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這直接引起了太平洋戰争的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去襲擊美國?這個時候在中國戰場日軍的表現如何?這個我們得從日軍在中國戰場在表現出的頹勢可以看出。

一、1938年,《論持久戰》準确預測戰局

日本侵占中國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到了1937年,日本正式發動全面侵華戰争。那時中國對于抗戰的未來有不同的兩種聲音,一種是認為過于樂觀,另外一種就過于悲觀。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對中日之間的戰局發表了前瞻性的意見。裡面把中日雙方的優勢劣勢分析透徹,将日本發動戰争的根本原因剖析得淋漓盡緻,對戰局做出準确分析,預測中國對日本的抗争,會從戰略防禦、戰略相持逐漸到戰略反攻階段。這個戰争需要的時間會很長,勝利一定是屬于中國的。

其中《論持久戰》對日本國内情況做出的分析,深刻而準确。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國家确實發展強大起來,但是利益都是大都收入軍閥和财閥階層的囊中,普通平民老百姓本質上并沒有獲利。

随着時間推移,日本國内财富分化嚴重的狀況日益嚴重,加速了國内沖突,各種社會問題都暴露出來。日本政府岌岌可危,他們隻能對外侵略,擷取利益後再分給國内平民階層,以緩解社會沖突。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當日本國内的财富又開始減少時,他們就得再次對外掠奪資源,之後将财富帶回國内再配置設定,如此循環。但是對外戰争帶回的利益都被少數特權階級瓜分殆盡,戰争所有的開銷卻由普通老百姓承擔。平民階層更加貧困,日本政府又得擴大企業,去掠奪更多地方的資源。

這樣的日本根本經不起長時間戰争的消耗,因為一旦對外戰争陷入僵局,日本國内的沖突就會加劇,就會從内部開始潰敗。是以日本失敗的結局一早就注定了。

二、1941年,日本國内困頓不堪沖突重重

日本發動全面侵略中國戰争,這時已經過去三年的時間,中國依舊還在頑強抵抗,不僅正面戰場持續作戰,已經占領的地區,中國也開辟了抗日根據地。日軍在中國戰場已經感覺到吃不消了。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為了戰争勝利,日本國内所有重心都為戰争服務。國内企業全部優先安排生産軍用物資。那些民用物資的生産企業隻能紛紛破産,上百萬勞工失業,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兩年了。

大量失業人口溫飽解決不了。而能繼續工作的勞工都是從事軍工業生産,他們雖然能夠吃飽穿暖。為了保證戰争順利進行,連勤制度這個時候誕生了,這要求所有人24小時随時待命。

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勞工身體素質急速下降。據統計,日本在1937年過勞死的人數多達七千餘人。工作強度增加,但是收入卻減少了。通貨膨脹下的日本,日元越來越不值錢,東西卻一直在漲價。

農業方面,糧食生産供不應求,人們吃不到米。由于農藥等物價上漲,農民正常生産根本無法保障。大部分農民辛苦一年,生産出的糧食不夠自己吃,無法供應給市場。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1941年,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隻能頒布了“白米限制令”,規定成年人每人每天糧食攝入不能超過330克。

日本國内饑餓和疾病使得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急速下降,農田數量大規模減少。農民反抗事件頻頻爆發。

士兵對戰争早已厭倦,這一點日本政府知道的情況。是以隻能用欺騙的手段讓他們繼續戰鬥。1939年1月三千名日軍在海上輪船引起嘩變事件。因為他們想回國,卻被送到中國華北戰場繼續賣命。

戰争中的日本,經濟崩潰,國家财政收入空虛,百業凋敝,國内人民暴動頻發,士兵厭惡戰争,一如“紙老虎”,表面看起來強大,實際一碰就碎。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三、日本将目光瞄準了環太平洋地區

1941的日本國内已經困頓不堪,中國戰場又陷入相持階段,日本急需新的資源和利益,于是他們看中了東南亞的豐富資源,準備搶奪過來。

對日本而言,東南亞的橡膠石油,還有澳洲的鐵礦,隻要能夠拿到手,就能擺脫資源貧乏的困境,國内的重重沖突也就能得到緩解。 東南亞地區一直是英美的勢力範圍,想動他們的利益圈,日本隻能對歐美國家宣戰。

日本明治維新後,依靠制造業積累大量黃金和外彙。日本用黃金向美國買石油和鋼鐵。把這些年所有積累下來的财富全部投入到侵華戰争中。日軍打得越狠,黃金花得就越快。到了1941年,日本的黃金儲備基本已經沒有了。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日本一旦戰敗,日本國内經濟就會徹底崩盤。按照日本政府采用的政策,如果不打仗,就會破産,打赢了還可以從戰敗國家赢得利益。現在黃金儲備眼看就要消耗殆盡,戰争就進行不下去了。日軍從中國撤軍的話,前期所有投入都白費了。日本隻能孤注一擲。

1941年12月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被日軍偷襲,日軍派出龐大的軍力,重創美軍。這件事也直接導緻美國對日本宣戰。美國海軍很快就控制了太平洋,掐斷了日本海上供給線。

四、中國戰場局勢開始逆轉

美國正式宣戰,中國此時已經對日本孤軍奮戰已經十年了,于是中國迅速加入同盟國,與美國英國結成同盟。美國派出大量人力物力開始援助中國,正是看中了能夠中國能夠抗衡日本,對整個太平洋戰局有重要價值。

1941年,日本在中國已處于被動,困頓不堪的它為何還要去惹美國?

日軍的後勤保障已經嚴重跟不上了,日本士兵的戰鬥力直線下降。中國軍民卻一如繼續,穩打穩紮。中國戰場一直消耗日軍的人力物力還有意志力。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這場戰争局勢已經發生逆轉了,勝利指日可待。而事實也正是如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抗日戰争的完全勝利。

結語

中國人民對抗日本侵略者,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也充分展現出了智謀與勇氣,不僅保衛了我們自己的國家,也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打敗侵略者做出了卓越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