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一、猛人朱高煦

自 “靖難之役”至“仁宣之治”的這段明朝曆史中,雖有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三位皇帝當家,但朱高煦卻是任何人都無法繞過,或輕視的人物。甚至可以說,一個朱高煦,就能攪得這三代大明帝王不得安生。

甚至還包括半個建文帝!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曾要求朱棣,把你那三個寶貝兒子都送到京城來,我替你“教育”。當時的朱棣,還不敢跟建文帝掰腕子,隻得乖乖聽從。

徐達之子,也就是朱棣的舅哥徐輝祖,便給建文帝寫了一封密函,着重提及朱高煦,道:“三甥中,獨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出自《明史》)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意思就是說: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我這三個外甥之中,就朱高煦生猛強悍。同時,他還是無賴一枚,是以根本就不會忠心于你。而且我敢斷定,他都敢背叛自己的老爸朱棣,這種人日後必為大患!

潛台詞就是:還留着朱高煦幹啥,殺了吧!可惜建文帝畢竟年輕,沒把這事放心上,最後竟然放歸這哥三回了北京,随後的曆史發展,能讓建文帝後悔死!

先說朱高熾,這位明顯屬于“蔫吧虱子咬人疼”的那類。在靖難之役中,他帶領老弱病殘苦守北京,硬剛數十萬朝廷大軍,保住了朱棣的後方根基。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而被點名的朱高煦,則果真成了朱棣手中最鋒利的快刀,幾次救朱棣于危難之際。可謂朱棣有多能打,朱高煦就有多厲害,這父子倆的“武功”,其實是一種捆綁狀态。

是以,曆史上真正的朱高煦,堪稱曆史猛人一枚!那麼為何在《大明風華》中,這麼生猛的朱高煦,卻大有“搞笑擔當”的嫌疑?

這可不是故意弱化或抹黑他,而是自朱棣登基後,朱高煦幹出來的那些事,實在讓人無語。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二、變成了“傲嬌小能手”

在朱棣時期,朱高煦其實就快活了那麼一兩年。因為當時他挾“靖難餘威”,讓任何人都不得不避其鋒芒,哪怕是老爸朱棣。

早在靖難之役時,朱棣為了鼓勵他奮勇殺敵,就曾拍着他肩膀說:“你哥哥身體不好,你可要好好努力哦,我看好你!”這話啥意思?誰都懂!是以朱高煦便開始自诩“靖難第一功”了。潛台詞就是,連老爸登基,都是我的功勞!

證據便是,朱高煦經常自比李世民。可麻煩就麻煩在,朱棣既非李淵,朱高熾更不是李建成!于是朱棣一怒之下,在永樂二年,便“卒以元子(長子朱高煦)仁賢,且太祖所立(燕王世子),而高煦又多過失(錯),不果”。

朱高煦丢了太子位,但他非但不檢討,反而很快就開啟了“傲嬌小能手”的模式。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話說一次,朱棣祭拜皇陵,這可是國之大事。自然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等也都要跟着。朱高熾由于太胖,走起來猶如行走的“肉球”,恰好當時他的腳還受了傷,故而由兩侍衛攙扶着,卻還是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按理說這麼重大的場合,太子出醜就意味着打了整個老朱家的臉。可哪料身後的朱高煦卻樂了,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意思就是說:前面人摔倒了,作用就是提醒後面的人,要小心!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這時,火藥味就已經比較濃了,因為朱瞻基這句,大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自然搞得朱高煦“回顧失色”,顯然是也沒想到會發展成這樣。于是,好端端的祭祖大事,就這樣被朱高煦給攪和了!

那麼這是他有意如此嗎?才不是呢。前面說了這是朱家人的大事,若是丢人的話,那是一起丢,誰也别想跑,朱高煦不傻!

是以,你隻能說他太傲嬌!當然說狠點就是,覺得啥都要圍着自己轉,可偏偏既沒處于中心位置,又缺乏相應的吸引力(才華、品德、眼界等決定)!而恰是他這種傲嬌性格,便造成了他日後的一系列悲劇!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三、為何會被于謙罵得戰戰兢兢?

公允來言,絕大部分人的心胸,是随着地位改變而改變。朱瞻基當“好聖孫”時,見朱高煦嘲笑老爸跌倒自然忍不住。但當他當了皇上後,不忍也要忍,因為地位擺在那。

朱高熾當了11個月的皇上就病死了。當時朱瞻基還在南京,想繼位就必然要回到北京來。此刻的朱高煦,就藩在山東樂安。頓時來勁了,沒奪了哥哥的皇位,那麼侄子的皇位,豈能再放過?當年我老爸朱棣,就是奪了侄子皇位的。

于是朱高煦便半路埋下伏兵,截殺朱瞻基,然後再撒丫子跑回北京去搶皇位。哪料,朱瞻基棋高一着,竟然繞過了他的封地,在北京繼位了。氣得朱高煦夠嗆——玩陰招不行,那就公開,我反了!

毫無疑問,朱高煦又遭吊打,被輕松鎮壓。朱瞻基再惡心這個叔叔,也不得不顧及皇家臉面,總不能朱家人又玩互相傷害吧?故而派于謙,去替自己教育朱高煦。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于謙那啥人?後來,在瓦剌大軍兵臨北京時,他都面不改色。不就是教育朱高煦嗎?别人不敢,我敢!故而于謙,“正詞嶄嶄,聲色甚厲。高煦伏地,戰栗頓首,言臣罪萬死、萬死,惟陛下命”。(出自《明史》)

也就說,于謙把朱高煦罵了一個戰戰兢兢,一個勁表示,我服了,我真服了!

看畢這個記載,是不是感到既好玩,又有些不可思議?看朱高煦的所作所為,連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這三代皇上他都不怕,為何卻會被于謙罵成這樣?

筆者認為,有兩點原因!

朱高煦連朱棣、朱瞻基都不怕,為何會被于謙,給罵得戰戰兢兢?

其一:參考于謙日後的事迹可知,如于謙這種人,若怒起來那必如獅吼!是正氣凜然,重劍無鋒的感覺。自然是能妥妥壓制住了朱高煦的邪氣!

其二:朱高煦忍辱活命。因為不久後,當朱瞻基來看望他時,他卻突然一個掃堂腿,把朱瞻基給摔了個“四六不靠”。都把朱瞻基給氣瘋了,先用大銅鼎壓住他。朱高煦還不服,生生頂起了那銅鼎。

朱瞻基徹底失去理智,命人把朱高煦扣在銅鼎裡,四周點上火,生生烤死了這位漢王。就這樣曆史猛人朱高煦,最終死于這種奇特的“酷刑”。說來說去,其實就是自作死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