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一百年前,一艘紅船從嘉興南湖駛出,引領一個民族書寫救亡圖存的壯麗史詩;一百年後,紅船駛過的地方,紅色土地換了人間。

在百年間,中國共産黨中湧現出無數仁人志士,他們身先士卒、鞠躬盡瘁、舍生忘死。革命先行者專題,就是為了緬懷革命路上的優秀共産黨員。

天津市吉鴻昌故居門前的吉鴻昌将軍躍馬橫刀青銅雕像

今天,我們走近吉鴻昌。

1979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劇情片《吉鴻昌》一經公映,便引發轟動。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電影《吉鴻昌》劇照

該片不僅于當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還于次年摘得第3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兩項桂冠,而且讓無數人牢牢記住了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共産黨員、革命烈士。

一、正直果敢

吉鴻昌原名吉恒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13年秋,馮玉祥在河南招兵,不滿18歲的吉鴻昌瞞着家裡到堰城投軍。入伍後,他吃苦耐勞、智勇正直,深受馮玉祥賞識,被送入模範連當學兵,不久就提拔為連長、營長。

吉鴻昌作戰素以勇猛著稱,每戰必親自沖鋒陷陣,奮不顧身,稱雄西北的馬家軍被他打得魂飛魄散。他天不怕,地不怕,即使在馮玉祥面前也是有啥說啥,毫無顧忌,人送外号“吉大膽”。雖說他的官越當越大,但卻絲毫沒有官架子,而且仗義疏财,從不克扣部屬,并時刻銘記着父親“作官即不許發财”的教誨,生活甚為簡樸。

1930年中原大戰,以馮閻聯軍的失敗而告終。吉鴻昌接受了蔣介石委任的第二十二路軍中将總指揮一職,率部脫離西北軍。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蔣介石便調他去進攻鄂豫皖蘇區。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吉鴻昌資料圖,他是西北軍中著名的猛将

剛與紅軍接觸,一向被稱為“常勝将軍”的吉鴻昌就吃了敗仗。他反思打敗仗的原因,發現他的軍隊到了哪裡,哪裡的人民就驚慌走避,而紅軍則到處受到擁護和支援。認識了紅軍力量的強大,同時也認清了蔣介石借刀殺人,消滅異己的目的,他開始消極敷衍“剿共”指令。

蔣介石察覺了吉的這種态度,認為他同共産黨有勾結,但又懾于吉在部隊裡頗有威望,不敢立即将他除掉,于是任命冷欣為第二十二路軍總參議兼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冷欣帶着特務和電台來到潢川,名為協助吉鴻昌整訓部隊,實則用金錢、官位收買吉鴻昌的部下,意圖瓦解部隊。

吉鴻昌了解到蔣介石種種行徑後,覺悟到投蔣是走錯了路,便與蘇區暗中達成了罷兵休戰的默契。

其實,早在大革命時期,吉鴻昌便與西北軍中的共産黨員有過密切接觸,他結識了共産黨員宣俠父,對中國共産黨的主張有了初步了解。投蔣後的種種遭遇,又促使他的思想發生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他曾公開對身邊人說:“我過去長期參加軍閥混戰,不知傷害了多少人民,罪孽太深,我必須走革命的道路才能贖我的罪”。

1931年8月,蔣介石用經濟和軍事雙重壓力,迫使吉鴻昌交出部隊,出洋考察。

二、宣傳抗日

出洋考察,是民國時期處理政治失勢人物的體面做法。得此“待遇”之人,通常是拿上一大筆錢,老老實實地到海外當寓公,從此遠離國内政治舞台。但對吉鴻昌來說,這一“通行規則”完全不适用。

吉鴻昌原準備9月21日出國,但突如其來的“九一八”事變令他異常憤怒:“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我是一個軍人,我不能昧着良心遠走高飛,看着祖國受日本的侵略,看着東北幾千萬同胞受日寇蹂躏而置之不顧。我還有什麼心情去遊曆?我絕對不能走。”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但是,蔣介石駁回了吉鴻昌的抗日請求。接到複電後,他半晌無言,熱淚盈眶,繼而拍案而起,連連長歎:“完了!完了!”9月23日晚,吉鴻昌懷着滿腔憤恨,踏上了出國考察之路。

