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當然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争期間,日本人進攻了東南亞地區,而這個地區遍布着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除了占據中南半島的法國外,英國占據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荷蘭占據了印度尼西亞,美國占據了菲律賓,是以太平洋的戰火一燃起,這些殖民地大批的“洋大人”就成為了日軍的階下之囚。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因為缺乏支撐戰争的物資,日軍将目光瞄向了南洋,當時歐洲列強被納粹德國打得一敗塗地,法國、荷蘭這些國家都亡了國,英國也被德軍的潛艇團團圍困絞殺,可以說誰都管不了亞洲的殖民地了。在日本的太平洋戰争大戰略中,攻擊美國隻是軍事遏制的階段性目标,攻占南洋地區才是戰略的根本目的。

是以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日軍就已經同步開始了對南洋的軍事行動,他們出動了大批的戰艦、航母、戰機和地面部隊,對南洋地區展開了規模浩大的全面突襲,幾乎一口氣就将所有盛産資源的土地收入囊中。

其中爆發的比較著名的戰争是本間雅晴指揮的菲律賓戰役,以及山下奉文指揮的馬來戰役。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逼得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駕小艇逃亡,一大批進階将領和近8萬美菲軍被俘,“巴丹死亡行軍”就是是以發生的。不過我們的話題是英荷,美國相關的東西就不贅述了。

殖民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将新加坡、槟城、馬六甲合并成“三洲府”,即“海峽殖民地”,此外還劃分了馬來聯邦、馬來屬邦和婆羅洲西岸、文萊等地區,英國人采取了松散的形式統治這些殖民地,其核心轄地是新加坡,由海峽殖民地總督管理,英國人相當多,新加坡還是英軍大學營。

英軍方面的馬來戰役從1941年12月8日,也就是珍珠港襲擊的次日爆發,日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實際上12月4日就已經接到指令從三亞出發了。英軍被山下奉文瘋狂的進攻打得一敗塗地,隻能通過河網遲滞日軍的進攻。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戰争之前,英國從本土抽調軍艦、航母,組建了一支“Z艦隊”,戰争當日就出港作戰,結果遭遇了日軍密集的航空打擊,幾乎全軍覆沒,“威爾士親王”戰列艦都被擊沉。

失去海上力量的英軍迅速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在日軍不斷的突擊和穿插中潰不成軍,吉隆坡很快陷落,最後山下奉文率領着缺彈少糧的軍隊一路殺進了新加坡,逼降了英軍中将帕西瓦爾,8萬多英軍就此成為日軍的俘虜。

跟着一起倒黴的還有大批官員和平民,海峽殖民地總督珊頓爵士(Sir Shenton Whitelegge Thomas)就是此時被俘的,剛剛就任三個月的香港總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也在12月25日的“黑色聖誕”向日軍投降。

帕西瓦爾中将被日軍與美軍中将溫萊特關在一起,經曆了百般折磨,被罰做苦工。戰争後期他們被丢到吉林省遼源市的俘虜營看管,最終在日軍投降後被蘇軍解救,之後還站在麥克阿瑟身後,參加了衣阿華戰艦上的日軍投降儀式。

珊頓爵士和楊慕琦這兩位總督的遭遇也差不多,不過楊慕琦至少在1946年恢複了港督身份,珊頓爵士卻因為蒙巴頓勳爵的戰後軍管,以及海峽殖民地的廢止失去了總督身份。

荷蘭人的遭遇沒英國人慘,但損失也非常大,隻是由于人數相對較少,與日本的作戰規模也不算很大,是以前期被俘虜的人數顯得不起眼罷了。日軍太平洋戰争中最看重的是婆羅洲的原油,這些原油品質好到可以直接灌進日本軍艦的重油專燒鍋爐中檔燃料。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是以,荷蘭與英國在加裡曼丹地區合資的“英荷皇家殼牌公司”的油田,成為日軍在馬來戰役後的主攻方向。殘餘的英、荷、美、澳軍随後聯合起來對日軍進行了抵抗,英國甚至繼續抽調大批軍艦組建了第二次“Z艦隊”,荷蘭也拿出了僅有的艦隊力量,不過南雲忠一幾艘航母派出去,在爪哇海戰中很快就将他們消滅了。日軍一度從海島和沉船附近抓起許多俘虜,荷蘭殖民地的軍人不在少數。

之後的時間裡,英軍退守到了印度洋防禦,日軍被阻截在斯裡蘭卡一線,但陸上的緬甸等地區英軍被俘人員也不在少數,一時之間幾乎無法抵擋日軍的兵鋒。如果沒有美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幫助,日本估計能沖到印度去抓俘虜了。

而回過神的美軍也帶着新造的戰艦重返戰場,荷蘭以流亡政府的身份接受了美軍的援助,參與了太平洋上許多島嶼戰争和海戰,相應的,不少戰士也成為了日本新的俘虜。

整個太平洋戰争中,日軍俘虜了相當多的盟軍人員,光美軍有10萬人被俘。關于英國、荷蘭的被俘人員數字,我們可以從一些側面資料管中窺豹,比如根據日本東京“日本戰俘研究會”公布的死亡名冊記載,3526名盟軍死亡戰俘中,有1115名美軍,1200名英軍,830名荷軍,192名澳軍,136名加軍,33名英印軍,1名紐西蘭軍,4個挪威人,6名意大利人,其它國籍人員共9人。

此外,日本設在中國的俘虜所也留存了一些資料下來,比如奉天地區關押英國總督和溫萊特、帕西瓦爾中将的那些戰俘營,它們也曾關押過2000多個美、英、荷、澳戰俘,具體的人數我們得不到細緻的資料,但英、荷的戰俘為數不少。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日軍的揚州戰俘營和海南戰俘營是關押英、荷戰俘最多的地方,揚州戰俘營中大多數是原上海的外籍僑民,日軍将大約6200多名外僑關進了集中營裡。而海南戰俘營是苦役營,主要關押的是太平洋戰争中的澳軍和荷軍戰士,總共三個大棚,1号棚是澳軍,2号棚是荷軍,3号棚是病号等死的“醫院”。

除中國以外,日本在南洋各地也有許多關押過英、荷戰俘的戰俘營,比較出名的是荷屬東印度的安汶戰俘營,這座戰俘營建立在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南部的安汶島上,自1942年起,大批的英、美、荷、澳戰俘被送上島采礦,許多人遭遇了非人的折磨,死在礦井裡的比比皆是。

日軍在戰争結束前的1945年8月2日,将所有的戰俘都押進了礦井,他們被逼進400英尺的最深處,然後引爆了頭頂預埋的炸藥。日本一直到戰後都極力隐瞞這件事,甚至不惜給當年執行指令的士官做假證。

荷蘭人和英國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經曆嗎?

此外英國還有個“裡斯本丸号事件”,這是一艘裝載了2000名英軍俘虜的客輪,它押解着這些英軍俘虜從香港開往英國本土,結果路上遭遇到盟軍的潛艇攻擊,中雷後的裡斯本丸開始下沉,然而日軍在撤走自己人員的同時,卻釘死了俘虜的船艙,大部分戰俘遇難,隻有少部分幸存者讓中國舟山的漁民拯救。之後日軍為了掩蓋偷運戰俘的事件,還專門派出了飛機對裡斯本丸沉沒區域進行了轟炸。

總之,有戰争就有俘虜,太平洋戰争中落入日本手裡的英、荷俘虜不在少數,許多人甚至遭遇了九死一生的悲慘遭遇,隻希望這些曾經的戰俘如果還活在世上的話,應教會他們的後代什麼是戰争,什麼是日本侵略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