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興匆匆帶寶寶去體檢,結果保健科醫生一通盤問:

”魚吃太多了,要減少白肉次數,增加紅肉次數“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當媽的一臉問号:咦,不是說寶寶多吃魚會聰明又健康嗎?

然後腦殼疼:減到一周2次,冷凍櫃裡滿當當的海魚,要吃到猴年馬月?

這可能是很多爸媽的縮影,好像颠覆了以往的認知。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快問快答,總有一個問題是爸媽關心的:

寶寶吃魚能變聰明?

聰明與否,一靠遺傳,二靠後天努力。

吃魚隻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魚類富含的DHA 和 EPA,是不飽和脂肪酸,對寶寶的中樞神經和視力的早期發育非常重要,大腦也跟着受益。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2、寶寶吃魚,多多益善?

美國FDA和AAP建議,每周吃1~2次、每次50-100克即可。

一些omega-3比較高的海魚,吃太多會增加寶寶消化負擔和代謝負擔,土豪也請别随意。

”寶寶就是愛吃呢?”稍微多吃一點。注意關鍵詞:稍微、一點。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3、寶寶幾歲可以吃魚?

魚的B面:是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公認的食物過敏因素之一。

有荨麻疹、哮喘、食物過敏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建議可先咨詢兒童保健科醫生。遵循從少到多的原則。目前對何時開始吃,并沒有統一意見。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4、海魚碾壓河魚?

DHA和EPA本質是脂類,越“肥”的魚含量越高,而不是越貴越多。

這方面,确實是肥碩的深海魚脂肪含量更高,但深海魚體内囤積的環境污染物如甲基汞也可能更多。

有點棘手吧?安全起見,那就深海魚和淡水魚“雨露均沾”吧。

對了,光吃魚多無聊啊,蝦類、蛤蜊、扇貝、牡蛎、鱿魚……這些富含DHA、汞含量低統統納入菜單。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5、這些魚别吃

生魚片——重點,生的,容易感染寄生蟲。比如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萬一吃進去了,輕則膽囊炎/膽道堵塞,重則有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腌制魚——鹽多,制作過程中還産生大量亞硝酸鹽,給腸胃和腎髒增加負擔。

有異味的魚——聞着有股煤油味兒,果斷别買,很可能是水域已經被污染,吃了輕則頭暈,重則損傷神經、肝髒、腎髒。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奇形怪狀的魚——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魚,生殖細胞變異或緻癌物突變,體内可能有惡性良性腫瘤。

燒焦的魚——會有強烈的緻癌物,好好練廚藝吧,少霍霍魚。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6、寶寶不愛吃魚,可以吃魚松嗎?

有愛吃魚的寶寶,就有不愛吃魚的寶寶。那就PlanB魚松?

魚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較高,加上從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若長期大量攝入魚松,寶寶就容易食物性氟化物超量,誘發比如氟斑牙或氟骨症。

少吃+别長期吃。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7、買魚技巧

可能說了你也記不住那麼多:肉質有彈性、魚鰓淡紅色/鮮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鱗片無脫落、無腥臭味。

最靠譜的途徑,去正規商家或攤位購買。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8、沒煮熟的魚不要給寶寶吃

又是考驗廚藝的時候到了——不求多美味,但求煮熟煮透,否則可能比生魚片好不了多少,照樣有吃下寄生蟲的風險。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9、寶寶吃魚的最佳做法

清蒸比紅燒好,紅燒比油炸烤好。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10、魚刺,注意魚刺

源頭:買魚刺少、刺大好挑的魚,比如銀魚、鳕魚、青魚、黃花魚等,少買小鲫魚,挑魚刺會挑到懷疑人生。

吃前:幫寶寶剔除魚刺。

吃時:叮囑寶寶要細嚼慢咽,有魚刺馬上吐出來,同時不要說話、哭鬧、笑或看手機/電視。

吃魚要有度,這樣吃魚孩子變聰明,身體也健康

你家寶寶一周吃魚幾次?愛吃什麼魚?歡迎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