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後,盟軍竟集體為這個軍官說情,沒有把他定為戰犯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官大多以殘忍、無人性而著稱,犯下了無數滔天罪行。

當然,也不能一棍子全打死,在日軍指揮官裡也不乏優秀的将領,比如宮崎繁三郎中将。

日本投降後,盟軍竟集體為這個軍官說情,沒有把他定為戰犯

在日軍中,宮崎繁三郎素以“名将”著稱,連他的傳記,書名都是《名将宮崎繁三郎》(上圖)。

宮崎繁三郎之是以能被稱為“名将”,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因為戰場上的表現出色。

當年,日本和蘇聯在諾門坎大戰,面對火力強大又彪悍的蘇聯紅軍,日軍被揍得那叫一個慘,主動撤出戰鬥、簽訂合約不說,此後數十年都對蘇軍有了心理陰影。

但在全面潰敗的日軍中,卻有一支隊伍格外搶眼,整支隊伍鬥志昂揚、裝備整齊,也是此役中唯一一支獲勝的日軍。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正是宮崎繁三郎。

當然也不可否認,能在蘇聯人那裡虎口拔牙奪得一勝,跟宮崎繁三郎參戰較晚,而且沒有碰到蘇軍主力有關,但這也足以說明宮崎繁三郎不俗的指揮能力。

日本投降後,盟軍竟集體為這個軍官說情,沒有把他定為戰犯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諾門坎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宮崎繁三郎在撤退前偷偷在諾門坎一帶埋下了界碑,等到雙方坐到談判桌上開始商量邊界問題的時候,蘇聯人才發覺,但為時已晚。沒辦法,蘇聯人隻能是啞巴吃黃蓮,支支吾吾承認了界碑的存在。

這個故事說明,宮崎繁三郎不僅能打硬仗,而且鬼點子多,在戰場上應變靈活。

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在戰争中所表現出來的“仁義”。

在應帕爾戰役中,宮崎繁三郎作為日軍第31師團的先鋒部隊,一度孤軍深入,所向披靡,後來日軍主力潰敗,又是宮崎繁三郎負責斷後。依靠地形條件和刁鑽的戰術布置,宮崎繁三郎硬是以極少的兵力阻擊盟軍,為日軍主力的撤退足足赢得了三周的時間。

而且,宮崎繁三郎自己的隊伍不僅建制完整,還沿途收留了500多走散的日軍官兵。為了帶着傷病員一起撤退,作為旅團長的宮崎繁三郎還親自下馬擡擔架,甚至把自己的口糧都分給了傷病員,甯願自己餓肚子。這哪是日軍,分明就是八路軍的作風啊!

日本投降後,盟軍竟集體為這個軍官說情,沒有把他定為戰犯

當然,如果僅僅是照顧自己人,還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宮崎繁三郎和多數日軍将領不一樣的是,他還始終奉行着“優待俘虜”的政策。

在戰争後期,日軍内部也面臨着藥物緊缺的局面,但宮崎繁三郎依然下令,稀缺藥物要優先供給俘虜使用。

正是因為如此,讓宮崎繁三郎在盟軍那裡也擁有不錯的口碑,以至于在二戰結束後,盟軍竟有很多人為他說情,沒有把他定為戰犯。

戰後,宮崎繁三郎以賣家鄉的陶瓷為生,很多戰友們請他出來做事,他都一概婉拒,從來不參加任何活動,默默無聞地度過了最後的20年。

1965年,宮崎繁三郎病逝,在彌留之際,嘴裡還在念叨着:“XX中隊撤下來了嗎?XX中隊呢?”

如果抛開立場,從一個純粹的軍人的角度來看,宮崎繁三郎确實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不愧為“名将”之稱,但是,身處日軍當中,宮崎繁三郎注定了是一個失敗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