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作者:富足豆浆Ug

红17军曾是怀揣革命理想、斗志昂扬的英勇武装力量,它的军长张涛也曾是令人敬佩的指挥员。然而,战火硝烟中,一个偶然事件,令他迷失了方向,背离了初心,最终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不归路。革命战争时期,叛变投敌往往是无法饶恕的严重罪行,可是战后他却安安稳稳地当上了村长,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能走上这样一条离经叛道又重新回归的命运之路?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一. 初心之路:张涛投身革命的理想与追求

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风云变幻,汹涌的洪流卷走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而投身于浴血奋战之中。张涛就是其中的一员,一位出身贫苦农家的湖南青年。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年轻气盛的张涛加入了著名的湘军第八军,在轰轰烈烈的战火洗礼中成长,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敢和指挥才能。1927年,第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张涛因作战表现出色,被推荐为该军储备干部,开始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

就在这一时期,张涛结识了黄克诚同志,后者是第三十六军一个团的政治指导员。两人都是湖南本土青年,家境相仿,相见恨晚。黄克诚见张涛充满革命干劲,诚恳以待,主动向他宣传共产党的理念,介绍党在为穷人和底层劳动者打天下的宏伟目标。

渐渐地,张涛对共产党的理解越来越深,也越发认同党的主张。在黄克诚的感化下,他决定加入这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不久,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克诚被迫离开第三十六军,去参加湘南工农革命武装暴动。张涛与他也失去了联系。但是张涛对国民党右派的种种倒行逆施耿耿于怀,心中的革命之火愈燃愈旺。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1930年,黄克诚奉命到彭德怀领导的著名红五军任职,正当部队用人之际,他忽然想起了张涛这个有为青年。于是特地跑到武汉,亲自动员张涛参加红军革命事业。面对黄克诚的热情感召,张涛斩钉截铁地答应了下来,二话不说就离开了国民党反动派伍,加入了红五军队伍。

二. 黑暗岔路:王文驿失利与张涛叛变的原因

1934年1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疯狂的"围剿"行动,企图一举歼灭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鄂东南等地的红军力量。在德国顾问的指点下,国民党军这次采取了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新战法,试图逐步压缩红军的活动空间,再聚而歼之。

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因其特殊地理位置,紧邻中央革命根据地,自然也成为这次"围剿"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红十七军军长张涛运筹帷幄,英勇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起初,张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率领红十七军主力大踏步向鄂南挺进,试图佯攻国民党军的通山县城。但敌军军长郭汝栋并未上当,仍然谨慎行事。

张涛随即改变策略,命令部队转攻鄂赣边界的木石港,这里不仅是国民党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站,而且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可以南下会师中央苏区部队,北上则可威胁重镇大冶。

果不其然,在激烈的血战之后,红十七军终于攻下了木石港,全歼守军,捷报传来,郭汝栋闻讯立即严令全军日夜兼程,向木石港进逼。张涛因势利导,抓住郭汝栋立功心切的心理弱点,率领部队在附近山区神出鬼没,等到敌军疲于奔命之时,突然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军1000余人,缴获大量军械。

这次被称为木石港大捷的胜利,无疑极大鼓舞了红十七军将士的士气。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涛等人却产生了轻敌和骄傲自满的心理,让红十七军在木石港整整休整了7天之久,这简直是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郭汝栋为了报复失利,迅速调动了6个旅的兵力,悄悄开拔前来,当张涛察觉异常时,红十七军已陷入了敌军的半包围圈之中。

在研究了形势之后,张涛判断东南西三面都有重兵把守,只有北面相对安全一些,遂决定向北转移。但事后看来,这可能正中了郭汝栋的"围三阙一"之计。果不其然,当红十七军转移至一个叫王文驿的地方时,已是除夕之夜,战士们疲惫不堪。张涛命令就地休整,准备次日继续前进。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当夜郭汝栋的大军就已摸了过来,发动了猛烈的突然袭击!在敌我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红十七军很快就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各部也失去了联系。张涛和极少数警卫员仓促突围,最终只剩下副排长王义勋带领数百余人归队,后并入红16师序列。

这一战役的彻底失利,无疑是红十七军的重大损失,张涛作为军事主官理所当然要为此负起全责。但他对于失利原因的分析却有失偏颇,坚持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与上级党委产生了尖锐矛盾。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三. 玷污初心:叛变后的卑微生活

王文驿战役的惨败给张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战后的总结中,上级党委对他的失误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他作出深刻检查。然而张涛受旧思想的影响,固步自封,始终无法正确认识到失败的根源。

与此同时,他还得知了一个更为沉重的消息:在国民党军的"扫荡"行动中,他的家人遭到了残酷迫害,妻儿和兄弟姐妹均被杀害,老家更是遭到了洗劫凌辱。这无疑是给张涛心理上的一记沉重打击,使他开始动摇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下,张涛产生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念头。他认为,既然无法在党内服务,不如另投他途,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张涛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叛变投敌,重新加入国民党反动派伍。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1934年3月,张涛带领残余警卫员潜逃出红军阵地,很快就被国民党军队发现并加以接纳。由于张涛毕竟是红军一路出身,资历比较老,曾经也是军长级别的干部,因此国民党方面还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和等级,任命他为一个营的营长。

