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若把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臘,則在中國首先要推山東人,自古迄今,比較上最有做中國标準人的資格。”

— —錢穆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錢穆先生

國學大師錢穆的話無疑是對山東人極為榮譽的高度評價。一提到山東人首先想到的是

高大威猛、性格豪爽、勇敢果斷的“大漢形象”,随之是這種大漢形象所具有的誠實、尚義、節儉、好客、粗犷、豪放的性格特點。然而,很多人忽視了,現代的山東人并不是從原始時代一脈相承發展下來的,而是在金戈鐵馬的混戰中經曆了數次“大換血”而形成的。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山東行政區劃

魏晉南北朝:山東人第一次大換血

在中國曆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浪潮。第一次,傾覆西晉的“永嘉之亂”;第二次,重擊唐朝的“安史之亂”;第三次,結束北宋的“靖康之恥”。三次戰争導緻三次大規模移民浪潮,屠刀下的移民,心有不甘卻被逼無奈。山東人自然也是被迫的,而跑得最快的還是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古代交通條件不發達,但經濟上與政治上都占絕對優勢的世家大族還是要比普通百姓跑得快。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戰争的殘酷

當時,以山東人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以羊曼為首的泰山南城(山東平邑縣南)羊氏,以郗鑒為首的高平金鄉(今嘉祥南)郗氏,以諸葛恢為首的琅琊陽都(沂南縣)諸葛氏、以顔含為首的琅琊臨沂顔氏,以及魯國(曲阜)孔氏等大量世家大族,攜家帶口,與其族人數百家甚至數千家一起南遷到江南。山東人因害怕戰争南遷,而北方的少數民族則因戰争湧入山東。“永嘉之亂”後進入混亂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山東先後在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的統治之下。在這些政權的統治下,山東人既要被迫遷往各政權都城,又要容納湧入的少數民族。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王導像

後趙時,曾分三次,将山東六萬多戶遷往都城襄國(河北邢台),而在石虎統治時,又将在西部與北部掠奪的人口五次遷往山東。南燕時,因其統治者慕容德領兵有方,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兵無掠奪,是以很受愛戴。很多北方的豪族與平民紛紛遷往山東投靠慕容德,主要集中在青齊一帶。北魏統治時,山東人不服統治,與之作對,因戰敗,很多山東人被當作俘虜遷往北魏都城。在之後的政權統治中,山東人不是遷出,就是接受遷入的人群,就這樣,在遷入遷出中,山東人完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第一次大換血。

宋遼金時期:山東人第二次大換血

公元1126年,金兵的鐵騎攻入北宋的都城開封,一場浩劫在所難免,大批皇室成員如牛馬一般被虜北上,史上稱之為“靖康之恥”。其實,何止開封遭到塗炭,山東一帶也飽受兵燹之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

“建炎四年(1130年),敵縱兵四略,東及沂、密,西至曹、兖、郓,南至陳、蔡、汝、穎,北至河朔,皆被其害,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裡,淮泗之間亦蕩然矣。”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靖康之恥

山東人為躲避戰亂,再次大規模南遷。在魏晉南北朝時,在南遷人口的數量中,河南人居第一,山東人僅次其後,位居第二,在這次南遷大潮中,山東人在北方移民中同樣占據第二位。而在這次南遷的山東人中,有兩個人最讓後人熟知,一位是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一位是豪放派男詞人辛棄疾。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李清照

随着山東人口的大規模遷出,同樣北方的少數民族再次湧入山東。首先遷入山東的是原本在遼朝時居住在遼東遼陽地區的渤海人。當初,金朝戰敗遼軍,占領此地,但渤海人并不服其統治,于是掀起了反抗金朝的鬥争,但最終失敗。這些失敗而被俘虜的渤海人就被金朝統治者遷入到了山東。由于山東與蘇北作為金朝防禦南宋的前沿地帶,金朝在此地也遷入了大量的東北移民,以駐守防禦南宋。随着山東的移民越來越多,金朝統治者漸漸認為山東本來就是他們的屬地。遷入山東的少數民族與山東人生活在一起,逐漸放棄了舊有的生活方式,并采納了山東人的生活方式。原本山東人與遷入的少數民族并不和睦,然而為了統治長久,金朝統治者一反常态,鼓勵他們互相通婚。是以,南宋時有人說,後來生于中原的女真人,父親雖虜種,母實華人,并非昔日的女真。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早期的女真人形象

更讓後人值得記住的是,山東人之族稱在此時出現,本來山東在金朝之前隻是個地理的概念,指的是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而在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設定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也逐漸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作為地域概念漢民族的山東人也基本形成。此時的山東人是在經曆了曆史上的第二次大換血所形成的。

明清:山東人的第三次大換血

山東人雖然經曆了魏晉南北朝與宋遼金兩次大換血,但真正形成的關鍵期是在明清。自古以來,“災”是引起一地人口大換血的主要因素。明清時期,山東人的第三次大換血也是如此,兵災、旱災、澇災等各種災害時時刻刻促使這次大換血。僅元朝末年的雨旱災害,山東就有十八次之多,多次造成“禾不入地,人相食。”尤其在至正元年,濟南山水暴漲,洪水使千餘戶受難,溺死者無數。同時瘟疫又多次席卷山東各地。随之而來的是各地農民起義,元朝軍隊與農民起義軍之間的戰争,農民起義軍之間的争奪,出現了中原無淨土,幾至千百裡無人煙的荒涼境況。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元末農民起義

當朱元璋坐穩天下後,山東地區已經人煙稀少,山東東昌府(今聊城),居然有百分之四十的縣被取消。是以,朱元璋有組織地對山東進行移民措施。山東境内,人口多的地區向人口少的地區移民,同時組織大量的外省人向山東移民。其中,向山東移民最多的就是山西人。衆所周知的明初洪洞縣十八次大移民中,山西人遷往山東的人數大約在十萬到十五萬。是以,現在很多山東村莊在尋根問祖中,總會追尋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壽光市有自然村九百多個,而洪洞大槐樹移民而去組成的村落達二百五十多個,青州全市一千多個自然村中,在明朝時形成的達到七百個,而在宋金元時,建立的村莊隻有一百八十個左右,唐朝之前隻有五十多個。在現在山東的很多村莊前都會樹立一塊對村莊曆史簡介的石碑,從簡介上可知,其中大多村莊是在明朝時形成的。山東的土著居民在明朝已十無一二,後來的這些所謂的山東人十之八九是外省的移民。這也就是山東人在曆史上的第三次大換血。

山東人并非原始山東人,經曆三次大換血,十之八九為外省移民

山西洪洞大槐樹

從金大定八年(1168年),設定山東東、西路統軍司,此時山東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也标志着山東人基本形成,到明代山東布政司的設定,大緻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劃的範圍,清代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版圖,稱山東省,山東人為山東漢民族族群才名正言順,是以明清山東省的設定,才是山東人最後形成的标志。從山東人在曆史上的三次大換血的程序中可以看到,現代山東人的形成,是在承受着血與火的洗禮,是在失去家園又重建家園的多次磨合中實作的。雖然他們大多是被迫的,但這就是曆史的程序,不是一個人的曆史,不是一群人的曆史,是整個山東人形成的曆史。山東人的形象與性格也同樣在曆史的程序中逐漸形成。大漢的形象與誠實、尚義、節儉、好客、粗犷、豪放的性格成為山東人的标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