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CEP生效+元旦新年,擦出什麼火花?中國賣家瞄準日韓“跨年生意”

RCEP生效+元旦新年,擦出什麼火花?中國賣家瞄準日韓“跨年生意”

“我們很關心RCEP的落地,之前日本關稅對小微跨境電商來說太高了,有些人隻能放棄。現在我們希望能借RCEP的機會,趕在新年季打開日本市場。”廣州延訊貿易總經理李大衛說。

今天(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延訊這樣的一大批中國跨境電商,正瞄準RCEP的東風,信心滿滿地把更多“中國智造”帶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市場。

更多中國跨境電商瞄準RCEP市場

“這是史上最難做的‘雙旦’,也是最好的‘雙旦’。原材料漲價、國際物流難、歐洲稅改高……克服了這麼多困難,我們出口訂單仍然有兩倍的增長!”海外市場元旦和聖誕假期疊加,安徽梵海創始人胡鵬程帶領團隊用技術改造下遊工廠的供應鍊效率,為的就是提升“雙旦”生意的産能。企業在和下遊供貨商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辨別條碼、讀卡器、分揀系統等不斷優化生産效率,新上線的ERP系統能讓産能提高六七倍。

雖然全球“跨年生意”正紅火,但在采訪中不少企業反映,受疫情影響,主打歐美市場的跨境電商利潤攤薄了許多,“新手也能躺着賺錢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能打平不虧損就不錯了。”

國内外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物流運費激增10倍以上。有企業表示,原來一個集裝箱到美國的運費差不多是4000美元,現在翻了十倍還有可能遭遇沒人卸貨。

“我們不僅要抓住新年商機,也想吃到RCEP紅利。RCEP生效後,零關稅、大市場等一系列動作,都能幫助我們跨境電商解決現實難題。”李大衛告訴記者,日本市場這兩年的關稅成本過高,有時候稅甚至高過物流加産品成本,“我們2019年在日本的毛利率能達到20%,去年隻有6%左右”,高關稅讓很多中國的跨境電商賣家想要放棄,如果RCEP後續能落地逐漸實作成員國之間零關稅,将有利于拓展日韓市場,對賣家無疑是個好消息。

胡鵬程也表示:“我們今年想把生意做到RCEP國家去,包括把在國内跑通了的ERP供應鍊改造法也分享出去,改造當地的外貿工廠。”作為從“微型跨國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更新的典型,梵海目前在全球已有100萬“鐵粉”,依靠長三角和珠三角龐大的供應鍊,他們新品SKU(最小庫存機關)數量過萬,能讓海外消費者有層出不窮的潮流選擇,同時自主開發的SaaS系統,又能在海外消費者定制下單後24至48小時迅速出貨。

RCEP跨境支付指數4年上漲2倍

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1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35.39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2%,超過2020年全年水準。一頭線上上連接配接海外消費者,一頭線上下連接配接柔性供應鍊,同時用數字技術實作“零門檻”出海賣全球,這樣的跨境電商代表着中國出口的新可能。而在他們串聯起來的源源不斷的外貿訂單背後,中國出口和中國制造都在經曆着一場從生産到經營的數字蛻變。

近日,浙江大學和螞蟻研究院聯合推出的《RCEP區域數字貿易跨境支付服務指數》顯示,盡管經曆了全球貿易戰的“硝煙”、全球疫情的肆虐,但從2018年一季度至今,RCEP區域跨境金融服務仍然顯示出強大的韌性,總指數4年上漲近2倍、年化增長率達到18.55%。

特别是在規模方面,2020年指數增長達到53.5%,2021年的增長則為14.7%,兩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以支付筆數為标準衡量的支付活躍度,遠遠領先于賣家的增長數以及交易金額的增長,在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25.6%,創下了曆史新高。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贲聖林教授解釋:“這說明中小賣家在增加,訂單呈現碎片化、小單化的變化,印證了亞洲微型跨國企業的崛起勢頭。”

不過《指數》也發現,RCEP區域的外貿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在開展對外貿易的數字對接、數字訂購、數字通關、數字傳遞、數字結算等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綜合化跨境支付解決方案亟須優化完善。是以支付機構需要不斷完善數字貿易配套設施,擴充跨境企業的資金結算通道,來更好服務跨境電商的各大場景,進而提高RCEP區域内中小微企業對數字貿易的适應力。

“做跨境電商最想要的,還是‘貨賣得出去,錢收得回來’。” 胡鵬程坦言,做跨境電商的話,資金合規最要緊,必須保證跨境收款能安全穩定到賬,企業的現金流才能順暢無壓力。“全球假日經濟的年度大戰裡,數字金融行業應該用技術為他們保駕護航,來緩解他們因備貨、發貨等需求集中爆發的資金壓力。”跨境收款服務平台萬裡彙中國業務負責人範簡表示,相信伴随着RCEP協定的落地,無論是“微型跨國企業”還是“專精特新企業”,中國跨境電商行業還将迎來更大的風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