10月6日,吉鴻昌一行抵達美國,先後前往西雅圖、紐約、芝加哥、華盛頓、底特律等大城市參觀通路。一路上,他被西方列強極度蔑視中國的态度深深刺痛了。

一次,他想往國内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異常憤怒的吉鴻昌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卻勸他:“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隻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聽後勃然大怒:“你覺得當中國人丢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

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寫上“我是中國人!”,并用英文注釋,不顧美國人的側目,挂在脖子上外出。

11月8日,吉鴻昌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傳抗日救國。11月12日,在當地僑胞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大會上,吉鴻昌慷慨陳辭,向與會的數千僑胞揭露“九一八”事變真相。僑胞們紛紛表示誓死抗日救國,并發起募捐活動,還有青年僑胞當場請求吉鴻昌介紹他們回國參加抗日。

在歐洲考察期間,吉鴻昌面對采訪自己的記者,以大量事實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并斥責國聯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行徑。最讓他感動的是,每到一地,當地僑胞都踴躍為抗日捐款。他向僑胞們表示,回國後誓将獻身疆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1932年1月29日,吉鴻昌一行由法國馬賽搭乘英國輪船回國。在船上得知淞滬抗戰爆發的消息,他寝食難安。

船到上海,吉鴻昌迫不及待地問前來迎接的友人:“國事如何?”朋友們回答:“你遠道歸來,暫作休息吧。國事不堪聞問,蔣介石已同日本妥協了。”他憤憤地拍案嚷嚷:“真是恥辱!”

三、政治新生

吉鴻昌從上海回到天津後,馬上上書國民政府,彙報出洋考察經過及海外僑胞願為抗日救國貢獻力量的愛國熱情,卻未得到理睬。

而共産黨則時刻關注着傾向革命的吉鴻昌的一舉一動。天津地下黨派專人與他接觸,和他讨論國内外形勢及抗戰前途。在黨組織的關懷和幫助下,他思想進步很快。

1932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5月,他秘密前往上海,聯絡各界進步人士,凝聚抗日共識。

吉鴻昌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2年9月,吉鴻昌上廬山面見蔣介石,要求抗日,卻遭敷衍。他氣憤地表示:“我十幾歲當兵,二十餘年來,身經百戰,身上落了幾處傷痕,說是為國為民,其實如傀儡登場,任人擺布,自己像無舵之舟,到處瞎撞。現在想參加抗日,竟不許可,國家事不準我過問,我的主張,為什麼非要得到他們的許可?”

此後,吉鴻昌潛入湖北宋埠,努力策動舊部起義。但起義在特務們的百般破壞下失敗了。在人身安全懸于一線之際,吉鴻昌臨危不懼,就近集合起一團官兵,向他們慷慨陳詞:“弟兄們,咱們不要當私人的打手,一姓的家奴。要想救國救民,要想抗日,隻有一條路,加入紅軍!弟兄們一起跟我走!”

他帶領該團投奔鄂豫皖蘇區途中,遭到國民黨軍圍追堵截,最終僅有少數人抵達蘇區。

吉鴻昌在鄂豫皖蘇區住了十餘日,蘇區上司同志對他分析了國内外形勢,并講述了革命道理,使他受到了極大啟發。随後,組織上派人護送他前往上海,他接受了黨交給他的新任務:回北方進行革命活動。

吉鴻昌說:“這次搞軍事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使我的思想開了竅。從現在開始,我才找到了救國的真正道路,隻有共産黨上司中國人民革命,被壓迫的人民才能翻身,中國才能得救。今天我要重新做起,依靠革命組織和人民的力量搞革命,憑個人英雄主義是不行的。今後我要走新的革命道路,獻出我畢生的力量。”

四、浴血沙場

此後,吉鴻昌赴泰山,動員馮玉祥出山組織武裝抗日。他變賣家産,将所得6萬元充作軍需,并積極聯絡各地抗日零散武裝。

1933年5月24日,馮玉祥宣布成立“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任命吉鴻昌為第2軍軍長兼代察哈爾警務處長、張家口警備司令。6月上旬,吉鴻昌作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在動員大會上賦詩一首:

