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繼續打下去的話對誰更有利?答案顯而易見

北韓戰争爆發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一度打到了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總的帶領下入朝參戰。志願軍入朝後,通過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将“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期間還一度越過三八線,解放了漢城。美軍先後更換了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但依然無力扭轉戰局。

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繼續打下去的話對誰更有利?答案顯而易見

為了從這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争中脫身,美軍被迫在闆門店和我軍談判。1953年7月27日,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争由此結束。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中美雙方沒有停戰,而是繼續打下去的話,局勢将會對哪一方更有利呢?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志願軍将會處在越來越有利的位置上。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繼續打下去的話對誰更有利?答案顯而易見

第一,美國的經濟壓力會越來越重,戰争再進行下去美國會負擔不起。在為期兩年多的抗美援朝戰争中,美國共耗掉軍費400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平均每年消耗軍費100多億美元,并且當時韓軍的軍費也是需要美軍來負擔的,這更增加了美國的經濟壓力。克拉克上任後,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開始大力擴編南韓軍隊,計劃将韓軍一線部隊擴充到46萬人。因為所需經費太過龐大,最終遭到了國會的拒絕。要知道,當時除了北韓戰場外,美國還擔負着對日本戰後重建的任務,而且還要在歐洲和蘇聯對抗。美國經濟實力再強,也經不起這種消耗,這也是美國急于從北韓戰場脫身的重要原因。

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繼續打下去的話對誰更有利?答案顯而易見

第二,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和美軍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抗美援朝戰争初期,美軍在武器裝備上全面占優,而且是壓倒性的優勢。空軍和海軍就不說了,因為我們是零,怎麼和對方比呢?陸軍裝備方面,我們基本上是以日式裝備為主,和美軍存在着代差。并且我們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火炮不僅數量少,而且彈藥也不足。抗美援朝戰争後期,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志願軍一線部隊基本全部換上了蘇式裝備。炮兵部隊也改頭換面,蘇制122毫米榴彈炮和美制105毫米榴彈炮全面取代了原來的75毫米山炮。這樣一來,美軍最為依仗的火力優勢基本上被抹平了。戰争初期,火力占據壓倒性優勢的美軍尚且拿我軍沒有辦法,何況失去了火力優勢呢!

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繼續打下去的話對誰更有利?答案顯而易見

第三,美韓聯軍承受不起高昂的傷亡代價。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美韓雙方公布的傷亡數字之和為113萬人,其中美軍傷亡172847人,韓軍傷亡高達93萬。如果1953年中美不停戰而是繼續打下去的話,美韓聯軍的傷亡将會更高,因為我們的武器裝備已遠非抗美援朝初期可比了。以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為例,在這場為期15天的戰役中,我軍投入的大口徑火炮共1483門,炮彈130萬發,要知道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不過也隻發射了190萬炮彈。金城戰役爆發後,我軍在28分鐘内就将1900噸炮彈傾瀉到了敵人的陣地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我軍共殲敵5萬餘人,徹底打服了李承晚。如果戰争再繼續下去,韓軍将會被率先打殘,這樣一來,失去炮灰掩護的美軍将不得不和志願軍正面硬鋼,勢必會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這種代價是美國承受不起的。是以如果當時中美沒有停戰而是繼續打下去的話,局面将會對志願軍越來越有利,這是顯而易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