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東吳名将,娶了孫權的女兒,卻被帶了綠帽子,子孫叛逃曹魏

有人說,亂世之中奸臣易為為忠心難寄,運氣好點兒的還能遇到一位開明的主公,将丹心系之于君,哪怕做到了立己一身,但畢竟身後之事難測,待百年之後,未必能如自己所願。這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比方說蜀漢的姜維,那句“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早降”的話語中包含了多少的凄涼與無奈呢?昔日威風凜凜的五虎将在征戰一生之後,卻最終隻落得個為後世所傳誦千載的聲名,終究沒能穩固實質的成果,也着實令人感慨不已。而在人才濟濟的江東之地,也曾出現過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臣子,雖然其自身已然取得了一個善終的結局,卻最終沒能使得國家如自己所願。此人便是東吳的名将義臣——全琮全子潢。

此人是東吳名将,娶了孫權的女兒,卻被帶了綠帽子,子孫叛逃曹魏

不客氣的講,全琮一生有兩大“污點”,第一個便是迎娶了孫權的女兒孫魯班,奈何其妻飛揚跋扈,擅權幹政的行為的确令人有些氣憤,加之其為了權謀還曾害死過自己的親妹妹魯育,甚至到了毫無人情味兒可言的地步。第二個污點便是在其去世之後,他的幾個兒子卻背叛了東吳,投奔歸順了魏國,令人所不齒。是以,綜合這兩大污點,全琮本人的形象立刻就被刷了下來,使得很多人都以為他其實也不是個好東西,但其實不然。

全琮為人不僅懷仁,還很有謀略和膽識。在其年少之時,全琮曾将自家父親指令自己押運至吳地交易的糧食,在途中盡數獻給了沿路的災民,以至于到頭來糧船内的糧食被分發的一幹二淨,算是血本無歸,可把他的老爹氣得夠嗆。然而,根據史料所載,全琮卻以市井之上一時不缺這些糧食,但鄉間災民卻随時有倒懸之患,是以自然要先救急,也正好應了三國殺中他所說的“民不足食,何以養君”的話語。從這一點上來看,全琮為人還是頗具仁者風範的。

此人是東吳名将,娶了孫權的女兒,卻被帶了綠帽子,子孫叛逃曹魏

而從謀略和膽識上來看,孫權曾經令其平撫山越之患,卻隻給了他千餘騎兵力,誰知人家竟然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募兵過萬,深受主公賞識。後來曹魏方面的大将曹休率兵攻伐洞口一地,同樣也是被全琮所打敗,穩定了東吳的局勢。而在後來,當孫權任命太子孫登出征之時,全琮對此進行力阻,以古往今來隻有君上親征而太子監國,倘若太子出征則隻可為撫軍,而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規勸孫權的做法有失禮法,很容易給人落得個“一國二主”的話柄,于君于國都不會帶來什麼正面的影響。好在孫權為君三思謹慎,是以便接受了全琮的建議,之後對此更是敬重有加,以至于全琮在後期身居東吳“大都督”一職,足見君上對其重視程度。

但是有些時候付出未必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從情感方面來講,全琮的妻子孫魯班為了争奪權力,與侄孫孫峻暗地有有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任何一個男人的身上,想必都是很難忍受的吧?但畢竟孫魯班貴為孫權之女,全琮這位驸馬爺自然也不好說些什麼,也隻能是打掉牙往肚子裡咽。而在後來他與曹魏大将王淩交戰的時候,考慮到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為了穩固局勢,當時原本正在攻打壽春的兩位将軍顧承和張休軍,率兵阻斷了魏軍進兵的路線,後來也多虧全琮的兒子全緒和全瑞等人,才最終打敗了魏軍,使得王淩大敗而歸。

此人是東吳名将,娶了孫權的女兒,卻被帶了綠帽子,子孫叛逃曹魏

不過,在之後朝廷行賞之時,大功卻劃歸了顧承和張休軍所有,全琮一家的功勞則居其次。這樣的封賞明顯是不公平的,但朝廷向來又對全琮一家給予了不少厚待,是以盡管他的子嗣不滿這種結果,卻也不能對朝廷發什麼牢騷,畢竟人家對全家還算不錯。

然而,在全琮去世之後,原本大權在握的孫魯班也被貶谪發配到了邊境,全家的兩大靠山頃刻間土崩瓦解,子孫的保護傘也就此收起,加之當時的權臣孫琳又嗜殺成性,朝堂上人人自危,尤其是諸如全家這樣的名族更是岌岌可危。最終,在朝政方面的各種壓力之下,全家宗族弟子便選擇了投降魏國,并在最後開城以獻,從魏國那裡取得了宗族的優待地位。

隻能說,全琮為東吳賣了一輩子的命,到頭來不僅為子孫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屏障,反倒宗族後代最終卻被朝廷逼反,倘若其在天有靈的話,究竟是會埋怨自家子嗣呢?還是會對朝廷感到失望不已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