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投資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
資訊傳遞價值,專業伴随成長!
——騰訊官方證券投資平台
時光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雲蒼狗!
滄桑的2021年成為了過去,嶄新的2022年已悄然來臨!
騰訊自選股編輯部推出的年終策劃,分為回顧篇與展望篇。
回顧篇,大家可以點選年終策劃專題檢視>>《A股2021年終策劃》。
展望篇第一彈,是券商對于A股2022年的全景展望>>《2022年展望 | A股今年怎麼走?哪些股有機會?最全券商觀點來了》
今日為展望篇第二彈,重點對在2021年大火的新能源車賽道,進行了前瞻性分析。
—————————分割線—————————
編者按:之于投資者而言,命中賽道成為2021年的賺錢秘訣,選中了新能源、光伏、元宇宙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但如果選中了保險、醫藥則可能一路低迷,但新年在即,2022年的投資法寶是否仍在賽道,而今年很火的新能源、光伏、元宇宙又是否會在2022年再度掀起熱潮呢?騰訊自選股聯合五礦證券,推出“新年賽道前瞻”系列策劃,為您梳理新年的投資邏輯。
正文開始
2021年接近尾聲,A股市場風雲變幻,熱門賽道紛紛回調,以新能源車賽道為例,2021年12月28日, 新能源汽車指數(880951)全年上漲35.99%,其中甯波方正 300998年初至今上漲481%,中熔電氣 301031年初至今上漲460%,江特電機 002176年初至今上漲436%,中捷精工 301072年初至今上漲426%,恒帥股份 300969年初至今上漲425%,其它還有震裕科技,華依科技 ,st衆泰也有300%以上的漲幅。
以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為例,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一步爆發,2021年前十個月銷售達254.2萬輛,遠超去年全年,且2021年每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都保持高于1倍的增長。
新能源車年末異動的邏輯:
補貼政策如何影響行業?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21年經曆了一年波瀾壯闊高增長之後,大家又在暢想來年的行業光景,出于慣性,各方對2022年的行業走向是極其樂觀的,從中國股市新能源汽車行業闆塊全年的走勢就可以看出。
“國補變少,下手趁早,即刻下定,鎖定補貼!”2021年最後一個月,不少人都看到了品牌車商發的手機短信或朋友圈友情提示。按照目前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将再度退坡30%。
其實新能源産業政策有三類:總量目标政策、财政補貼政策、重點領域針對性政策。政策演繹過程三個階段:
(政策驅動階段):政府補貼,引導産業啟動。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享受了12年的補貼紅利。12年間,我國補貼資金已累計投入約1295億元,已覆寫超過191.59萬輛新能源汽車。如果加上此次财政部公示的2019-2020年度預撥付資金183億元,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補貼将達到1478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12年間增長了超過260倍,從2009年的5209輛,增長至2020年的136.7萬輛,其中2009年、2014年、2015年的銷量同比增幅超過100%。
(政策+市場驅動階段):随産業規模擴大,補貼逐年退坡/釋出針對性政策,總量補貼有所調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清單是首次披露。在補貼逐漸精細化且退坡的情況下,與往年相比,獲得補貼的車輛增加,但補貼的淨值有所下降。2020年,共有58.49萬輛新能源汽車獲得補貼,補貼總額為105.37億元。而在2018年共有20.2萬輛車獲得補貼,補貼總額為157.4億元。2018年到現在,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産業“斷奶”的過程。自2019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開始明顯提高。據中汽協此前預計,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超過220萬輛。
在新能源市場突變的這兩年,落後弱小的玩家逐漸被淘汰,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開始凸顯。
(市場驅動階段):政策進一步退出,市場進入良性有序發展。
後續國家會全面退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就是說,留給新能源汽車“自立成長”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漸開始市場化運作,希望未來完全由市場主導的新能源汽車進入良性有序發展。
2021年新能源車的行情本質透析:
買的是“産業趨勢”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投資的本質是買“産業趨勢”。根據中汽協預測的2021年全年340萬輛的銷量,預計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在40萬輛以上,保持高景氣度;全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達13.0%。而借鑒智能手機的發展,當行業滲透率超過10%,整個産業将步入“快車道”,直至50%~60%才會進入“平緩期”,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會有大量資金湧入新能源汽車闆塊。
實際上,從基本面來看,2021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表現超預期,根據中汽協資料,2021年1-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99.0萬輛,同比增長166.8%。根據中汽協預測的2021年全年340萬輛的銷量,預計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在40萬輛以上,保持高景氣度;全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達13.0%。
根據中汽協預測,2022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500萬輛,同比保持較快增長;滲透率進一步同比提升至18.2%,保持快速滲透趨勢。在中國、歐洲、美國的帶動下,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進入快車道,掌握國際化供應鍊的中上遊環節企業有望受益發展。
但具體新能源車行業從供應鍊角度來看,投資細化邏輯是怎樣的呢,實際上分為三個細分賽道:
上遊有色金屬以及化工原材料,比如鎳钴锂,比如電池的四大材料等;個股如江特電機,天齊锂業,贛鋒锂業等。
中遊更多的是零部件的制造,比如電池、電機、電控等;個股如銳奇股份,奧聯電子,恒帥股份等。
下遊是整車制造以及相關的一些汽車服務,智能駕駛等闆塊。個股如路暢科技,萬通智控等。
2022年還有多少空間?
新能源汽車闆塊的後續投資機會
過去一年,資金的“焦點”都是中上遊的锂電和化工資源品,對于下遊整車端的應用關注度并不高。
以史為鑒,“智能手機+4G”催生了移動網際網路大行情,手遊、移動支付、電商和網際網路金融等遍地開花;反觀當下,“新能源車+5G”或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如車聯網、智能駕駛、車載娛樂等方向值得關注。
(1) 車聯網2010開始産生,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資訊構成的巨大互動網絡。通過GPS、RFID、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态資訊的采集。車聯網實際是要建構一個智能交通網絡。
(2) 國内智能駕駛行業正處在爆發式成長前夜,布局賽道與布局個股的現象不斷上演,尤其是智能化的裝備俨然展開了一場投資競賽。蘋果計劃在2025年推出智能駕駛汽車的消息,讓A股的智能駕駛概念股出現了一輪加速上漲。
事實上,智能駕駛概念是最近兩年市場較大的熱點之一。盡管依然歸類為“概念”,但許多相關公司已經形成了智能産品放量、業績快速增長的局面。
(3)新能源車發展亟待破解課題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剛剛啟動
人民時評文章指出,動力電池容量衰減,無法支撐續航裡程,換一塊新電池卻花費不菲。近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亟待破解的課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0年國内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超過20萬噸(約25GWh),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
來源:五礦證券
作者:吳寶将
如果您想看每日複盤、券商金股、一周政策、資金流向,請點下面的名片加關注
點個“分享”,股票大漲
點個“在看”,股票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