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在華南敵後激烈的抗日鬥争中,人民抗日遊擊隊與日僞軍在兵力、火力上相比,當年實力懸殊極大,作戰時機大都是精心選擇,主要采用偷襲、突襲等戰法,局部短時改變交戰雙方态勢、由被動變主動,由劣勢化優勢,奪取戰鬥最終勝利。

但也有遊擊隊遭敵偷襲,被動應戰,卻通過浴血奮戰化危為機,最後瞄準時機,果斷進行反擊取得勝利的戰例,1944年5月8日發生在廣東東莞的梅塘反擊戰就是這樣一次戰鬥。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老兵尹柱森回憶當年的戰鬥經曆

01整訓之際 突遭偷襲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正式組建。縱隊組建極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各兄弟部隊士氣高漲,協同配合,經常在廣九鐵路沿線主動出擊,先後取得了篁村、霄邊、石灘、黃猄坑、鐵場、菇屋等戰鬥勝利,日僞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但賊心不死,想方設法尋找縱隊主力進行決戰,企圖消滅東江縱隊。

1944年5月初,日軍偵查到東江縱隊主力在東莞梅塘地區集結的消息,認為消滅縱隊的時機到了,決定采用長途奔襲的戰法。

5月7日夜,日軍加藤大隊3個中隊和一個炮兵分隊、便衣短槍隊共500餘人,從離梅塘20多公裡的樟木頭出發,抄小路秘密潛行至梅塘龍見田村。

由于龍見田村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莊,西面、北面是開闊的水稻田,東面是豬肝山,東北面是象山,南面是馬山。

為提高部隊官兵軍事作戰技能,東江縱隊在梅塘地區成立臨時指揮部,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梁鴻鈞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等上司組成,主要整頓訓練駐東莞、寶安等地區的部隊,負責上司整訓工作。

臨時指揮部及第3大隊駐龍見田村,第5大隊和東莞大隊駐守附近村莊。梅塘地區遊擊隊和民兵共700餘人。

5月8日拂曉,日軍先頭中隊秘密潛行至龍見田村右翼,企圖向左翼運動迂回包圍龍見田村。

此時第3大隊正組織在曬谷場出早操。王作堯和第3大隊隊長邬強在晨霧中發現正在秘密潛行的日僞軍,他們頭戴鋼盔,身着黃衣,大隊人馬向馬山方向摸索。

王作堯和邬強判斷出可能是日軍偷襲,當即指令正在出早操的部隊迅速進入臨戰準備,指令第3大隊獨立中隊迅速搶占馬山制高點,堅守陣地并阻擊日軍前進,為臨時指揮部和群衆轉移争取時間。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02周密部署 血戰馬山

馬山是龍見田村和附近村莊的主要制高點,此次戰鬥能否奪取勝利的決定因素,就是搶占馬山這個制高點。

獨立中隊第2小隊由隊長黎漢威、政委李忠率領,搶占馬山尾主峰陣地,與此同時,指令第1小隊搶占馬山頭前沿陣地。

第1小隊32人在小隊長的率領下,從左翼一鼓作氣沖上約150米的馬山頭山頂,迅速構築工事,準備迎敵。

這時日軍也從山下向山頂沖鋒,距馬山頭山頂僅30米。第1小隊立即向敵人猛烈開火,一串串輕機槍、步槍的子彈像火蛇一般撲向日軍,再加上手榴彈也在日軍頭頂爆炸,頓時日軍死傷一片,活着的連滾帶爬快速退到山坡下。

趁戰鬥間隙,第1小隊迅速調整兵力和火力部署,在山頂形成“品”字形防禦。

此時,日軍兵分三路,從東南、東北、正北向山頂發起猛烈攻擊,期間密集的九二步炮和擲彈筒的炮彈在山頂爆炸,重機槍也向山頂進行不間歇射擊;陣地上的炮聲震耳欲聾,沙石飛揚,陣地周圍樹枝被炸斷,茅草被點燃,岩石被炸翻;山頭陣地的黃土被炮彈一層層掀起,隻剩下光秃秃的一片。

