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地形在戰争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如果說不了解地形對戰争的影響,就難以真正了解戰争。

來武漢之前,我在襄州住了八年,在我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襄州有個更有名的名字,叫做襄陽。襄陽一直是戰略要地,有天下之咽喉之稱。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襄陽之是以叫做天下之咽喉,是因為我國的地勢,由西向東,由山川逐漸變成平原。以秦嶺淮河為大緻分界線,看似綿延數千裡,然而由于天然地形的阻隔,自古北方政權想要南下,南方政權想要北伐,基本隻有三條大的通道可以走,在大部分時間裡,位于中間的南(陽)襄(陽)隘道屬于最重要的樞紐,連接配接其它兩條通道,是以曆來戰争頻繁。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關于從北向南的三條通道,為了便于了解,可以用三國時代的戰争為舉例,分别是東面的合肥壽春一線,中路的荊襄,西面的川隴。三國鼎立之後的大戰大多發生于此(夷陵除外),先從東面說起,按理說東面的淮河平原地勢平緩道路交通發達,應該最利于大軍的進攻,然而這片河流縱橫,充滿湖泊沼澤,又橫有長江天險,北方的騎兵到這裡水土不服,往往束手無策。經過長期的戰争實踐,人們發現利用這裡豐富的河網系統,也能找到幾條比較容易的水陸地通道,可以直下江東。是以南方政權想要固守,僅僅依靠長江天險是遠遠不夠的,古人雲守江必守淮,唯有牢牢守住長江北岸的戰略要點(揚州一帶),使北方無法通過人力優勢造船控制江面,才能真正高枕無憂。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孫權雖然勇武不及父兄,然而建功立業的心思從來沒有斷過,東吳作為曆史上少有的沒能控制淮南,然而卻長期存在的政權,原因在于東吳與曹魏之間于淮南一帶反複拉鋸,使此地荒蕪,造成大片無人區,雙方都難以有效控制。

魏軍每次南征,隻能先于淮河上的支流,渦水或者颍水造船,然後待春夏水漲,走淮河進入長江。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在這些支流上造的船不能太大,緻使在長江上完全無法東吳的水軍對敵。無法殲滅東吳水軍,主力就無法渡江,隻能選派精銳乘小舟渡江偷襲。如果大軍強行渡江,後勤補給無法保證,必敗無疑。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東面發生的大戰,先有孫權久攻合肥而不下,成就張遼的威名。(張遼給孫權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日後張遼帶病随曹丕南征,孫權特意囑咐前線諸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魏武死後,文帝曹丕兩次親征,第一次,他親自乘坐的龍船,差點被大風吹至南岸,令“臣下破膽”。第二次率衆十餘萬,于廣陵臨江觀兵,号稱要臨江授諸将方略。并且興緻大發,乃賦詩一首,詩中有雲: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不過寫詩畢竟是寫詩,所謂一葦可航,實際上時值寒冬,江面浮冰甚多,曹丕隻好退兵,留下了一句名言“固天是以隔南北也”。之後東吳也連年渡江襲擾,迫使曹魏将防線後撤,放棄合肥舊城,卻頓兵壽春,寸步不得北進。

中路荊襄一帶,位于秦嶺和大别山伏牛山之間,左右群山縱橫,唯有此地地勢較為平緩形成一塊盆地,成為一條天然的隘道。由北可直趨洛陽許昌,圖中原定鼎(曆史上楚國正是從此路北上,向周王問鼎)。由南則可水陸并進,虎視江西湖南,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建康。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家共分荊州,蜀國依照隆中對的方略,由關羽發動北伐,一時間破樊城,圍襄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差點打破曹魏的防線,魏國甚至考慮遷都以避鋒芒。結果背後被東吳偷襲江陵,功敗垂成。此後曹魏與東吳平分荊州,陸遜和諸葛瑾多次北進,卻收效甚微。(諸葛瑾能力是真不行,他的存在就是襯托陸遜在每次撤軍時,顯得無比鎮定自若)

西面以秦嶺之險峻,顯得漢中尤為重要。從長安出發,翻越巍峨連綿的群山,進入漢中,便是幾條蜿蜒于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蜀道,四川盆地坐落于大自然的屏障之後。這條道路過于險峻,自守易,進取難。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蜀漢居四川一隅,享有天府,然不堪偏安。諸葛亮作《出師表》,數出祁山,雖未有大功,卻達成了以攻代守的戰略優勢,時人評價,所謂“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其間曹真發動反擊,被大雨所阻,這次讨伐蜀國,唯一的亮點是司馬懿,《晉書宣帝紀》用十餘字記載了司馬宣王這次奇特而又魔幻的功勳,“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并進,溯沔(漢江)而上,至于朐忍,拔其新豐縣。軍次丹口,遇雨,班師”。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之是以說奇特,是因為朐忍是今天重慶市雲陽縣,而司馬懿從西城溯漢水而上進攻的是漢中,翻來地圖一看,這明明是兩個不相幹的方向啊,中間還有大巴山所隔,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想要從西城(陝西安康)去重慶還要繞過整座大巴山才行,是曆史上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宣王果然天縱奇才,大巴山如此天險,竟如陸地行舟,來去自如,翻越過去,又翻越了回來。而後就是魔幻的事了,因為蜀國沒有新豐縣和丹口這兩個地方,漢代的新豐縣在關中長安附近。嗯,如此說來,司馬宣王伐蜀,翻越了整座大巴山,到達了重慶附近,攻克魏國位于長安附近的新豐縣,然後翻越大巴山而還。這何止翻越,簡直穿越。至于丹口,更是不知在哪個次元,曆代史家無一人能考證出它究竟在哪。不得不讓人感歎,《晉書》果然是本魔幻曆史主義題材的作品。

三國鼎立的戰争密碼

現在網上流行翻案風,有人拿『三國志』中的“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于将略。”來證明諸葛亮軍事能力其實一般,實際上稍微耐心點往後繼續讀讀,陳壽在接下來的段落中說“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衆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衆,未能有克。”又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争也。”是啊,畢竟天命有歸,天下歸晉,老陰陽師陳壽屬于晉朝的史官,很多事情不能寫的太明白,隻能靠讀者于字裡行間細品。《三國志》中藏了很多類似有趣的細節,比如高平陵之變有關諸人的傳記,不過這都是題外話,就不細說了。

本文作者:楚惜刀,“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