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用最簡單的話,講述最真實的曆史。

16世紀是資本主義快速崛起的曆史時期,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急需擴張,以巨額利潤為推動力“黑人貿易”在這種趨勢下誕生了。

16世紀至19世紀在北大西洋進行的“黑三角貿易”,在政府的預設下、歐洲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求下、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社會結構帶來的愚昧,“順利”地進行了長達300年之久的交易。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黑三角貿易

在這300年裡,非洲人民經曆了“慘絕人寰”般體驗,他們被當作商品,由從歐洲出發的運奴船拉着超載的數量(近千人)沿着中央航路橫渡大西洋,通往殖民者的目的地,被賣到礦山或是種植園做奴隸。

在這場“黑人貿易”中,最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并非是到達目的地成為奴隸,而是呆在猶如地獄般的“運奴船”上。他們上船進艙,就等于進入了活棺材裡。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種植園奴隸

這些歐洲殖民者往往把利益看得至高無上,而将“黑人奴隸”的生命當作草芥,他們的“運奴船”往往是肮髒漆黑的,并且艙内不通風,空氣污濁、飲食也極差,呆在這個環境下的人,非常容易感染種種疾病,而一旦染上了疾病,他們的命運隻有一個——被無情地抛進大海,可謂悲慘到了極緻。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黑人奴隸

并且在殖民者的要求下,是以被掠奪上船進艙的黑人,必須赤膊,隻留下了一塊布用來遮羞,就算當時他們愚昧無知,自尊還是有的,殖民者這樣做,無疑是将他們僅剩的尊嚴打破,而之後等待他們的,仍是肆無忌憚的摧殘。

雖然從衛生的角度來說,殖民者此舉是為了防止傳染病的傳播,但更多的還是為了高額的利潤,為了自身的利益。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實際上,16世紀的“黑三角貿易”并不是黑人首次被當作奴役販賣,早在“大唐盛世”時期,黑人已經作為奴役傳入大唐。

當時流行着一句話:“昆侖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好比如今的菲傭,她們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尤其是聽話。而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是當時貴族豪門的搶手之物。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昆侖奴

在中國唐朝時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藝人很多。唐朝盛世達到巅峰的時候,長安與洛陽就已經相當于“國際化大都市”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各國慕名大唐之風,不遠萬裡來到大唐一睹其風采。

唐代時期黑人來到中國,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被作為“年貢”送往長安與洛陽,另一種則是被掠賣到沿海或内地。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來自非洲北部、東南亞、印度或是中國西部昆侖原住民。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昆侖奴影視造型

那麼,在唐朝時期的這些黑人命運是否與“黑三角貿易”的黑人命運相同?

答案是否定的,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但從來不盛氣淩人。即使這些“昆侖奴”以奴役的身份存在,但生活卻沒那麼糟。“昆侖奴”由于體格壯碩、忠誠勇敢,深得富商大賈、王公貴族的喜愛,他們買來“昆侖奴”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将他們喂食的很好,以便于出門彰顯威風。

在唐高宗時期,甚至發生了這樣的事。

16世紀的“黑人貿易”不論男女隻有一塊遮羞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昆侖奴造型

唐朝以一方霸主的視角歡迎來自各個地方的友邦,昆侖奴也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到了唐高宗時期,發生了一個昆侖奴由于沖突,打死了廣州都督路元睿的事件,《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這樣記載:“廣州地際南海,每歲有昆侖乘舶以珍物與中國交市。舊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貨,昆侖懷刃殺之。”

此廣州都督是個貪官,昆侖奴看不過,就懷裡藏刀将他刺殺了,通過這件事就可明白,中國向來對昆侖奴是多少寬容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