有賊無我,有我無賊。

非賊殺我,即我殺賊。

半壁河山,業經改色。

是好男兒,舍身報國。

随後,吉鴻昌率部出征,半個月時間連克康保、寶昌、沽源等地,兵鋒直指多倫。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多倫是察哈爾、綏遠、熱河三省之間的交通樞紐,守敵是日本關東軍騎兵第4旅團3000餘人,以及僞軍李守信、崔興五和張海鵬部。

從7月4日開始,吉鴻昌率部與日僞軍在多倫外圍反複拉鋸,并于7日發起總攻,一舉攻破多倫外圍陣地,迫使日僞軍縮回城中。11日,吉鴻昌派遣數十名精兵化裝成僞軍潛入城内。12日,當同盟軍接近城垣時,潛入城中的數十名精兵高呼“同盟軍進城了”,并四處放槍。日僞軍聞變大驚,同盟軍趁機猛攻三次,終于殺入城内,與日僞軍展開近4個小時巷戰。最終,日僞軍力不能支,敗下陣來,殘部從東門突圍脫逃,多倫光複。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從日軍手中收複的第一片國土,舉國為之振奮。各地救國聯合會、抗日後援會等團體紛紛來電祝賀,并組織慰問團到多倫慰問抗日部隊。平津各大報紙均在頭版頭條刊登吉鴻昌克複多倫的消息。

滑稽的是,守土有責的國民政府非但不對此褒獎,還反誣抗日同盟軍破壞“國策”。蔣介石軟硬兼施逼走馮玉祥,并對抗日同盟軍實施分化瓦解。8月8日,日本關東軍兵分兩路反撲,分崩離析的同盟軍無法與日僞軍正面對抗,不得不放棄多倫轉移。

此後,内外交困的抗日同盟軍大部分被宋哲元收編,隻有方振武、吉鴻昌二人所部仍在苦苦堅持。9月10日,吉鴻昌、方振武在雲州整編隊伍,打出“抗日讨賊軍”旗号,聲明“外抗暴日,内除國賊”,轉戰于冀察戰區豐甯、獨石口、懷柔、密雲各地,給敵僞以重創。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英雄吉鴻昌》劇照

1933年10月10日,方、吉所部在北平附近的昌平、大小湯山一帶被中央軍、晉軍包圍。激戰十餘日,幾度突圍失敗,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最終僅剩四五百人。為了儲存抗日力量,吉鴻昌與方振武到32軍駐地同商震談判。蔣介石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押運途中,吉鴻昌以上廁所為借口成功脫逃,并得友人相助潛回天津。

五、堅貞不屈

1934年5月,吉鴻昌在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選為主任委員,緻力于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主持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家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被稱為“紅樓”。

吉鴻昌的種種作為,讓蔣介石欲除之而後快。獲悉吉鴻昌回天津後,蔣密令特務對其嚴加監視。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國民飯店被國民黨特務和租界巡捕聯手擊傷誘捕。

吉鴻昌夫人胡紅霞聞訊,急忙趕到醫院探視。吉鴻昌鎮定自若地對夫人說:“不要難過,哭有什麼用。這種情形,我早已料到,你好好活下去,撫養孩子們長大成人。你不要托人營救,都是白費事,他們既然對我已下毒手,決沒有再釋放的道理。”

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将吉引渡到天津警察局後,由警察局轉解到蔡家花園51軍拘留所。51軍軍法處負責審訊吉鴻昌,軍法官問他:“你在租界内,做共産黨的地下工作,已得到你們檔案和充分證據,你把工作前後情形,供認出來。”

吉鴻昌說:“你既然得到我們的檔案,我的工作情形,你仔細看檔案好了,用不着我再細說。”

軍法官又說:“會議記錄上有你的簽名,現在要對你的筆迹。”

吉鴻昌說:“名字是我親筆寫的,還用對什麼?”

法官接着問:“跟你同時做地下工作的人,你要把他們姓名住址,詳細供出來,你帶抗日同盟軍時候,軍隊裡就有許多共産黨人。”

吉鴻昌回答:“有幾位同志,全住在我家裡。我在國民飯店出事,他們一定躲避起來,現在你要問他們住址,我怎能知道?”

