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在封建統治時代,統治者有癖好是可以影響整個社會民生的,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事物的興衰。

比如楚王好細腰,很多宮女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很多人都被活生生餓死了。

再比如明朝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還下旨讓各地進貢身強體壯的蟋蟀給他,很多人家因為沒法交出優質蟋蟀而家破人亡。

那麼在大家印象中腐敗奢靡的晚清是出了名的,慈禧這個作為統治階級的人物,身上的問題也不少,今天我們主要來分析慈禧太後的愛好是如何影響大清的,以至于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想去陪慈禧太後聽戲和打麻将。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慈禧太後非常愛聽戲,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直接推動了平劇的繁榮與發展,當時的平劇名家孫菊仙就曾說過,老佛爺(慈禧太後)非常懂行,大到一句唱詞,小到一個動作,慈禧都能聽出有沒有差錯。

慈禧在宮中建造的戲台就有四個,後來在頤和園又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個比之前的戲台還要大幾倍的大型舞台,每逢初一、十五演一天戲,在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這幾天要演三天戲,要是老佛爺過生日,就要連着演七天的戲。

老佛爺生日這一天,也被稱為“萬壽”,這一天演的戲必定是各路名家大師的拿手好戲,對受邀參與聽戲的大臣來說,這是一項恩典賞賜,死後還可在訃文中寫明“賞入座聽戲”(用紅色印出),看着還挺榮耀的。

就連光緒帝想讨好慈禧太後,也要投其所好,研究各種文戲與武戲,甚至在“南府”還有光緒帝的禦制腔。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慈禧太後

但是陪慈禧太後聽戲雖然面子上有榮耀,卻不是一個好差事。

整個看戲台子,隻居中設立着太後一人的座位,座位上挂着藍龍黃布幔,兩旁用紗帳隔開,宮人們就靜靜待在一邊站着。

隻要是收到聽戲的請柬,不管你是什麼大官,都隻能坐在一張大紅墊子上,盤起雙腳,直到一出戲結束,才有太監領着去外面休息會。

皇帝和後妃們也隻能坐在左右的窗台邊,最辛苦的就是滿洲命婦,隻能在一旁站個七八小時,很難受,是以她們都甯願生病,也不想陪慈禧看戲。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紅樓夢》中的戲台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有些年紀大身體弱的大臣也多半熬不住這七八個小時,尤其有煙瘾(吸鴉片)的大臣更是一聽到要陪慈禧看戲就聞之色變,一場戲看下來簡直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有一名地方大官叫雷正绾,有一次進京正好趕上慈禧太後過生日,慈禧太後就派宮人來傳話,讓雷正绾一同去看戲。

雷正绾當場就吓得面如土色,因為他的煙瘾很大,基本每過一個鐘頭,就要抽着鴉片來吞雲吐霧,這看戲有好幾個小時,就意味着不能抽鴉片了,這不活活把人逼死嗎?

後來有太監伸出援助之手,偷偷在遞給雷正绾的茶裡泡上鴉片,這一杯茶就收取一千兩銀子的小費,聽戲三日,這個太監一共賺了二萬四千兩。

交這麼貴的戲票在曆史上真的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太監有這個膽子敲詐,自然是雷正绾自身也不幹淨。

雷正绾作為一品官員,帶兵十多年,靠着扣克士兵的口糧成為地方巨富,區區二萬四千兩,就當是孝敬慈禧太後的壽禮吧。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袁世凱

袁世凱的女婿薛觀瀾也曾說過,慈禧太後聽戲很嚴謹,如果錯了一句詞或一個動作都要受懲罰,但太後很寵愛一個叫譚鑫培的戲子,但凡老譚唱錯,慈禧都是一笑了之。

有人猜測,這個叫譚鑫培的不僅可以唱戲哄老佛爺開心,同時也是慈禧太後的政治工具之一。

比如譚鑫培演《黃鶴樓》,光緒帝也擅長演這種劇,慈禧太後就喜歡看劇裡老譚演劉備那種沒出息的樣子,是不是将戲中劉備的角色代入到了現實中的光緒帝身上呢?

