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1939年的上海灘,有三位最為著名的女作家,她們就是張愛玲,丁玲,關露。

在這三人中,關露的一生最為傳奇,最為跌宕起伏,最為幹淨,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

關露原名姓胡,1907年,她出生在山西省右玉縣一個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她的父親曾在科舉中中過舉人,後來一直在山西做官,關露出生後,父親給她取名為胡壽楣。

兩年後,她的妹妹出生,取名為胡繡楓。

童年時期,關露的母親對她影響很大,她常常教育關露:要好好念書,将來做事要經濟獨立,不要指望男人,要婚姻自由。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在母親的影響下,關露從小熟讀四書五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與熏陶,這也為她後來成為女作家,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1928年,關露化名胡壽華考入民國時期首都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文學系。

在這裡,關露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于舊社會的載體文字而言,新詩更讓關露着迷,她說:“能夠裝載我底生活情調,能夠表現我底情感的東西是像郭沫若、徐志摩所寫的那樣,自由而新穎的詞句,不是那些限字限韻的舊東西”

在學校,關露還有另外的一個重大的收獲,那就是她接觸了革命先進思想,1931年,關露積極參加驅逐留美華人教授李瑪麗,此事引起了時任校長朱家骅的厭惡,不久,關露被驅逐出校。

這對于關露而言,是一件壞事,也是一件好事,她沒法繼續讀書了,她可以重新選擇将來的路。

關露來到上海,加入了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一年後,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且熱衷于文學,成為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的中堅分子。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這個時候,關露創作了許多反應勞工真實生活的詩歌,她讴歌生命,宣傳革命思想,關露認為:“所有的文藝作者們,都應該站在救亡的統一戰線上,創作挽救民族,反抗民族敵人的國防文學。”

上海“一二八事變”時,關露和左聯負責人丁玲,冒着槍林彈雨,在街上貼抗日智語,為傷兵救護募捐,去前線慰問傷員戰士。

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召開了全面抗戰的爆發。

面對國家危亡,關露的創作激情達到了巅峰,她多次寫出了愛國詩歌,這個時期,由于她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關露被人們稱之為上海灘才女。

就在這個時候,民族最為危亡的時候,關露在自己的人生岔道,選擇了一條艱難險阻的路。

1939年,關露接到電報:速去香港尋找小廖,這是葉劍英給他發的。

關露來到香港,見到了廖承志和潘漢年,他們代表黨組織,交給了關露一個重要任務,前往汪僞政府特務機關“76号”,去做策反工作,要策反的人,便是76号的負責人,李士群。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李士群早些年間曾加入中國共産黨,在上海進行地下活動時,李士群被敵人逮捕,後來叛變,成為了國民黨特務,抗戰時期,他又叛變,成為了日僞漢奸。

投靠日寇後,李士群也想着給自己留條後路,就找到了中國共産黨,黨組織有條件地與其建立某種聯系,争取其将功折罪、提供日僞情報。

當時李士群挑選了一個中間人,此人叫胡繡楓,正是關露的妹妹。

在李士群早年入獄時,胡繡楓收留了他老婆,對她照顧的很好,因而李士群夫妻對胡繡楓很是感激,由于當時胡繡楓在做國民黨上層工作,一時難以抽身。

作為姐姐的關露被選中。

對于這份工作的危險性和艱巨性,關露想到了,她欣然接受,潘漢年特别囑咐她:“今後要有人說你是漢奸,你可不能辯護,要辯護,就糟了”

盡管那個時候關露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但是她卻沒料到,風雨會比她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傳回上海,關露成為了李士群家裡的“座上客”,當時潛伏在李士群身邊,關露承受了很大的社會壓力,她曾經的一些好友,都說要和她斷絕關系,并且辱罵她為漢奸。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對此,關露是有苦不能說,1941年,關露與李士群展開了一次關鍵性談話,李士群表達了自己要和中國共産黨合作的意願。

1942年,潘漢年與李士群見面,從此李士群開始向新四軍提供情報。

抗戰勝利後,時任中共華中分局組織部長曾山對關露說:“由于你成功地完成了李士群的策反工作,李士群後來為我們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日本鬼子要來‘清鄉’,李士群就事先通知我們,并将敵人的行動計劃告訴我們;我們要通過封鎖線時,李士群下令将僞軍調開給我們讓路;他保護、釋放了一部分被日僞特務抓進‘76号’的共産黨員和進步人士;李士群利用他的職權發放特别通行證,并派人護送我黨一些重要的幹部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掩護新四軍運輸大米、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進根據地等等”

1942年後,關露的工作,發生了變化,黨組織交給她新的任務,要她擔任《女聲》雜志的編輯。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女聲》是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日本海軍陸戰隊報道部(即情報部)合辦的一份中文雜志,主要面向中國女性讀者,其目的是文化侵略。

關露來到雜志社後,把自己裝扮成隻愛風花雪月、不問時事政治的文藝青年,她常常過與讀者探讨百姓日常生活的熱點問題,宣傳婦女解放的進步思想。

1943年,關露前往東京參加“大東亞文學者大會”,這意味着關露的“漢奸文人”身份徹底的公開,關露本想拒絕,潘漢年卻告訴她,抓住這個機會,交給東京帝國大學的秋田教授一封信,幫助當時在中國的日共上司人岡野進,重新與日本共産黨建立聯系。

在這次的“大會”上,關露的發言題目是《中日女性的文化交流》,在其中關露談到:“來到日本,有機會跟日本女性交談,但因為互相語言不通,隻好說英語,甚感遺憾。今後,希望中日兩國的女性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能用各自的母語交談。”

關露沒有用任何的語言為日本搖旗呐喊,她在自己能盡到最大的程度上,保持了原則。

抗戰全面勝利後,關露被國民黨列為“漢奸文人”,遭到“逮捕令”,為此,黨組織迅速将關露轉移,從此,關露結束了自己的潛伏生涯。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1955年,由于受到潘漢年的影響,關露被捕,兩年後被釋放,1967年,她再次被捕,直到1975年被釋放出獄,這個時候,她的精神已經出現了問題。

1982年,潘漢年被平反。

随後,中共中央組織部派人向躺在病床上的關露宣讀了平反決定:關露的曆史已經查清,不存在漢奸問題。……撤銷和推倒強加于關露同志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

關露這個時候,終于松了一口氣,她這一生,無愧于國家,無愧于自己。

在完成了自己的回憶錄後,關露服安眠藥自殺,享年75歲。

關露的一生,創造了許多的文學經典,詩歌經典,著名的電影《十字街頭》中的主題曲《春天裡》就是由關露創作,“春天裡來百花香,朗裡格朗裡格朗裡格朗,和暖的太陽,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紅色特工關露: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75歲,她自己選擇了告别

關露作為紅色特工,她的一生,沒有一絲灰塵。

你說關露會有遺憾嗎?會有,她一生未嫁,臨終時,身邊隻有一個布娃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