法官聽後威脅道:“你如果不肯供出他們姓名住址,我要刑訊。”

吉鴻昌聽了這話,把眼一瞪,冷笑一聲:“我抗日是打日本鬼子救中國。做地下工作是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我随時準備被捕,随時準備坐牢,随時準備殺頭,生死早置之度外。你用一句刑訊的話想吓唬住我,那是想錯了。我是一歲一歲長大的,又不是吓唬大的!”

吉鴻昌被捕後,黨組織想盡一切辦法積極組織營救,社會進步輿論也一再大聲疾呼釋放吉鴻昌。

馬家軍最懼怕的人,官至國民黨中将,卻投靠了共産黨

何應欽

坐鎮北平的何應欽深恐夜長夢多,訓示盡快将吉鴻昌押往北平。在啟程的前一天,吉鴻昌要求拘留所所長通知他夫人來監獄見最後一面。吉夫人因去北平找人營救而不在天津,當晚,吉夫人的姐姐胡雲英到監獄與吉鴻昌見面,告訴吉說:“紅霞已上北平找人去了。”吉鴻昌歎了口氣:“我在醫院裡就告訴她,不要再各處求人,去碰釘子,我想今天跟她見最後一面,誰想她又不在。”

當時胡雲英和吉鴻昌約定,派一可靠家人随吉鴻昌所坐的列車去北平。到北平下車後,跟在吉鴻昌一行後面,看當局将其押往何地,再去通知吉夫人設法見面。

吉鴻昌在北平站下車後,對押解他的官兵說:“你們一路辛苦,現在就要分手,我打算請你們喝兩盅。”官兵們聽說請吃飯都很高興。胡雲英所派的家人看到他們進入飯館,即去通知吉夫人,與吉鴻昌在飯館見了面。

吉鴻昌對夫人說:“我到北平,大概是與你最後的一次見面。人終有一死,我是為什麼死的,你也知道。我心裡毫不難過,我認為死得很值得。你不要再到處托人,你跟孩子們好好地活下去。等他們長大了,再告訴他們我是怎樣死的。你對我還有什麼要說的話嗎?”吉夫人淚如泉湧,最後說:“請你放心,我會照你說的話去做。”至此,二人握手訣别。

六、從容就義

11月23日,軍委會北平分會舉行了一場所謂的“軍法會審”。吉鴻昌在法庭上義正辭嚴地說:

“我是中國共産黨黨員,由于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而轉到為工農勞苦大衆的陣營裡來,為我們黨的主義,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鬥,這正是我的光榮……”

2021年4月20日,國小生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吉鴻昌紀念館前瞻仰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鴻昌殉難的日子。當監刑官來到監房向吉鴻昌宣讀死刑判決書,并要立即執行時,正在吃飯的吉鴻昌隻是淡淡地說了句:“知道了”,然後神情自若地繼續吃飯。

飯畢,吉鴻昌對監刑官說:“為我預備紙筆,我要寫遺書。”他給黨組織寫了一封信,叙述自己坎坷曲折但終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在天津被捕經過及堅貞不屈的決心。

在寫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他寫道:

“紅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你也不必過悲傷,因還有兒女,得你照應。家中餘産,不可分給别人,留作教養子女弟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入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弟照應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鴻昌手啟,十一月二十四日十一時。”

寫完遺書,吉鴻昌披上鬥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臨刑前,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一道正氣浩然的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書畢,吉鴻昌對監刑官說:“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監刑官忙把椅子搬過來,吉鴻昌又指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産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絕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着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

當劊子手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

“中國共産黨萬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革命萬歲”。

在這震山撼嶽的呼喊聲中,愛國将領吉鴻昌壯烈犧牲,年僅39歲。

吉鴻昌從來沒有被遺忘,除了那部脍炙人口的傳記電影《吉鴻昌》,他在天津的故居于1982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為“天津市文物保護機關”。

1995年11月,在吉鴻昌誕辰百年之際,天津人民在其故居前豎立起雕像,供後人瞻仰憑吊。

2009年,吉鴻昌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吉鴻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本文作者:殷傑,“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