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唐詩宋詞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後世雖然無法超越,但也從中傳承了很多精華,更有無數詩人試圖創新和發展。宋詩雖然不及巅峰時刻的唐詩,但也有自身的特點,比如其散文化以及重于議論,進而也在詩壇上獨樹一幟。

比如王安石的作品就充滿理趣,楊萬裡的詩歌清新質樸,蘇轼的絕句也經常富有禅意。北宋的範仲淹寫過很多優秀作品,也讓南宋一位才子深受感動。下面介紹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嶽陽樓

宋代:黃公度

後樂先憂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五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宙,湘君山影浸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晖上筆端。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黃公度,字師憲,紹興八年進士第一,入仕後曾擔任節度判官,但後來因為遭到秦桧誣陷,被貶到異鄉,直到秦桧死後才東山再起。

作者工詞善文,經常隻是抒寫了樸實的語句,卻營造了感人的意境,藝術造詣極高。作者曾寫過很多詠梅詞,并以梅花傲雪淩霜的高潔品性,暗喻自己的超凡人格。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嶽陽樓是湖南的名勝之一,前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同時又遙對青螺滴翠的君山。這裡自古及今都吸引着無數遊客前往觀賞,更有很多文人墨客抒寫佳作,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更是其中的不朽作品。

範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同時他又力主革新,也是鎮守邊疆、抗拒西夏入侵的統帥。他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被很多仁人志士作為座右銘,甚至是他們在迷茫時的指路明燈。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範伸淹的文章不僅千古流傳,而且在當時也感染了一些詩人。南宋才子黃公度就深受其影響,他極力主張整頓朝政、恢複中原。當時張浚統帥大軍北伐,雖然經曆了符離戰敗,更有投降派紛紛落井下石,但也有一些忠肝義膽的志士勇敢地站出來。

黃公度就積極地上疏朝廷,認為恢複大業不能動搖,後來雖然被貶,但依然被後世景仰。詩人路過嶽陽時,懷念範公,感懷自身遭遇,于是即興寫了這首詩。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詩的開篇抒寫他創作此詩的緣由,“後樂先優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詩人讀了範公的名言,心中非常欽佩,如今恰好經過此地,才想到來嶽陽樓觀賞。

接下來的兩句展現嶽陽樓的闊大景象,“吐吞九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洞庭湖吞吐了湘、資、沅等九江之水,波瀾壯闊,日、月、星三光如同出沒其中。作者一語雙關,既描繪出嶽陽樓的迷人景象,也是形容範公的名言使人洗俗,精神境界高尚寬廣。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頸聯回顧曆史,并用傳說表達詩人對洞庭湖與君山的熱愛,“黃帝樂聲喧廣宙,湘君山影浸晴瀾。”軒轅黃帝威震南方,曾鼓樂于洞庭湖。浸潤在明澈湖水中的君山,景色優美,如同神話傳說中湘夫人的發髻。

最後兩句意在言外,傳達出詩人對恢複河山的迫切願望,“江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晖上筆端。” 詩人問道,如此美好的江山,難道隻是為了幫助文學家張說寫出美好的詩文嗎?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張說是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文學家,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他在谪貶嶽州間,曾到過巴丘山下,看到當年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後來就在其舊址建造了樓閣,取名嶽陽樓,還時常與當時的文士們來此登樓賦詩。

黃公度以“收拾清晖上筆端”作結,似乎是在說自己也要用一枝生花妙筆,描畫洞庭湖的山光水色。而“清晖”原指太陽光輝,聯系全詩說到範仲淹的名言,以及炎漢始祖軒轅施教化于南方之事,實際上隐含了詩人希望國家強盛和時局清明。

狀元才子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魯迅讀後也拍案叫絕

縱覽黃公度的這首詩,情景交融,魯迅先生讀完也拍案叫絕,而且先生的名句“敢遣春溫上筆端”,就是化用了黃公度的尾句。

全詩更将山河之美與愛國憂民之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不愧為難得的佳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