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阡陌君
《風起洛陽》裡面的柳七娘和百裡二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
百裡二郎直到迎親那一刻都不情不願,是他阿爺,也就是百裡延逼迫他出門迎親的。
可是,為什麼他們卻能在婚後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呢?
01.七娘的心思全都在二郎身上
在她離家出走時,二郎那句“回家”讓她心裡甜甜的。
從那之後,他們的關系就變了。以前二郎做什麼事都不會跟七娘說,他們雖然是夫妻,但是他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從“回家”之後,他們融合了起來。
在這之前,七娘雖然也很關心二郎,但是很多事情她不敢多問。這之後,二郎會主動跟她解釋了。
之前她雖然也陪着二郎查案,但是她對案情一無所知,這也就是為什麼她對她叔父的所做作為和死一無所知的原因。
經過叔父這件事情之後,她的心裡是很不安和迫切的,她迫切地想要知道,二郎到底在查什麼?她不希望二郎把她拒之門外。是以,她才幾次三番要求跟着二郎查案。
她之是以這樣,是因為二郎什麼都不跟她說,她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後來,二郎跟她說清楚了,她也就知道了自己該如何做。一句“聽話”對她來說其實就夠了。
七娘還沒嫁之前,她就傾慕二郎,一直想要嫁給他。别人都覺得百裡二郎木讷,沒有情調,可是在她心裡,百裡二郎就是塊寶。
她嫁給了二郎之後,全部的心思都在二郎身上。未出嫁之前,她是家裡的千金大小姐,五指不沾陽春水,成為人妻之後,她親自下廚房,把自己搞得烏煙瘴氣,僅僅是為了學習做羹湯給二郎。
起初,二郎不接受她的時候,她并沒有大吵大鬧,也沒有說搬出家裡的長輩來壓二郎,她努力争取過,沒能得到,她也不氣餒,隻是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關心和愛護,但是絕不打擾。
很多人說,七娘那一聲聲的“二郎”,“二郎”叫得讓人厭煩,這就要看關系了。
如果不相愛的人,當然聽着煩了,不但煩,而且還會不讓你繼續叫。但是,如果是相愛的兩個人,那說不定人家就是願意聽呢?
百裡二郎查到百裡寬仁的事情,他很難為情。因為如果他要說出來,那百裡家還有七娘都要因為他的舉動而喪命。可是,如果不說,正義的他又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是七娘告訴他,不論什麼結果,她都陪着他。是七娘給了二郎莫大的勇氣。
02.百裡弘毅感情的轉變
百裡二郎拒婚,不是因為他心中另有所愛,也不是因為他不喜歡七娘,他隻是單純地不喜歡被安排,不想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單純地不想結婚。
在他心中,不僅婚姻,功名、家世對他來說,都沒有什麼意義,他隻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是,阿爺的去世,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一直是活在阿爺為他打造的堡壘裡面,他才能肆意妄為,也許他之前的想法真的錯了。
他對七娘感情的變化,展現在他對七娘身份認知的變化上。
他因為希望阿爺平安順遂而選擇結婚,但是阿爺的突然離世,他并沒有适應或者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他和七娘的關系。直到叔父死後,他還是有着和以前一樣的想法,是以他提出和離。
他的變化源于七娘的離家出走。
七娘離家出走,很多人覺得她任性。其實,并不是。七娘去找武思月的時候說了,她隻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二郎,實際上,她就是害怕面對二郎,害怕二郎離開。
是以她選擇逃避,她不在,他就不能休了她,她就還是二郎的妻子。
二郎是因為阿爺才選擇結婚的,如今阿爺不在了,選擇和離,似乎理所應當。他覺得七娘繼續留在他身邊,隻會虛度七娘的光陰。
七娘的離家,他從和柳公的對話中得知,七娘不想離開。柳公對七娘就像是阿爺對他一樣,是以,這一次,他為了柳公妥協。
既然七娘不想離開,那就接她回家。在他說出“回家”的時候,他心裡對七娘的感情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時候起,他才後知後覺:七娘是他的妻子。
因為認知變了,之後的相處方式也就變了。二郎的心思很簡單,認定了就會接受。他們之間的關系多了暧昧和柔情。
03.簡單
他們兩個人都是心思簡單的人,不需要複雜。二郎說:你懂我,琴瑟和鳴,很好。七娘對:我就知道你心裡有我,不管怎麼樣我會一直纏着你。這就是他們之間相處的方式。
他們的思想興趣并不一定高度一緻,能彼此了解,懂彼此,彼此陪伴就夠了。
他們之間簡簡單單,純純粹粹,溫情,可愛。
他們能夠相濡以沫,更是因為他們之間沒有誤會,不狗血,僅僅是互相陪伴。
如果你簡單,世界就會對你簡單。你簡單,你愛的人也是,簡簡單單的感情,細水長流,才能相伴到老。
04.琴瑟和鳴,相濡以沫
二郎會因為七娘覺得自己畫畫好看,然後親自給她畫畫像,送給她。因為七娘離家,他跑遍全程為她尋來“面膜”。
七娘會默默地陪他承受失去阿爺的悲痛,陪他承受為了探查真相開兄長的棺的壓力,陪他面對兄長是春秋道的無奈,甚至,到了後來,陪他承受失去兄長的痛苦。
一心護着百裡二郎的申非不幸中箭身亡,百裡二郎崩潰了,癱坐在地上,房間裡的燈也不亮。大家都擔心百裡二郎會出事,隻有七娘知道,這個時候的百裡二郎需要一個人單獨待一會兒,需要靜靜,也是有七娘知道,百裡二郎會想通的,會振作起來的。
這是一種了解,夫妻之間,他能夠看清你的内心,讀懂你的若無其事,也明白你的欲言又止,很多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方就能心領神會。那才是長久之道。
如果,你分享你的快樂,他覺得你是在炫耀,在顯擺;你惆怅傾訴你的苦楚,他覺得你懦弱無能。那是永遠做不到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的。
百裡二郎想要查案,七娘就給他購買查案做丹藥的藥材,即使被綁架了,她也不懼怕。她懂他,不會阻止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為了救她,沒有武功在身的他,獨自一人前往營救,他惜她。
他們生活在唐朝,不是現在的偶像劇,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是楷模。
最後,百裡二郎辭官,離開神都。七娘不論未來生活如何,她亦追随。神都繁華,又有幾個女子能灑脫離開,去過鄉野粗茶淡飯的日子。
他們之是以能夠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均是源于他們心中的那份簡單。