尽管如此,营长的级别已经远远低于他在红军时期的地位,可以说是暗自受辱。不过在那个时候的环境下,张涛也不得不如此折辱自己,以求保全小命。他在心里也曾有过重新回到革命队伍的想法,但每每想到自己父母妻儿的惨遭,又不禁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这样,张涛在国民党营里勉强度日,期间多次遭到流放外调,生活潦倒不堪。他本来还记挂着当年与黄克诚等人的革命情谊,一度考虑过是否可以透露一些红军的机密情报,但最终还是作罢。也许是对那段峥嵘岁月仍然心存眷恋,又或许是怀着一线希望,期盼革命终有一日能够成功。

随着抗日战争的打响,张涛也被国民党方面征调入伍,被安排在一个偏远的据点效力。这期间他再也没有接触过红军或共产党的任何势力。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彻底胜利,张涛这才重新获得自由身。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他回到了家乡湖南,在那个小村子里过起了闲散而默默无闻的生活。有时也会怀念起当年的那些峥嵘岁月,但更多则是对投敌叛变这一骇人听闻的事实而深感羞愧。不过即便如此,他最终也没有像很多汉奸那样遭到严惩,这些都要归功于老同志黄克诚的保护和宽恕。

四. 重拾初心:建国后的新生与新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张涛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机遇。在黄克诚的保佑下,他逃过了惩治,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但更重要的是,这一切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选择,重拾当年的革命初心。

建国初期,张涛主动向黄克诚坦白了当年叛变的经过。黄克诚虽然对他曾经的离经叛道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但考虑到他既往的革命历史,以及当时的特殊处境,并没有对他进行严惩,而是宽宏大量地予以原谅。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在黄克诚的开导下,张涛重新认识到了当年叛变的错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产生了由衷的向往和渴望。他主动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遗憾的是,由于当年的严重过错,其入党申请最终还是被驳回了。

尽管如此,张涛并没有就此放弃。相反,他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到了建设家乡的事业中。他利用自己曾经在军队任职时积累的组织经验和领导才能,主动参与到了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中。

在那个年代,实施土地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要让广大农民真正地从feudal赎身,摆脱了几千年来世袭的剥削枷锁,必须直抵地主阶级的权力核心。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熟悉农村实际情况的领导人员,以身作则,带头向地主宣战。

张涛就是这样的领导者之一。他利用自己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不遗余力地向乡亲们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为他们申辩伸冤,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阶级组织。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张涛所在的这个小村子是延绵湘鄂边界地带农村的一个缩影,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就这样,在土改运动的进程中,张涛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基层组织者的作用。当地区党委对他的表现也是连连赞许,最终他还被推选为了村长,从此真正步入了新生活的轨道。

从此以后,张涛以一个已获重生的村长的新身份,倾尽毕生心血,服务于家乡百姓。他为村民们修路架桥,解决饮水难题,申请到上级拨款兴办了一所小学,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不少新生力量。

此外,张涛还积极向上级反映民众的呼声,多次写信为老乡们申冤伸张。每逢双休日,他都会召集村民开会,让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努力让人民真正掌权于手。当时村里的一些做派并不太老实的分子,张涛大多也都一一纠正过来。

就这样,一个昔日叛变者,在重新拥抱革命事业后,竟也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尽管从未获准重新加入党组织,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算是为当年的过错,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五. 历史昭雪:黄克诚的宽宏大量与张涛最终重获名誉

张涛在村任职期间,他的老友黄克诚一直在上级党组织中为他说情打抱不平。黄克诚认为,张涛虽然当年确实犯有严重的叛变投敌错误,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曾经忠于革命事业的老同志,又在新中国成立后作出了贡献,完全可以宽恕。

就在张涛担任村长的第五个年头,一个重大事件最终改变了他的命运。1954年,黄克诚在湖南调任期间,专程回到张涛的老家村子视察。他了解到这些年来,张涛一直以一个勤勉朴实的形象为人民服务,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在见到张涛本人后,黄克诚更是久别重逢,激动万分。两人不禁想起了当年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一起回顾了从国民党反动派伍到加入红军,再到最后叛变投敌的整个曲折历程。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尽管张涛的叛变行为令人痛心疾首,但黄克诚毕竟与他有着几十年的革命情谊,对他并不怀有太多的恶意和成见。在谈话中,黄克诚对张涛说:"同志,你确实犯过错误,但你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就足够了。"

张涛听后,泪水夺眶而出,他没想到老革命友人居然如此宽宏大量、体恤入微。从此,他对重新加入党组织的渴望更加强烈了。

回到上级后,黄克诚亲自为张涛撰写了一份材料,反复阐述了他在党内外、在红军和国民党阵营的经历,并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为他进行了坚决平反。同时,他还将张涛这些年来为家乡所做的贡献,一一列举在材料之中。

经过黄克诚的大力呼吁,上级党组织终于做出了重新接纳张涛的决定。虽然他最终无缘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至少获准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资格,算是在党的绿色组织中重新植根。

红17军军长张涛,叛变投敌后成为营长,建国后安安稳稳当村长

1956年,在张涛主持下,家乡村子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入团宣誓仪式。65岁的张涛在黄克诚的见证下,重新拥抱了党的旗帜,宣读了入团誓词。现场无数村民纷纷献上了掌声与欢呼,大家都为他能最终获得昭雪而感到高兴。

从此以后,张涛以一个共青团员的身份,继续为乡亲们操劳奔波,直至1975年去世。他虽然并未获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已足够弥补当年的过错,最终还是与革命正道重新贯通了。而唯一令他遗憾的,也许就是他的救命恩人黄克诚,已在1957年因病去世,无缘亲眼目睹他最终获得平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