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大火的懸疑古裝劇《風起洛陽》終于在本周迎來了大結局,作為一部曆史背景半架空的劇,它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古都洛陽繁華風貌、唐人市井百态、曆史畫卷。

古語有雲:知其然還要知其是以然,一個月追劇追完了,光顧着為二郎的顔值尖叫、為“糕餅子”的聰明叫絕,是以大唐的故事你看出個是以然來了嗎?
你知道為什麼劇中的聖人是女皇嗎?
為什麼洛陽要叫神都?
為什麼高秉燭夜晚出逃時街上一個人也沒有?
七娘的打扮是當時的潮流穿搭嗎?
百裡二郎為什麼老喜歡喝羊湯而不是牛湯呢?
西域與中原可以随意互通不要“護照”嗎?
七娘和二郎“勉為其難”的婚姻隻能是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劇裡神都的高閣重樓、坊門通衢兩旁朱門高聳,人群熙攘、筵上樽前有歌舞觥籌,一幕幕精美的生活畫面、考究的器物細節,引發了劇迷們“放大鏡”式的觀影熱潮,讓人沉醉其中、欲罷不能的同時,我們不免也對劇情背後的真實時代産生好奇。
洛水潺潺,秦磚漢瓦,繁華三千夢盡在大唐。現在,就讓我們趁着這股對大唐文化還沒消散的好奇勁,以《風起洛陽》為索引,來一次盛唐一日遊吧。
大唐繁盛:衣食住行,一日看盡神都花
《風起洛陽》改編自馬伯庸的原創劇本《洛陽》。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号為周,為了擺脫李唐皇室在長安的影響,她決定遷都洛陽,并稱神都,《風起洛陽》便以此為背景拉開故事帷幕。
劇情一開始就通過雄鷹振翅在空中俯視的視角展現了神都的繁華,但見洛陽城内街道縱橫,呈棋盤式布局。這樣的布局是為了便于管理,官府在都城内每500平方米規劃一個居民區,稱為裡坊。為了維持治安,每個裡坊建有圍牆,留有坊門,晝開夜關,天黑之後居民隻能在裡坊内活動。
相信你對《風起洛陽》中高秉燭當在逃嫌犯的劇情還有印象吧?料峭的寒夜中,街巷上空無一人,高秉燭被官兵追得四處躲藏。這就是因為唐朝的“夜禁制度”,晚上坊門關閉,居民不得上街。
No.
01.
《唐朝穿越指南》
像高秉燭一樣深夜還在街上晃悠的話一定會被巡邏的官兵當成賊人抓住,如果你想逛逛神都的夜景,那就要翹首以盼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元節”三天了,這三天官府會解除宵禁,居民可以走上街市,徹夜狂歡。
住哪?還得辦個暫住證?
既然晚上不能随意在街頭走動,那麼有個穩定的住處是必需的了。如果你是神都的“土著”居民那麼你會得到朝廷頒發的“手實”,也就是唐朝的戶口簿,報到當坊裡正(類似于街道辦、居委會)那裡;如果你是外來戶那麼你必須出示“公驗”才能進入神都。
《風起洛陽》第一集告密者父女二人就是拿着“公驗”進入神都的,他們被害後,“神都小分隊”也是憑着這一物證對案件進行追查。這個“公驗”就像是唐朝的身份證明,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身份證、駕駛證、軍官證、護照和機關介紹信一類的。
普通的老百姓要去開具的“公驗”稱作“過所”,當年安祿山就是跟随米失分的胡商隊進入中原的,他們的“過所”上寫着:
昭武米國薩保米失分 年肆拾叁
侄男意奴 年叁拾
譯語人 安祿山 年貳拾
奴信子 年貳拾陸
奴歸命 年貳拾貳
……
當進入了都城,你就需要找到暫住地的當坊裡正,向其申請“過所”延期,延期後“過所”就成為你的暫住證了。
02.
《唐朝定居指南》
穿啥?大唐霓裳,寰宇潮流
《風起洛陽》裡有個很有意思的劇情:柳七娘離家出走時,竟然還不忘帶上用來敷面的魚膠和面靥紙。說她是神都第一精緻女孩不過分吧?
