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1931年“9·18”事變時,所有的日軍頭上戴的都是鋼盔,日本人稱為“鐵帽”,鬼子的鐵帽半個西瓜一樣,綠色的,戴上這個的目的,那就是減少戰場上橫飛的彈片對人腦部的傷害,而且它的表面是弧形的,槍彈要打偏一點,可就從上面滑過去了。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然而,幾年之後全面侵華時,很多的日軍都改成“屁簾兒”的戰鬥帽,我們從電影裡就可以看到,在日軍的帽子兩側,飄着兩塊布片,人一走動風一吹,便一飄一飄,有些象招魂的布。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日本人解釋這“屁簾兒”帽有三大好處:一是防止中國的大刀隊一刀下去把腦袋砍了,可以保護脖子;二是到中國南方打仗,天氣太熱可以防曬,可以吸汗,還可以當扇子用,分成幾片又可以通風;三是還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之類的叮咬。雖然我們看來很寒碜,的确是不錯的設計,能起到作用。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實際上,日軍把鐵帽改成“屁簾兒”戰鬥帽,還是因為在東北和這人打吃虧了後改的。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當時,日本人在東北一打起來,東北軍不抵抗就腳底下抹油——溜了。這鐵帽也自然沒有派上什麼用場,然而,不久之後,東北出現了一個抵抗的人,那就是在黑龍江的馬占山。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馬占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他當衆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擾亂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屬我保衛地方之責”。他親自視察防地,修築防禦工事,積極準備抵禦敵人的襲擊。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飛機掩護下,1300餘名日軍以保護修橋為名,直撲江橋(嫩江鐵橋)中國軍隊駐地大興站,驅趕中方修橋人員,迫令守軍後撤,并強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國軍陣地發起猛攻。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總指揮馬占山當即下令抵抗,全體将士英勇戰鬥,同敵血戰三天二夜,擊退了敵人多次進犯。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是中國軍隊不顧張學良不抵抗政策而對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規模抵抗。馬占山奮起抗戰,深受全國人民稱贊,國内各地報紙都以大字标題報導江橋抗戰。全國各地群衆自動組織慰問團、後援會,捐錢捐物,支援黑龍江省抗戰。上海、哈爾濱等地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組織“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日隊伍。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面對馬占山部的頑強抵抗,日軍不斷增兵,雙方在江橋、齊齊哈爾等地展開一系列激戰。這次戰鬥,日軍試驗了大批新式裝備,不但鐵帽的使用得到了檢驗,還使用了裝甲列車、坦克等武器。這也是日軍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坦克。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此時正值隆冬季節,東北的天氣零下幾十度,而日軍頭上戴的鐵帽裡襯子太薄,在戰鬥中一出汗,很多士兵沒有及時處理,等停止戰鬥時,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強行摘取,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後來,日軍就不強行摘除,回去後燒開水像燙豬一樣,澆到鐵帽上進行救護,結果造成被當機的頭皮直接剝離,後來有日本侵華老兵的回憶說,和馬占山戰鬥的這些日子,每天晚上宿營的時候,軍營裡是一片鬼哭狼嚎,原來是頭被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出陣陣哀号。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為此,日軍在攻占齊齊哈爾時,在戰場上陣亡的人數三百多人,但鐵帽問題凍傷減員的卻幾乎達到數千,大部分都是這種“鐵帽頭”傷,和馬占山這一仗真打得虧大了。

侵華日軍開始都戴鐵帽,為何後改成“屁簾兒”,原來和這人打虧了

當然,日軍的裝備戴鐵帽凍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同時,因鐵帽上塗漆有些問題,炎熱季節,長期暴曬,偶爾又是一場大雨,使用久了,鐵帽的綠漆剝落,露出鋼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戰場上成了對手瞄準的活靶子,為此也丢了不少的性命,本來指望這鐵帽成為守護神,反而成了催命鬼,不得不下令換成“屁簾兒”戰鬥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