和成見。在談話中,黃克誠對張濤說:"同志,你确實犯過錯誤,但你最終還是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這是最重要的。現在看來,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就足夠了。"

張濤聽後,淚水奪眶而出,他沒想到老革命友人居然如此寬宏大量、體恤入微。從此,他對重新加入黨組織的渴望更加強烈了。

回到上級後,黃克誠親自為張濤撰寫了一份材料,反複闡述了他在黨内外、在紅軍和國民黨陣營的經曆,并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為他進行了堅決平反。同時,他還将張濤這些年來為家鄉所做的貢獻,一一列舉在材料之中。

經過黃克誠的大力呼籲,上級黨組織終于做出了重新接納張濤的決定。雖然他最終無緣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但至少獲準了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的資格,算是在黨的綠色組織中重新植根。

紅17軍軍長張濤,叛變投敵後成為營長,建國後安安穩穩當村長

1956年,在張濤主持下,家鄉村子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入團宣誓儀式。65歲的張濤在黃克誠的見證下,重新擁抱了黨的旗幟,宣讀了入團誓詞。現場無數村民紛紛獻上了掌聲與歡呼,大家都為他能最終獲得昭雪而感到高興。

從此以後,張濤以一個共青團員的身份,繼續為鄉親們操勞奔波,直至1975年去世。他雖然并未獲準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但已足夠彌補當年的過錯,最終還是與革命正道重新貫通了。而唯一令他遺憾的,也許就是他的救命恩人黃克誠,已在1957年因病去世,無緣親眼目睹他最終獲得平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