提起面靥,在劇中并未真正出現在演員們的妝容上,倒是她們額間的花钿,形态各異,嬌豔動人,花钿源起于南朝宋壽陽公主的“梅花妝”,武周時期,扇面形的花钿已經發展得富麗無比,花朵、卷草、卷雲皆可着于額間。
但像這樣隻點上花钿的妝容在唐朝來說可謂是“素面朝天”了,一個唐朝美人是必須要濃妝豔抹上全套妝面的。
讓我們從膚色打底開始,《釋名·釋首飾》中記載:“胡粉:糊也,脂合以塗面也。”沒錯這個胡粉就是仕女們為了白到發光的上妝第一步,接下來你還得加持一個“白裡透紅”的效果,在雙頰和嘴唇抹上面脂和口脂,也就是我們常統稱的胭脂;
為了精氣神得用青黛畫個眉吧?這種從西域傳入的化妝方法,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女子所畫的千姿百态的眉妝上就可見一斑。到了這一步還不算完,剩下的“濃妝豔抹”額間花钿、眼角處畫上彎月狀的斜紅、還有嘴角點上紅點的面靥一個都不能少。
03.
《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影視劇雖是虛構,但唐代女人愛美,卻并不是虛構。唐人的妝容繁雜華麗,發式也從不将就。初唐時開始流行一種将頭發收攏至腦後束于顱頂的高髻,這種高髻在武周時期盛極一時,劇中武思月所梳的便是典型的高髻。在此基礎上,後又發展出了雙環髻,雙螺髻,随雲髻、元寶髻等形态各異的發式。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
再來看服飾,女性常服都以高腰裙和短襦上裝為主,再着以半臂。平民隻能着粗布、麻布,貴重的绫紗錦緞隻有貴族可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史之亂以前,初唐、盛唐的女子極其熱愛胡服、男裝,這甚至一度成為上層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
《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唐高宗年間的一次宮廷宴會上,太平公主以一襲男裝獻舞禦前。高宗武後非但沒有斥責反而頗覺有趣,這也是唐代女性着男裝風潮的開端。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可以得見女子們雖梳着女性發髻,但身着圓領窄袖袍衫、腳穿烏皮靴,是典型的男裝裝束,流露出東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痕迹。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吃啥?注意,前方胡食入侵
衣食住行,我們聊了“住”與“衣”,再來看看民以食為天的唐代美食。以一日為例,早上要有朝食,常見的就是劇中白浪為高秉燭煮的馎饦,也就是面片湯,還有下湯的芝麻胡餅與饆饠(bì luó)。饆饠也是由少數民族傳入的胡食,是帶肉餡的枕頭型面點,因價格低廉屬于平民食物,當時進京的窮書生隻吃得起這個,逐漸在酒肆間演化成“喽啰”一詞。
晚上的一餐叫做晡(bū)食,雖然唐朝一日三餐開始普及 ,但平民多為一日兩餐。晡食也是正餐,以米飯、面食為主,輔以豐富的蔬果與肉類。唐人吃肉主要是吃羊肉,和魚鮮。百裡二郎就老愛喝羊湯,但從未見他喝牛肉湯,是我們可口的牛肉不香嗎?
04.
《食在唐朝》
事實是唐代律法規定不能宰殺耕牛,而豬肉呢,貴族們又不待見,禽類不算肉,是以隻得吃羊肉了。除了把羊肉做得很絕以外,唐人也愛吃魚脍,也就是生魚片,佐以蔥末蘸料,配上熱乎乎的米飯,就是一頓佳肴了。
去哪?大唐西域深度遊開團啦
唐朝國力強盛時期,在開明的文化氛圍下,唐王朝與中亞、西亞地區的文化交流達到了頂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國家的商人被東方世界豐厚的利益吸引,經由絲綢之路來華經商,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安祿山一行的胡商。
05.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西域商人來華需要公驗等“護照”,中原人去到西域各地也同樣需要相關公驗,但隻要你是守法公民,出于和柳家十郎一樣的經商需求或者玄奘西行的求學需求,那麼也是可以來一次“西域深度遊”的。
有了“行”的便利,大唐便彙聚了胡商們不遠萬裡帶來的奇珍異寶、香料毛皮、錦緞绮羅……各類商品從世界各地彙集到神都,再從這裡發送到全國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
大唐開放:茲中宇宙,泱泱大唐實力盡顯
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于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于萬國。
——唐高宗李治《建東都诏》
唐朝在曆史上是個極其繁榮興盛的朝代,其時,國土面積十分廣袤,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以及文化上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引得八方來朝,不同文化、不同商品在大唐彙聚、交融和傳播,使長安與洛陽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中心,這一切都與當時國家實行的政策密不可分。
駱駝蹄印,絲路上的經濟繁榮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曆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千百年後,伫立在定鼎門前,你仍能透過時空的縫隙看見一道道車轍痕迹、駱駝蹄印,亦能窺見千百年前,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熱鬧喧嚣。
往來唐都的胡人絡繹不絕,是因為唐朝時期少數民族的發展數量也達到了一個巅峰時刻,而唐朝對少數民族的态度則是積極開展雙邊交流,唐朝實行了和親政策、減免少數民族稅收、實行均田制等來促進雙方的發展和穩定。還設立了專門的外交機構——鴻胪寺、四方館、禮部司來接待使臣,與少數民族和異國友邦互通往來。這與我們如今國家實行的“雙邊(多邊)貿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06.
