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如果細心觀察的話,我們會發現硫磺島戰役和上甘嶺戰役有不少相同之處。戰前美軍都計劃用5天時間拿下陣地,結果這兩場戰役都打了一個多月。而且在戰役進行過程中,美軍都面臨着坑道作戰的局面,美軍的傷亡也比守備部隊多。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傷亡超過了28000人,日軍傷亡24000人;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傷亡25000多人,志願軍傷亡12000餘人。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這兩場戰役還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美軍的火力都是占據壓倒性優勢的,不論硫磺島上的日軍還是上甘嶺戰役中的志願軍,都是沒有海空軍掩護的。但這兩場戰役的結局卻截然不同,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全軍覆沒,上甘嶺戰役卻以美軍的失敗告終。要知道,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承受的炮火要比硫磺島日軍猛的多,硫磺島戰役期間,美軍共發射了30萬炮彈,而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共向我守備部隊發射了190萬炮彈,是硫磺島戰役的6倍還要多!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面對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夠打赢硫磺島戰役,卻在上甘嶺戰役中敗給了志願軍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硫磺島和上甘嶺的地形不同。硫磺島是一座海島,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可以輕松地在上面行動,美軍的坦克許多時候都把炮筒對準日軍的地堡或坑道口直瞄射擊,對日軍威脅極大。為了對付隐藏在坑道内的日軍,美軍甚至用上了推土機,直接把坑道口封死,使裡面的日軍窒息而亡。而上甘嶺是一座近600米的高山,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展開,坦克也隻能作為固定火力點來用,威力大打折扣。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其次,日軍的戰術太死闆,隻是一味被動挨打。硫磺島坑道的規模比上甘嶺要大得多,日軍幾乎把整座山都給掏空了。然而美軍登島後,日軍戰術太死闆,隻是一味被動挨打。整個硫磺島戰役期間,日軍僅發起過一次反擊,這次反擊中,日軍出動了1000多人,集中向美軍沖鋒,結果被全殲,此後日軍再沒有向美軍反擊過。而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的戰術卻要比日軍靈活的多,每當夜幕降臨時,志願軍坑道部隊就以三人或四人編成一個戰鬥小組,多方位向美軍發起夜襲,在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同時,還對敵人産生了極大的心理威懾,美軍是以患上了夜戰恐懼症。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最後,硫磺島上的日軍是一支被遺棄的孤軍,而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的坑道部隊則可以得到糧彈和人員的補充。硫磺島戰役爆發時,日本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敗塗地,海空軍都遭到了殲滅性打擊,根本無力沖破美軍的封鎖為硫磺島上的守軍提供補給,日軍全軍覆沒的結局從戰役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上甘嶺戰役中,盡管美軍的炮火封鎖更為兇狠,但我軍的後勤部門還是能把糧彈送到坑道部隊手中,是以我守備部隊始終都能保持着強大的連續作戰能力。

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何美軍能打赢硫磺島卻打不赢上甘嶺戰役?

和硫磺島上絕望的日軍不同,我上甘嶺坑道部隊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士氣,一個戰士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們除了戰鬥以外,就是說笑和娛樂,談着我們的勝利,談着祖國的偉大,還唱着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都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為被敵人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明确戰鬥的意義,堅信我們一定能夠勝利!”我想這也是志願軍能取得上甘嶺戰役最後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