第1小隊面對10倍于已的日軍,毫不畏懼,勇敢還擊:當日軍炮擊時,遊擊隊員就躲在岩石下躲避;等日軍向陣地進攻、炮擊停止時,遊擊隊員跳出岩石,集中火力,一次又一次打退日軍的進攻。

到中午時分,第1小隊連續打退日軍上百人規模的6次沖鋒,山坡上散落着日軍東倒西歪的屍體。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東江縱隊遊擊隊員正在試射繳獲的重機槍

與此同時,第2小隊沖上馬山尾主峰,與第1小隊遙相呼應,阻擊日軍。之後,因寡不敵衆,傷亡過大,第1小隊被迫放棄馬山頭陣地,撤至馬山尾主峰與第2小隊合兵一處,繼續居高臨下打擊日軍。

獨立中隊在兵力和火力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堅守馬山陣地數個小時,利用有利地區,使日軍無法展開,成功将敵人壓制在山谷,掩護了臨時指揮部和人民群衆安全轉移,為主力部隊集結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戰鬥過程中,獨立中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政委李忠壯烈犧牲,中隊長負傷,第1小隊除了6名傷員,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後人為了紀念這次戰鬥,将獨立中隊改名為“飛馬中隊”。

在馬山争奪戰激烈進行時,駐長山口村的第5大隊聽到龍見田村方向激烈的槍聲,大隊長彭沃從槍聲判斷出是日軍偷襲,在未接到上級指令的情況下立即部署:第3中隊占領豬肝山,截斷敵人退路,第2中隊監視東面。這一部署為後續反擊日軍創造了先機條件。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03果斷反擊 赢得勝利

日軍占領馬山頭前沿陣地後,攻勢逐漸減弱。由于先頭部隊在馬山幾乎損失殆盡,後續部隊又被壓制在山谷無法展開,隻得慢慢收縮兵力,準備撤退。

臨時指揮部發現這一迹象後,果斷調整部署包圍敵人,展開攻擊:

令東莞大隊擔任正面追擊,第3大隊第1、2中隊和第5大隊分别從龍見田村北面、東面包圍,附近村莊的民兵也主動趕來參戰。他們将土炮擡到陣地,讓敵人也嘗嘗炮彈的滋味。隆隆炮聲大漲遊擊隊的聲威,附近群衆也自發組織運送傷員,為遊擊隊送水送飯,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下午,遊擊隊和民兵700餘人,從東、西、南三面形成半月型包圍圈,将日軍圍困在馬山北面的開闊田地中。

日軍組織多次沖鋒,企圖搶占附近新的制高點,掩護撤退,但遊擊隊居高臨下火力壓制,日軍前進不得,後退不得,狼狽不堪。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傍晚時分,日軍兩次釋放煙霧彈,企圖掩護撤退,但均被遊擊隊圍追堵截。戰鬥持續到黃昏,日軍才由漢奸帶路,從山邊小路撤走,第5大隊又勇猛追擊,沿途又斃傷日軍40餘人。

此戰以東江縱隊傷亡30多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近百人,粉碎了日軍殲滅東江縱隊的企圖,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鼓舞了遊擊區廣大抗日軍民的鬥志。

日軍撤回樟木頭後,軍心士氣被嚴重打擊,感到恥辱至極,大隊長加藤切腹自殺,另有十多名士兵自殺身亡。

1944年5月,東江縱隊被日軍偷襲卻大獲全勝,揚我軍威!

寫在最後:

梅塘一戰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重創日軍的一次勝仗,在整個抗戰期間,東江縱隊經曆大小戰鬥1400多次,殲滅日僞軍9000多人。

到抗戰勝利時,部隊由最初的700多人發展到11000多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據地。1945年,朱德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将東江縱隊、瓊崖縱隊和八路軍、新四軍并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我們不能忘卻,曆次戰鬥的勝利,都是我軍許許多多的戰士用血肉之軀換來的,他們的堅強無畏和犧牲精神,一直支撐着他們舍生忘死、奮勇殺敵,最終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