再比如,慈禧太後與恭親王鬥法時,譚鑫培就經常演《打嚴嵩》,可能慈禧就将恭親王看作嚴嵩,借戲來消除心底的悶氣。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慈禧太後愛聽戲,為了投其所好,權貴們家中也都設有戲台,有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親自上台演戲。

比如肅王、濤貝勒能演武生戲,倫貝子能唱青衣,侗将軍藝事最精,稱得起文武昆亂不擋。

閑暇時候,這些王爺将軍們就一起支個戲台,邊聚餐邊看戲,縱情娛樂,好不快活。

當時的權臣那桐還留下一本八十多萬字的《那桐日記》,裡面全記載的都是宴會應酬、戲曲曲藝,那桐家的一個大宅園裡也設定了一個大戲台,人們稱其為“那家花園”。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晚清畫師的工筆寫生戲畫像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瞿宣穎的《杶廬所聞錄》也提到了當時奢華浮誇的享樂主義,不管文臣武将,大家一天隻忙三件事,聽戲、上菜館、打麻将,人人隻顧着吃喝玩樂,聲色犬馬,這樣的國家不滅亡才怪。

當時有一首嘲笑京城大官小官的詩,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了官員們驕奢淫逸的嘴臉。

六街如砥電镫紅,徹夜輪蹄西複東。

天樂看完看慶樂,惠豐吃完吃同豐。

頭銜強半郎員主,談助無非白發中。

除卻早衙簽卯字,閑來隻是逛胡同。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官員們整天在街上溜達,看完"天樂戲園",又接着看"慶樂戲園";吃完“惠豐菜館”,又接着吃“同豐菜館”,說話聊天都是“白發中”(麻将裡的白闆、發财、紅中),去衙門隻是簽個到就完了,閑着沒事幹就整天逛胡同。

這首詩裡還提到了晚清的另一種風靡全國的娛樂活動——打麻将。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有人形容晚清有兩大活動漸漸蠶食掉中國人的精氣神,一是吸鴉片,二是打麻将。

鴉片的主要成分是“罂粟”,在隋唐時期就有了這種令人上瘾的植物,但麻将的曆史衆說紛纭。

陳定山的《春申舊聞》中提出兩種麻将來源的解釋,有人認為麻将是由北宋的“馬吊”演變而來的,是以也被稱為“馬将”;還有人說麻将是由南宋的葉子戲演變而來的。

沈一帆在史上第一本麻将譜《繪圖麻雀牌譜》中認為麻将最早開始于光緒六年(1880)前後。

清末學者許指嚴在《十葉野聞》指出,北京麻将在光緒年間興起,甲午戰争後漸漸流行,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風靡全國。

徐珂在《清稗類鈔》又提出另一種猜測,他說麻将由太平軍發明。

不管怎樣,現在一緻認為,麻将屬于近代的遊戲。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麻雀牌譜

宮中生活無聊,慈禧就慢慢愛上了打麻将,大臣奕劻還特地讓自己的福晉與女兒進宮,陪老佛爺打麻将讨她歡心。

京城遍地也都支起了麻将桌,賭博蔚然成風。

慈禧喜歡打麻将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都讓着她,是以慈禧總是赢牌。

奕劻的兩個格格暗中買通了站在慈禧背後觀牌的兩位宮女,讓宮女打手勢暗示慈禧缺什麼牌,她們好假裝無意識地打出那些牌,進而讓慈禧和牌,她們好對慈禧“技藝超群”的牌技贊不絕口。

趁着老佛爺開心的時候,兩位格格就趁機叩頭請求老佛爺賞賜她們的親朋好友一個“好撈油水“的職位,老佛爺一高興,自然什麼要求就答應了,這就是奕劻高明的“政治麻将”之手法。

慈禧愛聽戲、打麻将,大臣和宮人們甯願生病,也不願陪她去

而且奕劻的兒子載振也是麻将高手,很多人學習了奕劻“政治麻将”的套路,并将這一套用在他的兒子身上。

有許多人經常讓奕劻的兒子載振赢牌,好讓他幫忙謀取一個利益多的職位,曾經有一個叫周維藩的陪載振打麻将輸掉十餘萬金,才得到“會計司行走”的職位,還有更多人因為打麻将而獲得了不少利益。

長此久往,晚清漸漸開始了被西方列強強取豪奪的不堪經曆,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