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16世纪是资本主义快速崛起的历史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急需扩张,以巨额利润为推动力“黑人贸易”在这种趋势下诞生了。

16世纪至19世纪在北大西洋进行的“黑三角贸易”,在政府的默认下、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求下、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社会结构带来的愚昧,“顺利”地进行了长达300年之久的交易。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黑三角贸易

在这300年里,非洲人民经历了“惨绝人寰”般体验,他们被当作商品,由从欧洲出发的运奴船拉着超载的数量(近千人)沿着中央航路横渡大西洋,通往殖民者的目的地,被卖到矿山或是种植园做奴隶。

在这场“黑人贸易”中,最令他们感到恐惧的,并非是到达目的地成为奴隶,而是呆在犹如地狱般的“运奴船”上。他们上船进舱,就等于进入了活棺材里。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种植园奴隶

这些欧洲殖民者往往把利益看得至高无上,而将“黑人奴隶”的生命当作草芥,他们的“运奴船”往往是肮脏漆黑的,并且舱内不通风,空气污浊、饮食也极差,呆在这个环境下的人,非常容易感染种种疾病,而一旦染上了疾病,他们的命运只有一个——被无情地抛进大海,可谓悲惨到了极致。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黑人奴隶

并且在殖民者的要求下,所以被掠夺上船进舱的黑人,必须赤膊,只留下了一块布用来遮羞,就算当时他们愚昧无知,自尊还是有的,殖民者这样做,无疑是将他们仅剩的尊严打破,而之后等待他们的,仍是肆无忌惮的摧残。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殖民者此举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但更多的还是为了高额的利润,为了自身的利益。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实际上,16世纪的“黑三角贸易”并不是黑人首次被当作奴役贩卖,早在“大唐盛世”时期,黑人已经作为奴役传入大唐。

当时流行着一句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好比如今的菲佣,她们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尤其是听话。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是当时贵族豪门的抢手之物。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昆仑奴

在中国唐朝时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唐朝盛世达到巅峰的时候,长安与洛阳就已经相当于“国际化大都市”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国慕名大唐之风,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一睹其风采。

唐代时期黑人来到中国,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被作为“年贡”送往长安与洛阳,另一种则是被掠卖到沿海或内地。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来自非洲北部、东南亚、印度或是中国西部昆仑原住民。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昆仑奴影视造型

那么,在唐朝时期的这些黑人命运是否与“黑三角贸易”的黑人命运相同?

答案是否定的,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但从来不盛气凌人。即使这些“昆仑奴”以奴役的身份存在,但生活却没那么糟。“昆仑奴”由于体格壮硕、忠诚勇敢,深得富商大贾、王公贵族的喜爱,他们买来“昆仑奴”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将他们喂食的很好,以便于出门彰显威风。

在唐高宗时期,甚至发生了这样的事。

16世纪的“黑人贸易”不论男女只有一块遮羞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昆仑奴造型

唐朝以一方霸主的视角欢迎来自各个地方的友邦,昆仑奴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到了唐高宗时期,发生了一个昆仑奴由于冲突,打死了广州都督路元睿的事件,《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这样记载:“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此广州都督是个贪官,昆仑奴看不过,就怀里藏刀将他刺杀了,通过这件事就可明白,中国向来对昆仑奴是多少宽容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