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不久前,一位年近古稀之年的女子,來到湖北陽新木石港良上村(現名叫豐台村)黃骅烈士的故裡,老人率領後人,擡着花圈,花圈上面寫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黃骅烈士女兒敬挽”,她神色凝重地身後跟着村裡黃骅烈士的同宗族人,她放下花圈後,流着淚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認祖歸宗。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原來,這個村子是抗日戰争時期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三分區司令員、後任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兼第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黃骅烈士的出生地。來這裡認祖歸宗的是黃骅烈士唯一的女兒黃魯濱。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黃骅,原名為有,亦名春生,号金山,1911年出生于這個村子,幼年時父母和兄長相繼去世,與嫂子相依為命,過着極為貧苦的生活,自五六歲就從事打豬菜、挖野菜、揀幹柴等勞動,7 歲為地主放牛, 11 歲後當過裁縫、木匠學徒,受盡了打罵和欺淩,小時候最愛聽的是英雄人物的故事。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在他15歲的那一年,老家來了革命隊伍,在村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小小年紀的黃骅就積極投身于革命事業,成為本鄉的兒童團團長,他肩扛紅纓槍,站崗放哨,遞送信件,張貼智語,散發傳單,監視土豪劣紳。随後又參加了赤衛隊,表現出色并光榮地入黨。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不久之後, 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抵達陽新,他立即報名參加了紅軍,一開始是擔任紅軍司号員,後來當勤務兵。在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中,他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不怕犧牲,勇猛頑強,屢建功勳,參加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在漫長艱苦的鬥争歲月,他一步一個腳印,曆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指導員、團參謀、團長等職。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優秀指揮員。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黃骅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紅軍大學工作,任幹部二團政委。全面抗日戰争爆發後,身經百戰的黃骅主動要求奔赴抗戰一線,先後擔任晉西南遊擊支隊支隊長、晉西恃委軍事部長、獨立支隊副支隊長、魯西三分區司令員、第一縱隊蘇魯支隊隊長,後任命他擔任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兼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副旅長,指揮部隊粉碎日軍"掃蕩",開創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據《英雄黃骅》一書記載,抗戰爆發前夕,在宋任窮夫婦的介紹下,黃骅與同是經曆過長征的顧蘭青喜結連理,婚後生下一男二女共三個孩子,由于妻子顧蘭青亦随他轉戰山東戰場,由于戰事緊張,夫婦倆把年幼的大兒子和大女兒寄養在根據地的老鄉家裡,後來一個女兒不幸夭折,兒子一直失聯。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加強山東省的抗敵力量,在上級的統一指揮下,黃骅帶領十餘名幹部和百餘名晉西支隊教導隊的戰士,來到山東省西北部的臨清、高唐一帶的農村,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黃骅作為魯西軍區的副司令員兼第三分區司令員,帶領部隊連續打退了敵人秋冬和春季的多次掃蕩。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黃骅指揮教導六旅十六團和一、二分區的武裝力量全線出擊,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一夜之間,敵人的十幾個據點相繼被清除。津浦鐵路的鐵軌挪了位置,敵人的軍用貨車出軌颠覆,滄鹽公路上的電線杆被放倒,電線被割掉幾千米,使敵人的計劃徹底失敗,迅速扭轉了戰局,使邊區部隊取得了對敵鬥争的新勝利。日軍在鐵壁合圍時日軍發出悲鳴:“黃司令大大地厲害,活捉不行,子彈也打不中!”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然而,這樣一位戰功赫赫,工作有經驗、有能力,黨性強、作風硬的老紅軍、好幹部,卻在1943年6月30日的那天傍晚,被叛徒殘忍殺害,享年32歲。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這一天,黃骅在大趙村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敵情,參加會議的還有參謀長陸成道、偵察副股長崔光華、除奸科長陳雲彪等人。下午6時許,會議室門外走進一個名叫周雲洪的人,進屋後向黃骅遞交了介紹信。黃骅閱後,讓他暫到管理股休息,但此人沒有立即退出會場而是坐下,和其他同志說起話來。随後又來一人掏腰出手槍地擊中黃骅和陸成道,黃骅等5人犧牲,4名同志身負重傷。事後經查明,策劃指揮這次刺殺黃骅慘案幕後兇手,正是冀魯邊軍區司令員、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旅長邢仁甫,他後叛變投敵,成為可恥的漢奸,解放後被就地正法。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黃骅烈士犧牲時,他的女兒黃魯濱尚未滿月,母親帶着她随部隊轉移,後來嫁給了繼父,黃魯濱從小随繼父姓劉,在杭州生活長大。她曾作為知青,去青海下鄉插隊,成為當地化肥廠的一名勞工,後來,化肥廠倒閉,迫于生活壓力,加上為照顧生病的母親,她們全家搬到母親生活的城市——杭州,已快到退休年齡的她,重新就業,幹過洗車工、護工、飯店的洗碗工,直至兒女都成家立業,她才歇下忙碌的腳步。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生活的艱辛沒有讓她遺落對英雄父親的想念,她一直想去父親犧牲的這個北方小城去看看,但路途太遠、路費太貴,讓她總是猶豫不決。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直到2007年,黃魯濱這個心願才達成,當時的黃骅市政府邀請她參加大趙村慘案遺址開館儀式,才得以到父親的墓碑前祭奠日夜思念的父親。她撲在父親的碑身真情撫摸,寄上哀思。

副司令員開會遇害,三孩剩一女改名換姓,60年後大城市搬縣城陪父

前幾年,黃骅市動員黃魯濱在這裡定居,此時距離父親犧牲已經是六十多年了,她能夠日夜陪伴父親,是黃魯濱一直的心願,她毫不猶豫地舉家遷到這裡。當人們問她從杭州這樣的大城市搬到一個小縣城會不會不習慣時,黃魯濱總會笑答,“這裡才是我的家,我想了她幾十年才回來。”如今,每到紀念的日子,黃魯濱陪伴着自己的英雄父親,與從未謀面的烈士團聚,她感到無限的榮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