《撒馬爾罕的金桃:
唐代舶來品研究》
留學風氣,唐文化的兼收并蓄
除了在經濟上實作雙向繁榮外,大唐在文化上也實行“兼收并蓄”。
唐朝時,日本、新羅、百濟、高句麗、尼婆羅、天竺、林邑、真臘、诃陵、骠國和獅子國等周邊國家均不斷派遣大批學生留學大唐,學習中國的經、史、法律、禮制、文學和技術。貞觀年間,國子監六學共有學生8000餘人,其中留學生就接近5000人。
中國也會派遣使臣到他國造訪學習,比如唐太宗時期派玄奘去西域取佛經,玄奘曆經17年回到中國,并把在古印度的所見所聞記錄在《大唐西域記》裡,唐朝的文化也相應地受到影響。上文我們講的衣食住行裡也處處可見“胡風”對大唐民生、文化的滲透。
07.
《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
唐朝的社會開放、政策開明,與各國文化交融繁盛到了怎樣的地步呢?你甚至可以在唐朝過聖誕節!沒錯唐朝就有基督教了,不過那時稱為“景教”,他們遠渡重洋,捧着《聖經》來中國開始了傳教之路。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局部)
除此以外我們常在劇裡聽到的襖教(拜火教)、明教(摩尼教)等非國教,在唐朝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政府為他們修建了專門的寺廟,還設立“薩寶”一職來管理不同信仰的胡人。
婚戀自由,向窠臼的教條Say No
唐朝的開放與包容不僅是對外,對内唐代社會風氣也十分開放。比如百裡二郎與七娘因媒妁之言而定的婚姻,就不隻是唐朝青年男女們在愛情上的唯一歸宿,唐人在婚姻選擇上有着極大的自由。《唐律·戶婚》中規定,哪怕未征得父母的同意,隻要成年的雙方确立了婚姻關系,法律都給予認可。
08.
《盛唐一日》
婦女離婚再嫁也很常見。唐人婦女守節這種觀念十分淡薄,在唐律中有“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的離婚條款,這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婚姻法制度。唐代女子也不以再婚為恥,即使公主也有很多再嫁、三嫁的,這些都展現了唐朝開明的社會風氣。
唐代放妻書(局部)
中國兩千年封建史,總體來說是男尊女卑,而唐朝的女性地位卻被拔高不少,除了上文提到的女子可着胡服、男裝外出,去騎馬擊球外,女子還能在朝為官。
武周時期聖人掌權期間,女性地位達到了曆朝曆代以來最高頂峰。不顧從前的窠臼條律,唐律還賦予了婦女有法定的繼承權,而且可以單獨為戶主,從經濟上直接撐起了唐朝女性的地位。
09.
《武則天》
當我們越是了解唐朝,就越發覺得唐朝有着劃時代的意義。它是一個極具輻射力的特殊朝代,這種輻射力展現在其時對世界的影響,更展現在對後世中國的影響。它向我們揭示了文明的開放性,綜合國力及文化自信心,是有着正相關的。
作為一個橫亘在人類文明史上“烏托邦”一樣的存在,它有許多内在的特質需要我們認識。我們對它的了解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影視劇了,如果你真的對大唐,對那個胡笳聲飛揚、稻米流脂、绫羅飄舞的旖旎王朝好奇的話,那麼不妨去書裡見一見它的更多真面目吧。
*以上圖檔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